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近现代中国社会转型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1864年上海租界成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会审机关——洋泾浜北首理事衙门,并由上海道台与英国领事会商组织正式法庭,通过了《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根据章程,会审公廨为中国的司法机构,由上海道台派一名同知主持……凡遇案件牵涉洋人到案者,必须由领事或领事派员会审。章程严格限制了会审公廨的管辖权和陪审官的权限。

1911年武昌起义后,由于会审公廊的满人谳员逃匪,驻沪领事团趁机接管了会审公廨并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改组,改组后会审公廨谳员由驻沪领事团任命,其菥傣亦由领亭团披给;司法管辖权限大为扩充;取消上诉程…….

民国政府成立后,中方多次要求会审公廨恢复到辛亥革命前的状态,这种努力在国人的请愿、上海总商会的推动及中外政府双方的照会上乃至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提案中都有体现。但由于西方国家的阻挠,没有取得多大的进展。

——摘编自陈策《上海公共租界法权变迁问题研究》

材料二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展了修订新约运动,其中取消领事裁判权是一重点。南京政府与英美等国晨开多次谈判,于1930年收回了上海公共租界内由会审公癣演变而来的上海临时法院,达成了取消领事裁判权的初步协议。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鉴于中国战争的重要地位和中国人民的强烈呼声,1942年中英、中美达成了取消领事裁判权的协议,直到1943年中国似乎从形式上脱离了领事裁判权制度的桎梏。

新中国成立后的有关案件管辖的法律成果凸显了国家主权的司法自治原则,使中国涉外法权回归正统。

——摘编自胡燕《中国涉外法权变迁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围绕上海会审公廨中外双方斗争的趋势及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领事裁判权在中国变迁的因素,并谈谈你对领事裁判权在中国变迁的认识。
2 . 2022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是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近代中国历史和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选择。大会概括了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关于解放农民的理论和政策,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根据地的理论与政策,关于建设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理论与政策等。

材料二   部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及中央委员会会议提出的主要任务简表

中共八大(1956年召开)
党的八大宣布: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召开)
全会以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重要讲话为指导,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中共十四大(1992年召开)
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
中共十九大(2017年召开)
大会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大会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为什么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结合材料一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史实,谈谈你的理解。
(2)阅读材料二,任选两次党的会议,结合时代背景,比较和阐释其主要任务是如何与时俱进的。
2022-05-25更新 | 272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2022年秋季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03(广东专用)-新高考地区专用-2022年秋季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多卷区)
3 . 1935年方志敏在狱中写了(可爱的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作者简介方志敏,中共党员,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团的缔造者。1934年方志敏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遭到国民党部队追剿,损失惨重。方志敏被俘,严辞拒绝了国民党的劝降,实践了自己“努力到死,奋斗到死”的誓言。193586日,被秘密杀害,时年36岁。
原文摘录(一)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原文摘录(二)假如我还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假如我不能生存—死了,我流血的地方,或者我瘗骨的地方,或许会长出一朵可爱的花来,这朵花你们就看作是我的精诫的寄托吧!在微风的吹拂中,如果那朵花是上下点头,那就可视为我对于为中国民族解放奋斗的爱国志士们在致以热诚的敬礼;如果那朵花是左右摇摆,那就可视为我在提劲儿唱着革命之歌,鼓励战士们前进啦!
根据材料,结合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史实,谈谈你对方志敏笔下“可爱的中国”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中国近代史上的大多数对外战争不太一样,甲午中日战争,从物的层面来说,中国是有能力与日本抗衡的。但由于方略失当,指挥失误以及清朝统治集团的腐败等一些更深层的原因,中国战败了。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是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是中国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和正义的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在法西斯各国的支持下,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这一胜利,创造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的光辉典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

——摘编自《论中国近代史之抗日战争》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左右,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明显改善。1970年,中国与加拿大、意大利等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建交。1971年10月日本再次伙同美国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结果失败。1971年、1972年基辛格和尼克松分别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冲击。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迅速提高,迫使日本政府必须在对华政策上改弦易辙,否则不但不能孤立中国,反而使自身变成被孤立者。1972年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为中日友好交流拉开了新的序幕,也为亚洲的安全和世界的和平安装上了一个较为可靠的安全阀。

——摘编自田桓《论中日邦交正常化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促进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有利条件,并就维持中日关系的长期发展谈谈你的建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中国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也反推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五四运动和抗日战争作为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材料一:我们要知道,在当年,一个国家落后,不仅仅会招致侵略,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国人的民族情感和国家意识的淡薄。关于这种情况,我们只要拿1895 年的公车上书运动与1919 年的五四运动略做比较,就可以明了其中原委…(前者)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反响…而后者)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其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不仅其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其影响也大得太多了。

--杨奎松《何谓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材料二:在中华民族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 下,国共两党化敌为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引导全民族抗战的一面旗帜。毛泽东说:“这在中国革命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这将给予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影响,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民党正面战场与共产党敌后战场,军队与老百姓,军事斗争与非军事斗争,外线作战与内线作战相互配合;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抗战成为中华民族由渙散分裂到团结统一的转折点,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洪流,使日军陷入困境,走上覆亡之途。

--刘亚洲《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崛起》


(1)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抗战成为中华民族由涣散分裂到团结统一的转折点”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复兴的角度谈谈抗战的意义。
(3)综合上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主要因素。

6 .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经历了岁月的考验,不断发展壮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昨天的同盟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被看成了仇敌,昨天的敌人——帝国主义者和封建主义者,被看成了同盟者。从此以后,生气勃勃的中国大革命就被葬送了。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井没有被吓倒,被杀绝。他们高举起革命的大旗,举行了武装的抵抗,组织了人民的政府,实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创造了人民的军队——中国红军,保存了和发展了中国人民的章命力量。

——《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 通过年的抗战,中国共产党全国党员发展到121万厂中共领事的军队发展到127万人,并组建了200万民兵;且拥有了除陕甘宁以外的大小18个抗日根据地5同时;中共还在政治、思想理论上成熟起来,抗战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敌后战场逐渐成长为疼日战争的$战场,中国共产党逐步发展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章开沅《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三 1948〜1949年冬季的几个战役结束后,随后的一切急转直下。由于主要力量被摧毁,蒋介石政府的倒台已是不可海免的结局。1949年1月14日,共产党人公布了、他们的和平条件。国民政府拒绝了这些条件,截止日期一过,人民解放军立即开始渡江作战。4月24日便占领了国民党的首都南京。

——《剑桥中华民国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大革命”指的是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怎样的理论为革命指明方向。
(2)据材料二,谈谈如何理解中共成为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在敌后战场取得的重大成果。
(3)据材料三,概括蒋介石政府倒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世界政治角度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7年7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将领毛泽东、朱德为日寇进攻华北致电蒋介石,要求实行“全国总动员,保卫平津,保卫华北,收复失地”……“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由于中国的战争,苏联直接免除了来自日本的压力……三次向中国提供了总额达到2.5 亿美元的低息贷款……在昆明参战的以陈纳德将军为司令的美国“志愿者”飞行员——飞虎队也并入了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参战,同时,美国的援助大幅度增加……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945年9月2日,日本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签署了投降书。在经过年抗战以后,中国终于胜利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从未像现在这样地受人尊敬——它已完成了最漫长的反侵略和反极权主义的抗战。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日子。当天,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以自民党总裁的名义向靖国神社供奉祭祀费,古屋圭司、新藤义孝、稻田朋美三名内阁大臣参拜了靖国神社。此外,约 80名国会议员当天上午也集体参拜了靖国神社。

——摘自于 2014 8 月时政新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说说你对材料二中“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从未像现在这样地受人尊敬”的理解。
(3)胜利来之不易,和平任重道远。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8 . 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谱写了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争名称时间发动国家签订条约影响
鸦片战争1840一1842年英国《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1894一1895年日本《马关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一1901年德国等8国《辛丑条约》

材料二1937年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

材料三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请回答:

(1)填写材料一中的表格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4)谈谈你对“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认识?

9 . 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是新课程下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形成正确的史料观。对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描述,有下列几则不同的材料:
材料一   “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东史郎日记》(日)


材料二   《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
材料三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材料四   青岛的余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讲给她的一个事例:‘‘当时我7岁,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
请完成:
(1)史料证据按照获取的途径和保存状态可以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和口传证据三类,请依此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
(2)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对此你作何评价?
(3)材料一、二同样出自日本人,但对南京大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论定?这说明了什么?
(4)若想证实余美红老师父亲的说法,上述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哪则?
(5)结合下图,请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历史。

10 .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平洋战争的结束开创了东亚的一个新时代。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独力抗战,抗击了在中国本土的50万到70万敌军——大约是日本总军力的一半——此外还有20万到70万的驻东北关东军。在1945年战争结束时,230万日本的海外派遣军中有120万被钉在了中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向苏联提供了4.5亿美元的矿石,向美国提供了价值7.48亿美元的桐油和锡、钨等矿产品,向英国提供了价值1.48亿英镑的农、矿产品,有力地支援了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材料四现代化的发展自有其内在的规律,但在战争状态下,现代化的走向便不可能完全按照通常的经济规律运行。由于中国大部分在战前较为发达的地区多处于日军的占领之下,被纳入了日本占领当局“以战养战”的战时轨道。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影响。

(2)据材料二、三,说明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怎样的贡献?这与材料一之间构成了什么关系?

(3)材料四认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句话的理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