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民族英勇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先后向长城一线及华北地区不断侵略渗透。全国各阶层纷纷掀起抗日救亡热潮,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大敌当前,南京国民政府被迫开始考虑调整其对日政策,国共双方通过多种渠道开始进行秘密接触。西安事变的爆发及其和平解决后,内战在事实上大体停止下来,国共关系取得迅速好转。

——摘编自刘芃、朱汉国等《历史学习精要》

材料二   19371945年湖南、湖北征发壮丁(包括女兵与民夫)人数统计表(单位:人)

193719381939194019411942194319441945
湖南19050522074521329621678016962320883618442110175654210
湖北758059504398279642806707588307869427279642668

——摘编自何应钦《八年抗战之经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共关系迅速好转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说明1937—1945年湖南和湖北征丁人数变化的共同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3-08-31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高考历史押题卷(七)
2 . 《周易》“自强不息”一语随着时代演进不断被赋予新的思想内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强不息”语出《周易》,强调君子应效法天道具有永不停息的品格。北宋庆历新政以来权臣除弊革新的诉求愈加强烈,思想上则轻天重人。王安石说“君子之道始于自强不息”,司马光言“君子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也”。南宋朱熹指出:君子“不以人欲害其天德之刚,则自强而不息矣”。南宋杨简借鉴禅宗心本论认为“自强不息”并非人法天之刚健而行,而是天道在人心当中的流露。

——摘编自张涛《〈周易〉“自强不息”的历代诠释》

材料二   根据地大多处于数省交界的穷乡僻壤,地瘠民贫,长期战争耗费巨大,国民政府停发八路军和新四军军费,日寇的扫荡,1942年陕甘宁边区陷入了困难时期。中国共产党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带领根据地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经过采取开荒种植、养殖、纺织、设厂和经营合作社等措施,根据地粮食基本实现全部自给,硕果累累。同时,中国共产党人在极为复杂和艰难的条件下,创立了中共中央党校、鲁迅艺术学院、中国医科大学等三十多所干部学校。

——摘编自蒋森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理念》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自强不息”的思想内涵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发扬“自强不息”精神的背景及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甲午战败惨痛的现实,康有为明确指出,国与国的竞争,实际上是民与民的竞争,强国是因为其国民关心国家,勇于担负国民的责任和义务,弱国则相反。在梁启超看来,现代“国民”是“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的国家主人,是以“自由”“自治”“进步”“自尊”“合群”为思想基础,具有“爱国心”“社会公德”“权利思想”“义务思想”及“政治能力”的权利主体,有责任有义务关心国家前途,推动国家进步。严复认为,要像西方文化所表现出来的那样“黜伪而崇真”与“屈私以为公”,而最根本的是“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精神。

——摘编自叶瑞昕《从臣民到国民:晚清救亡危局中的国民道德谱系建构》

材料二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积极建构国民道德谱系。在北平、上海等地求学的商城籍青年学生在全国抗日热忱的影响下,积极参与各种抗日救亡团体。1938年6月,金山、王莹率领“抗演二队”20余人来到商城县进行抗日救亡宣传。1938年6月下旬,根据中共豫东南特委决定,由青年军团商城队组成中共商城县工作委员会。随着商城县抗日救亡运动的广泛开展,该县中共党组织也不断发展壮大。当地士绅顾敬之起初只允许具有“军方背景”的“青年军团商城队”进入其统治的辖区进行抗日救亡宣传。“青年军团商城队”利用这种优势深入辖区,一方面向辖区民众进行抗日宣传,一方面做顾敬之的统战工作。顾敬之在这种形势下也表示赞成团结抗日。

——摘编自周斌陈杰《抗战初期多元主体参与的地方抗日救亡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救亡危局中的国民道德谱系建构的内容,并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时期国民道德谱系建构的特点。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的宣言所表示的宗旨是要“挽救祖国的危亡”,是要“巩固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是要“决心共赴国难”,是要“造成民族内部的团结”来“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要“把这个民族的光辉前途变为现实的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这个宗旨是全国爱国的同胞所一致拥护的。宣言向全国同胞提出三个奋斗的“鵠的":一是为争取中华民族的阻力自由而抗战:二是实现民权政治:三是发展国防经济,解除人民痛苦与改善人民生活。这三个“鵠的"也是全国爱国同胞们所一致赞同的。

——摘自邹韬奋《全国团结的重要表现》(1937年9月 26日)

材料二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出席七大的代表共755名,其中正式代表547名,候补代表208名,代表全党121万党员,分为中直(包括军直系统)、西北、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华中和大后方8个代表团。

——摘自中国新闻网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中宣言的全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该宣言公布的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指出毛泽东在会议上所作的政治报告的名称,简述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
2022-06-1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6-1937年,日军与苏军的“边界”纠纷与冲突不断发生。19387月,在中、苏、朝交界处的张鼓峰地区发生了苏日军事冲突。729日,日军依据“边境纠纷处理纲要”,攻击张鼓峰地区的苏军,爆发大规模的武装战斗。日军进攻未经日本参谋本部和天皇的批准,“当时日本陆军正在中国大陆准备汉口战役,它(日本)想方设法避免兵力在苏联正面被牵制住。”日方主动提出停战,日军“所属各部队很快撤出直到停战时扼守的战线”,苏军“完全控制了日军在实现停战时所维持的战线”,夺占了张鼓峰地区。张鼓峰战役发生后,日军封锁了图们江航道,中断了中国出海活动。

——摘编自王春良《简论1935-1945年日本与苏联的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鼓峰战役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鼓峰战役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710月,日军侵占大同后,继续向南进犯太原。为配合国民党军在忻口的防御作战,八路军第120师师长贺龙命令第358旅第716团深入日军侧后,打击日军运输队,截断日军补给线。19371018日,第716团主力设伏于雁门关以南黑石头沟公路西侧高地。上午,日军运输汽车50余辆,满载兵员、弹药,由北向南驶入伏击区。第716团即以密集的火力进行袭击。激战中,日军又有汽车200余辆由阳明堡方向向北驶来。第716团即分兵一部狙击该敌。激战至夜间,日军援兵又至,第716团遂撤出战斗。此战,共毙伤日军300余人,击毁汽车20余辆。21日,第716团再次设伏于黑石头沟地区。该团两次伏击战斗,共毙伤日军500余人,击毁汽车30余辆。

——摘编杨晓哲《记八路军雁门关伏击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雁门关战役爆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路军取得雁门关大捷的影响。
2022-04-03更新 | 98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九中学校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时期的学堂乐歌是中国近代新音乐的开端。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梁启超就积极提倡在学堂设立乐歌课。学堂乐歌采用源自日本的简谱记谱法,择取外国音乐曲调,创造性地继承传统的填词艺术."取彼国之善本,易以我国之歌词"。歌词创作不受格律约束,使用文白话兼采的语言形式。儿童歌曲、摇篮曲、进行曲、二声部和三声部合唱等演唱形式都已出现。《中国男儿》《何日醒》《国耻》《勉女权》《自由》等歌曲在清末民初广为流传。丰子恺回忆学唱《勉学》的情景时说∶"先生费了半个小时来和我们讲解歌词的意义……方知道自己何等不幸,生在这样危殆的祖国里。"

-摘编自刘以光《中国歌词简史》

材料二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

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

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

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

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

这首歌曲《在太行山上》是冼星海作曲,桂涛声填词,于1938年7月完成。歌曲诞生后,在汉口抗战纪念周歌咏大会演唱,很快流传到太行山地区乃至全国。

——摘编自项福库、蒋长清《近现代中国爱国歌曲赏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学堂乐歌创作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太行山上》创作和流传的历史背景,并指出革命歌曲传唱的现实意义。
2022-03-23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2022届高三3月全过程纵向评价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抗日战争艰难时期,云南不仅承接由沿海迁来的工业企业和军工厂,还接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合办的西南联合大学等文化教育单位。受宋美龄委托,美国退役上尉陈纳德组建的援华飞虎队,以昆明巫家坝机场为基地,首次展威就击落击伤偷袭的日本空军飞机10架。后连续战斗,在中缅上空共击落击伤日本战机2600架。云南作为大后方唯一的对外战略通道,以立体型、多维性支援抗日战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1942年春夏之交,日本攻陷缅甸后,立刻把魔爪伸向滇西,妄图沿滇缅公路长驱直入,侵占整个云南,进而威逼重庆。在两年零八个月的滇西抗战中,云南人民做出了难以估量的重大贡献与牺牲,应永远彪炳青史。

——摘编自郭来喜《抗日战争艰难期云南人民的重大贡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侵略滇西的背景。
(2)根据材料,说明抗日战争时期云南各族人民的贡献。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侵华前,太行地区手工业较发达,各地就地取材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如造纸、熬盐、采药、酿造、陶瓷、皮革、丝织、草帽、竹业等,几乎遍布太行区各县。但日伪严密的经济封锁和残酷的军事扫荡使太行抗日根据地手工业种类减少、规模缩小,无法满足人民生活需求。根据地政府开始推行互助组、合作社这种新的生产模式,重新整合劳力资源;对有重大发明及创新者提出表扬并予以奖励,举办生产展览会宣传技术创新,将手工业工人、技术人员组队研究技术改进。采用公私联营、开办训练班、奖励劳动英雄的方式以提高群众生产能力和生产积极性。

——摘编自岳谦厚、赵智荣《太行抗日根据地的手工业改革》

材料二   1943年到1946年期间,整个太行山地区发生了极为严重的自然灾害,根据地的建设陷入了举步维艰的阶段,生产极度落后。太行地区的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展示了自身的聪明和智慧,克服了经济困难的局面,从而进一步地实现自给自足,促使了整个太行地区的经济恢复。

——王帅《抗战时期太行根据地建设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展手工业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展手工业的意义。
10 . 黄河——“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材料一   中国古人通过祭祀表达对黄河的敬畏。据甲骨卜辞记载,殷人每年多次举行黄河祭祀,以求雨、求丰年等。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诸侯也常常祭祀黄河,以结盟、立誓或祈求战争胜利等。

材料二       

1903邹容在《革命军》中写道:“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
1910革命派《民声》杂志发表组诗《爱之歌》,其中《黄河》篇写道:“吾族受此河流赐,产出一部民族志。”
1923李大钊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写道:“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
1937国共两党代表在黄河边同祭黄帝,毛泽东亲撰祭文,“胄衍祀绵,岳峨河浩”“民族阵线,救国良方”。
1938《民族诗坛》发表诗歌《黄河》,诗中写道:“黄河!你这中华国族的母亲,现在你再也不能安睡,东方吹动了号角,杀声震变了天地。”
1939《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歌声激起热烈反响,迅速传唱到各根据地和抗日前线。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中国古代重视祭祀黄河的原因。
(2)20世纪上半叶,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其时代内涵不断丰富。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予以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