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一部救亡图存的爱国斗争史。在这段历史中,中国各阶级、各阶层爱国仁人志士,为捍卫民族的独立,争取民族的进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探索和抗争。中国近代爱国主义思想的内涵包括:反对外国侵略的思想;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复兴建设祖国的思想。正是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汇成的力量,使中国没有彻底沦为殖民地,并最终取得了救亡图存的胜利,步入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摘编自黄长义《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三个主要问题》


根据材料,围绕“爱国主义”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 .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是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七大”第一次把毛泽东思想写进了党章,在全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这是近代中国历史和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选择,极大加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

——摘编自李颖《文献中的百年党史》

材料二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各个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顺应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变迁和历史发展大势,成为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逻辑起点和政策制定的现实依据。

——摘编自《党建杂志》2021.8.9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原因。
(2)以中国当代史的两个史实,简要阐释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依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进行理论创新并制定党的方针政策的。
2022-12-13更新 | 74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四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五台山地区,“共产党积极努力建立大规模的群众组织。最有名的是被称为'抗日救国会'的这个组织,其属下有各以青年、妇女、农民为不同对象的分会。”

卡尔逊在山西河曲时,有人向他介绍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这是一个爱国的青年组织,其任务是:培育公务人员的忠诚;改善人民生活;促进人民的团结以抵抗日本侵略”。

山西一个村庄的戏剧给贝特兰留下深刻印象:“它的主题是武装农民参加游击队。”大雨滂沱也冲不散观看的群众。

著名左翼作家田汉写了两个深受戏剧团体欢迎的短剧:《保卫卢沟桥》和《最后胜利》。福尔曼这样赞扬他在晋绥抗日根据地看到的一出戏:“戏演得非常精彩,成绩斐然。”

丁玲曾向斯特朗谈起,“我们演戏,向群众发表演说,在农村的墙上画漫画,并教农民们唱歌。我们在每个村子必须至少教会唱两支歌”。

——摘编自赵金康《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共华北抗战动员》


材料呈现了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华北抗战动员情况。从中选取材料,确定一个具体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2-05-17更新 | 253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部分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会议由张闻天主持,并就第一个议程——政治形势与策略作了报告,指出形势的发展迫切要求我党对华北事变以来的政治形势作出科学的分析,制定出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策略方针。接着,毛泽东发言,他首先引用了战国时期,六国采用苏秦的“合纵”策略建立联合阵线共同对抗秦国的典故作比喻,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毛泽东指出:由于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迫使一切不愿做汉奸亡国奴的中国人团结起来进行民族革命斗争,甚至反革命营垒中也会产生动摇,对目前开始的抗日民族解放运动产生同情、中立以至于参加……当前的战略方针应以坚决的民族革命战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为总任务,一切战争都在民族战争的口号下进行。我们要把敌人营垒中间的一切争斗、缺口、矛盾,统统收集起来,作为反对当前主要敌人之用。

——摘编自梁俊英《瓦窑堡会议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材料二   《论联合政府》提出当前最重要、最迫切的任务是立即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报告对新民主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纲领和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作了全面具体的说明。关于新民主主义的一般纲领,报告强调,在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制度下,在发展国家经济、合作经济的同时,要让那些不是操纵而是有利于国民生计的私人资本主义有发展的便利,保障一切正当的私有财产。党的七大关于发展资本主义的论述,是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报告还首次明确提出要以生产力标准来评判一个政党的历史作用。

——摘编自李颖《中共七大胜利召开和党的指导思想的确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这次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并简析这一会议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意义。
(2)《论联合政府》是抗战时期的主要文献。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在抗日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刻,《论联合政府》对中国前途的分析。“新民主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纲领”作了全面具体的说明,结合相关史实,从中国社会发展的角度予以扼要说明。
2022-09-04更新 | 163次组卷 | 2卷引用: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浙江卷)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和抗争中不断走向觉醒和团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   《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的地方,无论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1937年)9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该《宣言》强调国共合作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前途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族团结在抗战时期呈现的新特点。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6 . 近现代中国社会转型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1864年上海租界成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会审机关——洋泾浜北首理事衙门,并由上海道台与英国领事会商组织正式法庭,通过了《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根据章程,会审公廨为中国的司法机构,由上海道台派一名同知主持……凡遇案件牵涉洋人到案者,必须由领事或领事派员会审。章程严格限制了会审公廨的管辖权和陪审官的权限。

1911年武昌起义后,由于会审公廊的满人谳员逃匪,驻沪领事团趁机接管了会审公廨并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改组,改组后会审公廨谳员由驻沪领事团任命,其菥傣亦由领亭团披给;司法管辖权限大为扩充;取消上诉程…….

民国政府成立后,中方多次要求会审公廨恢复到辛亥革命前的状态,这种努力在国人的请愿、上海总商会的推动及中外政府双方的照会上乃至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提案中都有体现。但由于西方国家的阻挠,没有取得多大的进展。

——摘编自陈策《上海公共租界法权变迁问题研究》

材料二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展了修订新约运动,其中取消领事裁判权是一重点。南京政府与英美等国晨开多次谈判,于1930年收回了上海公共租界内由会审公癣演变而来的上海临时法院,达成了取消领事裁判权的初步协议。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鉴于中国战争的重要地位和中国人民的强烈呼声,1942年中英、中美达成了取消领事裁判权的协议,直到1943年中国似乎从形式上脱离了领事裁判权制度的桎梏。

新中国成立后的有关案件管辖的法律成果凸显了国家主权的司法自治原则,使中国涉外法权回归正统。

——摘编自胡燕《中国涉外法权变迁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围绕上海会审公廨中外双方斗争的趋势及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领事裁判权在中国变迁的因素,并谈谈你对领事裁判权在中国变迁的认识。
7 . 如表全民族抗战期间中国部分省份征发壮丁(包括女兵与民夫)人数统计表(单位: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总计二十六年二十七年二十八年二十九年三十年三十一年三十二年三十三年三十四年
四川257881010383717145296341266373344610366625352681391112283086
云南3746939631725582731355959017581806323136126
贵州580416471493514264741786437160369603838487341656271
广西808046106691218665347101047446496176849763269037924721
广东9258733524780470131693126196100127327201043491874236329
福建425215294273349960064582495571651041485103854550174
浙江55049332791304459463610847966492486085936262267947398
安徽563673442712283254329687156947995053784337411156450
江西9477224323015464217821012064398069107822927129290259501
湖南157017219050522074521329621678016962320883618442110175654210
湖北691195758059504398279642806707588307869427279642668
河南1898356126964324173264370384250234279245892058151993424982
陕西8883633719768679126341127430803509970711787214481985968
甘肃383857237744098254627543555023055769425163271428890
山西2166033350023103600006000040000
山东319221300161943748
江苏38859184332437
宁夏23609400040004606300040004000
青海180092500474905213060006000
共计1405052192831016489131975501191339166783017111321666918162342939236
附记本表根据各师管区征拨壮丁文电报表统计

——摘编自何应钦《八年抗战之经过》中《抗战期间各省历年实征壮丁人数统计表》


根据材料,概括全民族抗战期间征发壮丁人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说明理由。
2022-02-21更新 | 9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辛亥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取代清朝,建立北洋军阀的统治。在军阀统治下,民众毫无民主权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随着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日益迫切地要求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束缚。其间,中国工人阶级成长壮大,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观察国家命运的根据,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由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爆发。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

材料二   19377月开始的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在历次帝国主义侵华过程中时间最长,但中国人民没有被打趴下,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这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各阶级、各民族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奋斗争取得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了,抗战胜利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摘编自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9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引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康熙帝)曰:“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服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雍正帝)谕内阁:“中国之一统始于秦氏,塞外之一统始于元氏,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康乾盛世”时期,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巩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管理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在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摘编自《清实录》、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当人们唱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时,不管是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还是其他许多兄弟民族,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在极端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谁能够领导人民抵抗外来的侵略,把祖国从危难中拯救出来,谁就能够取得人民发自内心的信任和支持;否则,就会被人民所抛弃。这是理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钥匙。中国人民正是在实际生活中一步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

-引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元元之民”“莫不虚心而仰上”的原因。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角度,阐述“秦并海内”和“大一统”政体建立的意义。
(2)阅读材料二,指出康熙帝实现“边境自固”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从“幅员”角度概括康雍乾时期统治者的突出贡献。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从而使中华民族“聚结成一个整体”的标志,列举蒙古族和回族“抵抗外来的侵略者”的典型事例。简述抗日战争中形成的民族精神及其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用。②材料三中的“钥匙”指的是什么?从这一视角概括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扼要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对国内外民族解放运动的意义。
2021-01-09更新 | 4848次组卷 | 22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恒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总格局可以这样概括,即一个战争、两个战场、三种政权。

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经过一年多的剧烈变化,这种总格局于1938年年底形成。直到日本战败投降,这个格局才消失。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内部的演变,是在这个总格局中进行的。

材料二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存在着两个不同的战场。二者存在着矛盾与斗争,但在整个抗战时期,中日矛盾是决定一切的。两个战场的配合是主要的,从整体上和抗战全过程来看,中国是在进行一场全民族的战争。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两个战场”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个战场的关系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战场的局面产生和存在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