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日军的滔天罪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公祭日是对群众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对人类尊严的捍卫,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937年12月南京陷落后,日本侵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以下可作为佐证“南京大屠杀”的最有力的证据是: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B.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D.历史研究者的专著中对该惨案的描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36年关东军司令部责成伪满政府建设丰满水电站。次年,水力电气建设局于长春成立,并由日本水电建筑权威专家本间德雄对坝址的选定、厂房的配置、土地的布局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由此可知,日本修建丰满水电站的根本目的是
A.对华实行长期殖民统治B.掠夺东北水利资源
C.为日提供战争战略物资D.加速东北经济建设
3 . 1940年10月1日,日本内阁制定的《国土计划设定纲要》中提出日本本土着重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和精密机器工业;中国东北着重发展电气工业、矿业和部分机械及轻工业;在中国华北,注重制盐和矿业的开发;华中允许某种限度的轻工业发展;内蒙古以发展羊毛业为主,华北发展棉花,华中则要限制生产可与日本农作物竞争的农产品。其目的是
A.强化中日地区间的经济合作物资交流
B.有步骤的在占领区推进工业化的进程
C.以日本的本土经济带动东亚经济发展
D.将占领区经济纳入日本经济体系
4 . 日军在侵华过程中对中国人民犯下了累累罪行,其中抗日战争期间制造的最大惨案是
A.南京大屠杀
B.旅顺大屠杀
C.潘家峪惨案
D.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统计,1939年仅南京市区就有私塾16所,塾师162人,学生6164人,而周边地区农村私塾的数量更是大大超过正式小学,如泰县姜埝区私塾与小学的比例竟高达200:1。造成这一现象原因可能是
A.国民政府重视农村教育发展
B.民众重视传统的儒学教育
C.日本侵略摧毁中国民族工业
D.沦陷区民众抵制奴化教育
6 . 《美国月刊》发表了记者西奥多·怀特从中国发回的采访稿,该采访稿称1937-1938年中国“从沦陷区逃出难民共2500万人”,之后该说法反复出现在关于中国抗战的权威报道里。20多年后,怀特在个人传记里纠正了这一说法,事实是全国赈济总署1937--1938年“共向难民营发放2500万顿饭”。从史学研究角度看,报刊的采访文稿
A.不具有史料研究价值
B.都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C.史料价值需鉴别考证
D.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1937年10月9日,日本外务省发表声明称:“日本的行动是自卫措施,相反的倒是中国被赤色势力所操纵,顽固地实行恶性的排日政策,企图用武力排除本国内的日本的权益,违背了非战公约。”这一声明反映出
A.国民党军队受到日军重创
B.日本试图为侵华战争进行辩解
C.敌后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
D.日本企图分化中国抗日阵营
8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学者宣称西方文明是霸道文明,东方文明是儒家理想的王道文明,日本是东方文明的代表,应主宰世界、拯救全人类,为建立“王道乐土”而进行“大东亚圣战”。这些言论的本质是
A.歪曲历史
B.掩盖真相
C.美化侵略
D.混淆是非
9 . 原日本侵华士兵三谷翔回忆1937年12月初的南京时说:“在中山北路附近的广场上,我望见一堆堆尸体,每堆至少五六十具……有很多老人、妇女甚至还有孩子……惨不忍睹……陆军做得太无耻、太过分。”该材料
A.可以反映当时日本人民的反战运动
B.可以用于研究日本的“扫荡”政策
C.对于揭发日军侵华暴行有重要价值
D.可以证实南京国民政府消极抵抗
2016-12-12更新 | 450次组卷 | 16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德国人约翰·拉贝,亲眼目睹了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间侵华日军的暴行,并用日记记录了下来,这就是著名的《拉贝日记》。同时,拉贝还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和详实说明。《拉贝日记》可以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史料的主要理由是( )
A.日记内容的丰富性
B.作者身份的特殊性
C.日记时间的一致性
D.作者经历的真实性
2016-11-27更新 | 276次组卷 | 20卷引用:甘肃省临夏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