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日军的滔天罪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在《南京条约》签订一百周年时,“中华民族反英美协会”(受日本控制)宣称,一百年来“英美帝国主义对于我东亚的侵略和宰割”,“穷凶极恶”,“用鸦片毒害我们民族,用武力屠杀我们民族”,“要把我们种族像红色人种和棕色人种那样消灭”,这一宣传
A.客观评价了英美侵华历史B.意在为日本侵华披上正义外衣
C.反对英美的亚洲殖民政策D.分化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阵营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数不胜数。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9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二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三   恩格斯18931010日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复信中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
(2)根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
(3)通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三的合理性。
2022-01-01更新 | 541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北石家庄第二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3 . 当地时间10月9日晚,中国中报的南京大居杀档案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项目名单。这些档案中,证实“南京大屠杀”真实存在的最有力证据是
A.屠杀现场遗迹B.侵华老兵战争回忆
C.历史文献记载D.幸存者的控诉材料
2021-11-1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1938年12月6日,日本军部在《1938年秋季以后对华处理办法》中指出,“以攻占汉口、广东作为行使武力的一个时期”,“目前最重要的是在其内部进行基本工作-恢复治安”。由此可知,日本
A.挑拨国共两党关系B.改变侵华战略方针
C.推行“以华制华”方针D.重点进攻国民政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中国人民在反对国内外反动派的斗争中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积极探索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政治化的一种主要手段,以理性行为来改变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在营造和谐环境的基础上,中国现代化得以更好发展。辛亥革命已经开启了法制国家发展进程。它的发生预示着,中国政治向现代化发展的首次尝试,其意义不可小觑。

——刘明《辛亥革命——中国现代化的拓荒运动》

材料二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洎及近代,积弱积贫。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

——节录南京国家公祭鼎铭文

材料三   时任总前委书记的邓小平在《从渡江到占领上海(194984日)》汇报材料中这样说道:“假如有人问,你们渡江花了多少时间?我们肯定地回答,先头船只最快的一刻钟”。但是作为推翻旧政权、解放全中国的标志,渡江和解放南京的政治意义无疑又是巨大的。

——赵笺《解放南京——军史美术创作的一个条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后“开启法制国家发展进程”和推动中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的具体表现。并指出辛亥革命的性质。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公祭的是什么事件?国共两党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请各举一个战役说明。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解放南京的政治意义”。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积极探索复兴道路的主题。
6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华期间,在沦陷区各级中小学宣扬日本没有霸占中国领土,皇军是帮助中国驱逐欧洲白种人,以建立王道乐土来的,所以中国人不应当敌视日本人,而应该中日亲善,否则就是恩将仇报、不仁不义。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便于中日两国友好交流B.把中国纳入到大东亚共荣圈
C.对中国人进行奴化教育D.消除中国文化中的封建因素
2021-04-27更新 | 17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1938年10月,日本成立“华北开发株式会社"和“华中振兴株式会社”两个“国策会社”,在中国沧陷区各地普遍设立“实业百货店”“物资交换所”及“物资通济处”等机构,从事向大后方走私日货的活动。日本侵略者的目的是
A.扰乱国统区社会秩序B.强化对沦陷区的管制
C.加强与大后方的联系D.适应长期战争的需要
2021-04-24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如图所示是1938年1月出版的《抗战漫画》第一期封面《兽行》。漫画展现了耀武扬威的日本士兵,带血的匕首,冒浓烟的房屋以及国人的尸体。该漫画内容
A.激发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B.控诉了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
C.揭露了日本侵华的历史根源D.反映了日本军事力量的强大
9 . 德国人拉贝在1937年12月14日的日记中写道:“开车经过市区,我们才晓得破坏的巨大程度。车子每经一二百米就会压过尸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尸首。我检查过,子弹是从后面射进去的,很可能是老百姓在逃跑时从后面被打死的。”日记可以直接证实日军
A.在重庆大轰炸的暴行B.在南京大屠杀的暴行
C.实行疯狂“扫荡”的暴行D.731部队灭绝人性的暴行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陆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 “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该政策于19世纪80年代趋于成熟。

材料二 1931年9月 18日,日本在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在3个多月时间里占领我东北全境,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所到之处横尸遍野,使三千多万名同胞沦为日军铁蹄下的奴隶。1932年1月,日本制造事端,进犯上海。日军与奋起抵抗的驻上海十九路军激战33天,中国军民死伤达1.6万余人,财产损失达20亿元。3月,日本扶植溥仪成立“伪满洲国”。

材料三 吉林省档案馆于2014年4月25日公布了从馆藏档案中整理出的89件档案,涉及日军在侵略中国的战争中于占领区建立的“慰安所”,被“特别移送”到731细菌部队作为人体实验对象的“苏联问谋”,南京大屠杀发生时和日军占领后的南京的实况,在沈阳关押的英美盟军战俘,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和强征的劳工,以及抗日联军等方面的内容,直观、真实记录了日本侵略者犯下的种种罪行。


(1)据材料一 和所学知识,指出大陆政策在19世纪90年代在中国的主要表现。该行为对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三指出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侵华战略意图。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国抵抗日本侵华的力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据材料三指出吉林档案馆公布的89件档案所折射出的日军侵华罪行。
2020-11-23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