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民族英勇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抗战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孙中山形象。两种教科书对孙中山的描述与评价(     
国统区历史教科书根据地历史教科书
叙述革命活动“民族救星”“民族救主”“全人类的福音”“主要领导者”(将孙中山的个人实践融入兴中会、同盟会的集体实践中)
阐释三民主义“精神导师”民族抗战的“旗帜”
评价行为事迹“为革命立楷模”“榜样楷模”“伟大的战略家”
A.体现了两党终极教育目标的一致性B.反映了国共两党的阶级和思想差异
C.都凸显了三民主义对抗战的指导性D.肯定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积极作用
2022·天津·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关于中国远征军著名将领戴安澜的文字记述,可以形成的结论是
1942年1月,日军进攻英国殖民地缅甸,企图切断滇缅公路。
3月,戴安澜师长率中国远征军的先遣部队赴缅配合英军对日作战。
4月,在东枝地区战斗中,他亲自乘坦克冲锋,一举克服重镇。
5月,戴安澜在北撤途中遭日军伏击,身负重伤,随后在缅北茅邦村殉国。

A.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B.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C.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障D.中国军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贡献
2022-05-22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2022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天津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近代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一名革命者赋诗曰:“誓志为国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一世忠贞兴故国,满腔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这首诗反映了
A.北洋军阀基本被推翻B.全民族人民的团结抗战
C.国共两党的战略决战D.民主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2022-05-19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不屈不挠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这期间,他们留下的家书,成为研究那段可歌可泣历史的重要资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在外,大家都是为着抗日的,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庭,为着自己的未(来)做事……现在说起到达北方,使用(实行)国共合作、释放一切政治犯,联合(了)许多抗日友军,国家已经和平。

——红军指战员钟士灯致父母(19374月)

这是个大时代,你要踏上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前线,我当然要助成你的志愿,决不能因为“舐犊之爱”而掩没落我们的民族意识。但愿你虚心学习,早就一个强健而又智慧的现代青年,来为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旅菲华侨王雨亭致儿子(19396月)

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缅甸),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戴安澜将军致妻子(19423月)

二月间我们全处在反扫荡中……敌人的残酷依然如故,新的花样就是放毒……因为毒伤,老百姓恨死了一些人,伤到很多。女县长刘湘屏中毒非常厉害,全身发烂,皮肤掉了三分之二。

——八路军左权将军致妻子(19424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家书的史料价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后,日本紧随西方列强,在总体战的理念下革新军制,强化兵役制度成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在改革过程中,日本军方通过强化对在乡军人会、大日本青年团等民间军事团体的管控,促进了社会的军事化和法西斯化。1927年,日本颁布《兵役法》。从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开始,随着战场形势的变化和前线兵员需求的增加,日本当局几乎每年都对《兵役法》进行修改:战争后期,无论是在忠君爱国名义下号召在读学生学徒出阵,还是动员忠良臣民奋勇挺身所颁布的《义勇兵役法》,都是在《兵役法》延长线上将国民动员发挥到极致的极端化结果。但战争规模扩大化带来的过度动员最终压垮有限的国力,庞大的动员体系也随战败的到来而土崩瓦解。

——据韩亮《总体战构想下日本的兵役制度改革——以1927年《兵役法》的成立为中心》

材料二   抗战时期,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在坚持党管武装原则的指导下,中共中央和各根据地逐步形成了党的组织、政府、军事和统一战线四位一体的武装动员体系,并开展与扩军相关的辅助性工作,如双减运动”“精兵简政运动等。党和军队在创建根据地的过程中,始终将发动和组织群众置于一切工作的中心,因此,在兵役动员上注重培养民众的国家观念和树立中共抗日中坚的形象。同时,在征兵过程中新富农、知识分子、开明绅士的子弟也可送入军队19415月,林伯渠在为《陕甘宁边区战时动员法规》所写的序言中阐述了兵役动员原则:对于动员人力物力,应加爱惜合理,不可过于疲竭,劳逸不均。

——据刘爱民《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兵役动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日本兵役动员的趋势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兵役动员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022-04-25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2022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天津卷)
6 . 1938年11月,外国观察家指出:“日人初欲利用阶级间之仇视,将各地士绅组织所谓联庄会,惟此已失败。今则努力于离间人民与游击队之工作。彼等已不再烧杀奸淫,对农民深为慈祥,对游击队则取严酷手段。此法未必定能成功,然亦颇有加以考虑之必要”。日军此举意在
A.迫使国军迅速投降B.消灭敌后抗日武装
C.改变侵略中国策略D.分化中国抗日力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统计,在全面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抗击侵华日军的比例从1938年的59%上升到1945年的69%,而国民党领导的军队抗击侵华日军的比例从1938年的41%下降到1945年的31%。据此可以说明
A.国民党采取了消极抗日政策B.中共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C.国共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D.正面战场成为抗日的主战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之战,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地图中所示字母与抗战中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A.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日战争爆发
B.“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战争爆发
C.淞沪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D.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2021-04-01更新 | 22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抗日战争将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这一论断
A.指导我军取得了平型关大捷B.指明了中国胜利的光明前景
C.扭转了正面战场的进攻颓势D.粉碎了日军灭亡中国的计划
2021-02-02更新 | 484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38年9月,中国的重要工业设备、武器弹药等9万多吨物资以及机关、团体、学校、医院等单位共约64000多人,集结在湖北宜昌,等候转移人川。这次大转运的背景是
A.日寇发动卢沟桥事变B.淞沪会战后上海失守
C.太原会战后华北沦陷D.日本侵略军进逼武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