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17 道试题

1 . 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内一部分人存在着亡国论的思想,认为“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再战必亡”;还有一部分人则鼓吹“速胜论”,幻想依赖外援迅速结束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内,也有少数人对战争的长期性和艰苦性缺乏准确判断和精神准备。为此,毛泽东发表了(     

A.《论持久战》B.《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C.《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 . 下表为新旧高中历史教材对于抗日战争的部分表述,这一变化意在凸显(     
旧人教版新统编版
内容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
到缅甸……1945年初,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海外华侨……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
德国大举入侵苏联,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中国积极倡导建立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初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救援撤退的英军……
1943年11月,在埃及开罗举行会议,通过《开罗宣言》……
A.中华民族抗战的决心B.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成果
C.中国抗战的国际贡献D.正面战场取得巨大胜利
2023-01-04更新 | 149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份教学质量诊断测试历史试题
3 .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寻找通往伟大复兴光明道路的脚步从未停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无限光明、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共同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从中国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进行了一系列的艰苦探索和抗争,虽然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中华民族勇于探索的追梦精神是中华儿女的宝贵精神财富。

——刘文《近现代中国各阶级追逐“中国梦”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从五四运动开始,无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材料三   南昌起义的枪声,掀开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振兴的新的一页。从那时起,他们从井冈山一路走来,走过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万里长征,走过艰苦卓绝、浴血荣光的14年抗战,走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解放战争,走过戍边御敌、投身建设改革的辉煌岁月.....

——《人民日报》社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些运动“都以失败告终”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事件,并谈谈对“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的理解。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从井冈山走出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浴血荣光的14年抗战”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4 . 1942年以后,西南地区的交通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以贵阳、重庆为中心的公路网;开辟和扩展了长江、嘉陵江等航线,1943年底航程达到12万多公里。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工业格局的改变B.重庆国民政府的大力支持
C.抗日战争的客观要求D.民族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民国历史的编写一个核心议题是国共成败之谜,尤其是抗战前后,两党力量发生重大转折。有学者认为:“(抗)战后两党成败的玄机已经潜伏在抗战的进程之中”,以下对中共成功的“玄机”理解正确的是(     
A.进行土地革命赢得底层民意B.民主政治实践争取中间派支持
C.参加重庆谈判获取政治主动D.组织工业内迁为抗战提供基础
6 . 如表所示,中国军民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事件贡献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民奋起反抗中国打响了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日本陆军70%以上的兵力被派往中国中国战场牵制日本绝大多数陆军兵力和部分海空力量
中国做了大量协调工作,促成《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中国积极倡导和推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
这主要说明中国是(     
A.最早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B.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缔约国家D.二战后国际秩序的主要制定者
7 . 1943年,北平在华北当局的指示下举办了巡回漫画展览,主题是“参战周年纪念街头漫画展",如图《击败我们百年来的宿敌》就是展示的作品之一。据此可知,该漫画展意在(     
A.瓦解中国军民抗日信念B.鼓舞敌后战场作战士气
C.揭露国民政府卖国行径D.抨击英美列强侵华暴行
2022-12-15更新 | 15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历史试题
8 .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是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七大”第一次把毛泽东思想写进了党章,在全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这是近代中国历史和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选择,极大加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

——摘编自李颖《文献中的百年党史》

材料二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各个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顺应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变迁和历史发展大势,成为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逻辑起点和政策制定的现实依据。

——摘编自《党建杂志》2021.8.9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原因。
(2)以中国当代史的两个史实,简要阐释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依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进行理论创新并制定党的方针政策的。
2022-12-13更新 | 74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六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台儿庄战役后,《大公报》在1938年4月25日和26日分别发表社评称,正在进行的徐州会战属于“准决战”,认为“这一战,就是敌人的最后挣扎”,“我们胜了,日阀就在精神上失了立场,只有静候末日审判”。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徐州会战(     
A.有效阻碍了日军的侵略步伐B.打乱了侵华日军的战争规划
C.助长了正面战场的盲目自信D.改变了中日双方的攻守态势
2022-12-10更新 | 198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九校联盟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瓦窑堡会议决议之所以能够提出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的基本思想,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不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抗日,而且乡村中一部分富农和小地主、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将领也要求抗日。19329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会就指出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使帝国主义各国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更加激烈,随后又注意到法西斯势力在某些国家兴起,并逐步提出了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任务。19351月,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于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摘编自张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的形成》

材料二:19372月,中共中央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中提出了著名的“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其中,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在特区政府区域内实行普选的彻底的民主制度”;将“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指导”等,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承认南京政府的领导地位。八一三事变爆发,日军大举进攻上海,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蒋介石为急于使红军出师作战,才同意红军改编和设总指挥部,并答应不派参谋长。1937年9月6日,陕甘宁边区联合政府在延安正式建立,通过汉会选举成立了边区抗日民主政权。从此,中国两个政权由尖锐对立转变为并存合作的局面。

——摘编自李荣武、范丽梅《第二次国共合作与“一国两制”》

材料三:194592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结束。中国的抗日战争发动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人民的抗战,大量消耗和削弱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实力,从而减轻了苏联和美、英等国的压力。同样,苏联、美国、英国等盟国给中国抗战以人力、物力的援助。中国之所以能够进行这场前所未有的全民族抗战并取得胜利,是由于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空前觉醒和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凝聚力。更为重要的是,这时中国已经有了使自己走向伟大复兴的先进的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


(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形成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37年9月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合作局面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人民抗战取得最终胜利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
2022-12-09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新蕾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