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工人每日工作时间通常不得超过8小时:16-18岁的青工,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6小时。1941年,陕甘宁边区劳动政策则调整为工人工作一般以10小时为宜。这一变化
A.适应了抗战形势变化的需要B.不利于工人阶级的长远利益
C.客观上促进土地革命的开展D.意味着“左”倾思想的出现
2021-05-28更新 | 36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在侵占广州.武汉以后,日军调整侵华战略方针,在正面战场实施“兵力渐减”方针,在占领区则强化“治安肃正”作战方针。这-调整
A.是国共力量对比变化的结果B.反映出敌后抗战的重要作用
C.使抗日战争进入到反攻阶段D.说明日本放弃正面战场作战
3 . 从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以感官娱乐为主的“软性电影”创作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进步影人所唾弃,中国电影界有一个普遍的认识,文艺界的最现实的任务便是展开面向全民族的“精神总动员”。这一变化
A.反映了电影始终以教化功能为主导
B.说明了底层民众密切关注国家命运
C.有助于建立国人对抗战胜利的信心
D.给日本帝国主义侵华造成沉重打击
4 . 日军占领平津后,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1942年下半年以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国民党正面战场基本上呈现出与日军互不相扰的休战状态。正面战场的这一变化反映了
A.抗战将进入战略相持阶段B.国民政府对日军侵略的有效抗击
C.国民党抗战态度发生变化D.中日两军已经达成互不侵犯协议
5 . 1942年10月10日,美英通知中国,自动放弃在华特权。次年1月11日,中国和美英分别签订了平等新约,随后又与其他有关国家签订了类似条约,百年来束缚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宣告废除。废约运动得以实现的直接原因是
A.美英对华政策的调整变化B.中国抗战作出的重大贡献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D.中国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2020-12-05更新 | 500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线上月考历史试题(二)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总格局可以这样概括,即一个战争、两个战场、三种政权。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经过一年多的剧烈变化,这种总格局于1938年年底形成。直到日本战败投降,这个格局才消失。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内部的演变,是在这个总格局中进行的。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存在着两个不同的战场。二者存在着矛盾与斗争,但在整个抗战时期,中日矛盾是决定一切的。两个战场的配合是主要的,从整体上和抗战全过程来看,中国是在进行场全民族的战争。

——摘编自白寿彝族《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从表现、关系、影响三个方面分析抗日战争时期两个战场的存在。
2021-02-0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六县市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近代以来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变化反映了中国的沉浮兴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0年以后,由于列强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腐朽,中国饱经沧桑磨难,中国人民遭受深重苦难。日本对华持续侵略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日本反动统治者一次次侵略中国。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给中国人民造成空前巨大的灾难,激起了中国人民的顽强反抗。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抗日战争被称为中国复兴枢纽。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最为彻底的民族解放战争,使中国不仅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而且跻身于在国际事务中具有充分发言权的大国行列。中国的长期分裂,极大地破坏了民族争取独立所需的凝聚力。抗日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中国内部分裂的状况。”经济发展不平衡性是中国的一个显著特征,这种不平衡性使中国现代工业几乎因日本的侵略而彻底颠覆。1937年川、滇、黔、陕、甘、湘、桂7省工厂之和仅占全国总数的6.03%,资本总数仅占全国的4.04%。而到1943年,后方各省工厂企业已经达到4524家。与战前相比,工厂数增加了18倍,工人数增加了82倍,资本增加了164倍。

——摘编自荣维木《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复兴论》

材料三   19384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同时表示,她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手。此事被刊登在当年的《武汉日报》上,并译成多国文字向全世界传播,成为强大的反法西斯的舆论,表达了中华民族的坚毅精神、宽阔胸怀和争取和平的美好愿望。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一中提及的“日本反动统治者一次次侵略中国”的重大史实。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成为“中国复兴枢纽”的原因。
(3)据材料三,就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40年8-1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在华北展开对日作战,参战人数近40万,动用民工20多万,总计大小战斗1824次,歼灭日伪军4.63万人。这表明该时期
A.抗日根据地获得了较大发展B.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紧密配合
C.持久抗战思想得到贯彻落实D.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2021-01-31更新 | 791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1年福建省高三1月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年,《纽约时报》在一篇社论中满怀希望地说,尽管美国最初遭受了损失,但它决不是孤立的:“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

材料二   《人民日报》对美报道语态所占比例对比统计: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媒体中的“美国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到了我国哪些政策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