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日军的滔天罪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数不胜数。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9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二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三   恩格斯18931010日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复信中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
(2)根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
(3)通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三的合理性。
2022-01-01更新 | 541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5届江苏扬州中学高三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2 . 如果我们要研究南京大屠杀,下列资料中可以引用的最有力、最直接的证据应该是(  )
A. 当事人日记B. 现场照片
C.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D. 研究专著
3 . 1937年7月17日,盛京时报》(日本在中国创办的中文日报)号外第二版报道:“此次华北事变根本原因,即南京政府之抗日侮日行为,否认日本在条约上之既得权益等。华方不法不信行为,实不胜一枚举。”材料反映出当时日本
A.在东北发动了局部侵华战争B.竭力维护在华政治经济特权
C.努力避免与国民政府的冲突D.利用新闻舆论扭曲侵华事实
4 . 下图是2003年12月13日,由旅日华侨捐资50万元铸造的重6.6吨的“和平大钟”,在南京撞响66声。对此举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纪念66前南京大屠杀中30多万遇难同胞   ②痛斥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   
③警示世人铭记历史,深思历史   ④抗议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掩盖暴行的行径
A.①②③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40年10月1日,日本内阁制定的《国土计划设定纲要》中提出日本本土着重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和精密机器工业;中国东北着重发展电气工业、矿业和部分机械及轻工业;在中国华北,注重制盐和矿业的开发;华中允许某种限度的轻工业发展;内蒙古以发展羊毛业为主,华北发展棉花,华中则要限制生产可与日本农作物竞争的农产品。其目的是
A.强化中日地区间的经济合作物资交流
B.有步骤的在占领区推进工业化的进程
C.以日本的本土经济带动东亚经济发展
D.将占领区经济纳入日本经济体系
6 . “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民族对一段历史的复原以及回忆,乃至将其定格、固化,反映了整个国家与民族的成熟与强大。下图中“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为了纪念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抗战胜利
7 . 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达20余年(188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哪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        
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③临时大总统誓词的照片       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
2019-01-30更新 | 406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3-2014学年江苏省睢宁县菁华高中高一9月检测历史试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日本政府得派遣领事官于前开各口驻扎.―摘选自《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到的奇耻大辱,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摘选自《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的胜利》

材料三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中日两国尽管社会制度不同,应该而且可以建立和平友好关系.两国邦交正常化,发展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也是对缓和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1972年9月29日)

材料四   日本在7月初正式解禁集体自卫权之后,安倍又开始了另一个重大行动,就是展开争取让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行动.日本共同社的报道称,日本将与有着相同目标的印度、巴西、德国加强合作.安倍将于近日访问巴西,他准备在与塞夫总统会谈中确认“希望一起实现入常,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安倍还将在9月1日举行的日印首脑会谈上展示团结一致,为获得国际社会的更多支持而倾注全力

——摘选自高望《日本“入常”搞错了方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相关条款出自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列举日本侵华罪行两例.中华民族能够“报仇雪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中日邦交正常化实现的直接原因和最深远意义分别是什么?
(4)据材料四与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争取“入常”的目的.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变化对当前我国开展外交活动有何启示?
9 . 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关于国家高度重视该活动的主要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A.再次唤起人们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
B.铭记日本侵华这段国耻,不忘仇恨
C.纠正日本恣意篡改历史的错误做法
D.向外国人宣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0 . 铭记历史,缅怀过去,珍视和平,不忘屈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

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举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
材料三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13亿中国人民迎来第四个国家公祭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国行公祭,拉近了远去的硝烟,重温了民族的苦难;国行公祭,不为宣扬复仇与怨恨,是为唤起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许下复兴的心愿:吾辈当自强。”

——新华网报道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的写作时间和创作背景。
(2)请分别列举一例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除南京大屠杀以外的日军侵华罪行。据材料三分析设立国家公祭日有何重大的现实意义?
(3)目前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障碍有哪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