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日军的滔天罪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数不胜数。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9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二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三   恩格斯18931010日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复信中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
(2)根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
(3)通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三的合理性。
2022-01-01更新 | 541次组卷 | 35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近代南京见证了太平天国定都、中华民国成立、侵华日军大屠杀和抗日战争胜利等历史风云变幻。(     
2021-03-09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3 . 如果我们要研究南京大屠杀,下列资料中可以引用的最有力、最直接的证据应该是(  )
A. 当事人日记B. 现场照片
C.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D. 研究专著
4 . 下侧漫画旨在表达
A.日本妄图全面控制中国B.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D.国际反法西斯力量援助中国
2020-03-0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17年1月3日,为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精神教育部要求:在2017年春季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凡“八年抗战”字样,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字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中国抗日战争的全过程来看,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共十四年抗战历程:前六年(从1931年至1937年)是局部抗战,战事主要在东北、华北及上海等地…后八年(从1937年至1945年)是全国性抗战,是前期局部抗战的延伸和发展,也是中国以全国之力全面抗击并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决战阶段。

——朱汉国《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习近平(2015年9月3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十四年抗战概念”提出的史实依据列举侵华日军制造的惨案(罪行)。
(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要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的重要意义。
2020-02-10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

——瓦德西给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

材料二 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治华地,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须小心谨慎,团匪之事即可取以为鉴。我英国亦不能以待印度之法待中国也。

——英国外交副大臣勃罗叠立克在议会的演说

材料三 第八款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

第九款按照西历一千九百零一年……文内后付之条款,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分应主办会同酌定,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

——《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


清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的共同主张是什么?指出他们提出这样的主张的原因。
(2)材料三出自什么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的这两款内容使“诸国”获得了什么侵略权益?这给中国造成的直接危害是什么?
(3)说说材料三的内容与后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的关系。
2020-02-0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海安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如图是丰子恺创作的漫画《流离图》。该漫画产生的背景应该是

豺虎入中原.万人皆失所.但得除民害.不惜流离苦   廿七年子凯
A.南昌起义时期B.国共对峙形成
C.日本侵华加剧D.解放战争爆发
8 .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每年的12月13日,南京全城都会拉响警笛,警策世人,以史为鉴,珍惜和平,永远不让悲剧重演。当年那幕悲剧发生于( )
A.1927年B.1937年C.1947年D.1949年
9 . 下图是2003年12月13日,由旅日华侨捐资50万元铸造的重6.6吨的“和平大钟”,在南京撞响66声。对此举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纪念66前南京大屠杀中30多万遇难同胞   ②痛斥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   
③警示世人铭记历史,深思历史   ④抗议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掩盖暴行的行径
A.①②③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0 . 德国商人拉贝在其1937年12月14日的日记中写道:“开车经过市区,我们才晓得破坏的巨大程度,车子每经一二百米就会压过尸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尸首。我检查过,子弹是从背后射进去的,很可能是老百姓在逃跑时从后面被打死的。”拉贝经过的“市区”是指今天的
A.北京B.南京C.武汉D.广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