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0 道试题
1 .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这首脍炙人口的《铁道游击队》插曲表现的时代主题是
A.甲午风云,奋勇杀敌B.庚子战败,中华沉沦
C.敌后抗战,挽救危亡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022-01-03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数不胜数。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9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二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三   恩格斯18931010日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复信中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
(2)根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
(3)通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三的合理性。
2022-01-01更新 | 541次组卷 | 35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7年冬,国府军事委员会在武汉召开军事会议。提出了“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取时间"的策略,建议“采取游击战与正规战相配合,加强敌后游击。”这个建议立刻引起了蒋介石的高度重视。蒋介石随后通令各战区,指示以三分之一兵力用于加强敌后游击,变敌后方为前方,开始了局部的游击战。193811月的南岳军事会议后,在中共的希助下,在南岳开办了游击干部培训班。中共派了30多名教员参加教学,主要以毛泽东关于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为指导,讲授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和政治工作课程。国府在抗战初期发动的敌后游击战,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互为精角,相得益彰,取得了多次作战胜利,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日。先后建立了太行中南部、中条山、吕果山、五台山、恒山等大大小小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但是国军开展的游击战争主要是作为正规战的辅助手段,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其作战方针亦不够明确在对抗日军围攻时出现游击战正规化趋向,大打阵地消耗战,因而损失惨重。从1939年起,国军执行限共、反共方针,与共产党军队频频发生摩擦。1941年,在“曲线救国"的幌子下,国军大批投敌,沦为伪军。到1943年,国军的敌后根据地已基本丢失。

——摘编自陈廷湘主编的《中国现代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党游击战失败的原因。
4 . 1945年4月,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必须积极地帮助各少数民族为实现“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和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而奋斗。这一指示
A.推动着民族地区的土地革命立即开展B.消除了思想界在新三民主义上的分歧
C.打破了国民党政权对敌后根据地的封锁D.奠定了中国特色民族国家的认识基础
2021-12-17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历史试题
5 . 1940年1月11日,毛泽东说:“目前还不是全国下雨之时,在全国任务还是组织进步力量,力争中间阶层,击破大资产阶级的动摇与反动,这种可能性现在还未丧失。”这一讲话旨在
A.宣传党的土地革命策略B.鼓励民主人士投身革命
C.维护国共合作抗日局面D.号召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
6 . 1931年苏区苏维埃选举时规定,农民居民30人选一代表,工人居民13人选一代表,其他阶级代表名额极少或无;而1940年陕甘宁边区选举则不分阶级、阶层,实行“三三制”,即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和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等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这一变化
A.促进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D.适应了民族革命战争的需要
7 . 下图为1941年中美两国政府印发的一幅宣传画,该宣传画
A.旨在讴歌国民政府的民主成就B.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C.强化了国统区人民反共意识D.宣告中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2021-12-16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一)历史试题
8 . 1943年,中美、中英分别签订《中美新约》和《中英新的》,从法理上终结了英美两国在华获得的一切特权;同年,开罗会议发表《开罗宣言》,以国际文献的形式,确认中国领土完整:1945年,中国参与了联合国筹建的全过程,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这一系列事件表明
A.中国在抗战时努力塑造大国形象B.中国实现国家统一拥有国际法依据
C.中国抗战成为中国崛起的转折点D.中国方案逐渐得到世界大国认同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2年春,美国罗斯福总统说:“假如没有中国,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地区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印度,打败俄国。”……战争开始后,罗斯福……配备并训练国民党军队,供应战斗机和飞行员,派史迪威将军赴华等。罗斯福认定,在目前为战争作的努力中,中国是不会一下子变得更重要的,他希望一方面使中国能够继续抗战,一方面通过给予它地位来使它的幻想得到满足。1941年到1942年交接的冬季,给予中国一笔五亿美元的贷款援助。……二战期间,美国虽然支持腐败的蒋介石政权,但他的这种援助,不能只看作是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

——马广东《罗斯福执政时期对蒋介石态度的转变》等

材料二: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战期间美国援助中国有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材料二中的观点?
2021-12-1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北校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42年10月,晋绥边区临时参议院开幕。参议员共145人,有共产党员、国民党员、无党派以及工、农、兵、学、商等各界人士,也有满、回兄弟民族的代表。其中共产党员有47人,不及大会参议员的三分之一。这表明晋绥边区政府
A.践行联合政府主张B.具有民族统一战线性质
C.属于工农联盟政权D.政权直接扎根于民众中
2021-12-10更新 | 215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模拟(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