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社会变为半殖民地,但是,中国人民在沉沦和屈辱中不断反省和觉悟,中国社会从沉沦到上升,终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如下表:

阶段概况具体情况
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半梦半醒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朝从唯我独尊的天朝大国沦为任人宰割的羔羊,强烈的反差使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幡然醒悟。林则徐编订《四洲志》,成为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成为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介绍西方风土人情的著作。李鸿章、曾国藩等一批先进的地主阶级,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拉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甲午战争时期民族意识初步觉醒《马关条约》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把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皇帝拉下了马。严复、邹容等一批又一批知识分子振臂高呼,发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悲壮呐嘁。
五四运动民族意识进一步增强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五四运动,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等多种形式,第一次向帝国主义说出了字。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坚定而明确地喊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爱国口号,这是国民民族意识更加成熟的标志。
抗日战争民族意识空前高涨1931年起,白山黑水血泪染,华北大地烽火燃,南北数千里燃烧的战线,彻底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淞沪、徐州等国民党军队四大会战,地雷战、地道战、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如同一把把钢刀,插进了敌人的心脏。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生则同生,死则同死;存则同存,亡则同亡,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依据材料,围绕“中国近代民族意识”提炼一个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2年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跟他儿子的一次谈话中高度评价了中国战场的伟大作用:“你想想看,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军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和,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摘编自(美)巴巴拉·塔奇曼《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

材料二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和日本侵略扩张对英美权益的侵害,英美等国调整对华关系,废除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1943年,英美与中国签订新约,宣布放弃在华领事裁判权、通商口岸特别法庭权、英籍海关总税务司权、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权等,废除《辛丑条约》,宣布上海、厦门公共租界和天津、广州英租界及北平使馆区归还中国。但英国仍未将香港交还中国。此后,其他一些享有在华特权的的国家也相继与中国签订类似条约。近百年对华不平等条约体系终于宣告结束,极大地鼓舞了正在进行伟大抗日战争的中国人民。

——摘编自陈廷湘主编《中国现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西方国家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进行简要评价。
2021-01-2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1939年12月一1940年3月间,国民党政府采取了——系列限制中国共产党的措施,掀起“第次反共高潮”。对此中国共产党坚持“有理”,“有利”,“有节”三大原则,积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派。中国共产党这一做法
A.体现了阶级利益服从民族利益B.有效打击了敌后战场的日军
C.积极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D.扩大了边区政权的统治基础
2020-12-26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

——摘编自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二: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苏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引自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三:2014年2月27日下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摘编自新华网快讯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列举日军侵华罪行。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日本战败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此观点全面吗?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决议中把9月3日确定为纪念日的认识。
2020-12-1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峨眉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边区政权建设受到各阶层关注。抗战期间,沦陷区绅士邹鲁山等参议员冒险参加苏北盐阜区第一届参议会;解放战争时期,逃亡地主纷纷返回边区,其中许多人后来还参加了政权工作。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民主革命即将走向胜利B.三民主义在边区全面实施
C.统一战线政策深入人心D.中东部沦陷区人口的内迁
2020-06-03更新 | 404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0届四川省乐山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17年4月,英、法、美等国拒绝了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要求;1942年10月9日,美国与英国政府却分别通知中国政府,自愿放弃在华特权,废除不平等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列强综合国力遭削弱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贡献巨大D.国际政治新秩序已形成
7 .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桃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这说明了
A.日本侵略的范围并没有超出中国全境
B.日本已占领世界绝大多数地区
C.中国对世界反法战争的胜利贡献巨大
D.美国长期对中国给予经济援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1943年美英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他们的一切权利。国民政府要求机关、学校等放假三天,“以资庆祝”;而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眼中,不过是“以夷制夷”的一种策略罢了。该变化体现出
A.中国外交体制走向近代化
B.主权观念和国家地位变化
C.国民党利用美英抵制日本
D.中国成为列强争夺的重点
2018-09-26更新 | 333次组卷 | 19卷引用:乐山市高中2018届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