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抗战是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就毅然决然地率先发起抗战的号召、动员,并在东北地区组织开展跟苦的抗日游击战争,推动局部的抗战逐步转向全民族的抗战。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解放为己任,以“兄弟睨于墙,外御其辱”的胸怀,放下了国民党对共产党血腥屠杀的仇恨,促成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会议,讨论制定了动员全国军民开展民族解放战争,实行全面持久抗战的方针,并制定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开辟敌后战场,创建了19个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不畏强暴,英勇杀敌,在消灭了大量敌人的同时,自己付出了巨大牺牲,但是在长期艰苦抗战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中坚力量。

——摘编自曲青山《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说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险峻的山川和相对隔绝的地理环境,使四川在很多时候能够相对减缓中原乱时的破坏。成都平原始终保持了中国最重要粮仓的地位,甚至有人说“蜀多生五谷,弃之如粪土”。“蜀以锦擅名天下”,造纸业从唐代开始兴盛,两宋时期成都成为全国印刷业中心,纸币“交子”也出现在成都。四川的井盐业与矿冶及金属制造业也有悠久的历史,清代末期四川井灶大开,产盐达到了五亿斤以上。四川主要交通线交汇点所在的成都,自秦汉以来已经成为西南地区工商业中心,唐代有“扬一益二”之谚。四川在历史上曾多次作为进行统一战争的基地,多次作为中原人士躲避战乱、逃荒就食之处,而且四川的钱粮不断外运以接济其他地区。四川是西部南北交通的孔道,又是西南少数民族和汉族交往融合的地方,成为推动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经济进步的重要基地。

——整理自刘方健、彭通湖《古代四川经济区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   在全面抗战时期,四川逐渐成了中国抗战的大后方,四川人民组织了各种救亡团体,创办了宣传抗日的刊物,仅成都地区进步报刊就有330余种。四川接纳了部分沦陷区的大学,这些大学在民族危难之际,克服重重困难,为抗战输送了许多人才。当时,四川担负着全国财政支出的50%,粮食的1/3,近50万人次民工服务于战争,积极开展献金运动和献飞机运动,合川县人民捐“合川号”战机4架。1944年,四川有工厂2382家,与国防工业有关的占60%以上,承担了巨额军工生产任务,从而保证了抗战的需要。1935-1940年,四川各族民工协同努力,兴建了川黔、川陕、川鄂、川滇公路,新修了30多个机场,川藏同胞肩挑背扛坚守川藏国际运输线,有力支援了前线抗战。川军抗日总动员约350万人,伤亡共计64万余人,李宗仁在回忆录中说:“川军的牺牲相当大,抗日卫国之功,殊不可没。”四川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这一伟大历史功绩必将永远镌刻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丰碑上。

——整理自周小粒、李鸿生《四川人民在抗战中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四川经济区的历史地位,并概括其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四川人民为抗战胜利所作出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2023-02-25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遂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暨下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3 . 近现代中国社会转型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1864年上海租界成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会审机关——洋泾浜北首理事衙门,并由上海道台与英国领事会商组织正式法庭,通过了《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根据章程,会审公廨为中国的司法机构,由上海道台派一名同知主持……凡遇案件牵涉洋人到案者,必须由领事或领事派员会审。章程严格限制了会审公廨的管辖权和陪审官的权限。

1911年武昌起义后,由于会审公廊的满人谳员逃匪,驻沪领事团趁机接管了会审公廨并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改组,改组后会审公廨谳员由驻沪领事团任命,其菥傣亦由领亭团披给;司法管辖权限大为扩充;取消上诉程…….

民国政府成立后,中方多次要求会审公廨恢复到辛亥革命前的状态,这种努力在国人的请愿、上海总商会的推动及中外政府双方的照会上乃至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提案中都有体现。但由于西方国家的阻挠,没有取得多大的进展。

——摘编自陈策《上海公共租界法权变迁问题研究》

材料二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展了修订新约运动,其中取消领事裁判权是一重点。南京政府与英美等国晨开多次谈判,于1930年收回了上海公共租界内由会审公癣演变而来的上海临时法院,达成了取消领事裁判权的初步协议。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鉴于中国战争的重要地位和中国人民的强烈呼声,1942年中英、中美达成了取消领事裁判权的协议,直到1943年中国似乎从形式上脱离了领事裁判权制度的桎梏。

新中国成立后的有关案件管辖的法律成果凸显了国家主权的司法自治原则,使中国涉外法权回归正统。

——摘编自胡燕《中国涉外法权变迁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围绕上海会审公廨中外双方斗争的趋势及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领事裁判权在中国变迁的因素,并谈谈你对领事裁判权在中国变迁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在这一过程中,中日甲午战争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中国甲午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这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康有为曾这样评论:“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听人驱使,听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变局”。甲午战后,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层面进入制度层面,试图将传统的天朝上国整合为在现代国际社会中具有平等地位的民族国家。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材料二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是一次民族觉醒的运动。中国外交代表在国际会议上面对险恶的国际环境说“不”,这在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外交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开创了一个敢于对帝国主义国家现有秩序抗争的先例。从中国近代革命史角度说,五四运动标志着近代中国的革命运动,将从旧民主主义时期转到新民主主义时期。

——张海鹏《中国近代史读本》

材料三   抗日战争大事摘录

时间大事
193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发表《八一宣言》
193612西安事变
1937922国民党通讯社发表中共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8526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指出人民战争的力量及其源泉
1940820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起总攻,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1943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头上的不平等条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后中国民族主义发展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先进中国人为重建现代民族国家所做出的积极努力。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加以说明。
2022-04-14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术界对战略防御阶段(从抗战爆发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评价基本是一致的,即认为:这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国民党军队对日本侵略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是也出现了丧失失地的局面,其客观原因是由于敌强我弱,国力相差悬殊;主观上则是由于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采取单纯防御的作战方针,以及战争准备不足等原因所造成。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十二卷·近代后编(1919-1949)(上册)》

材料二   到1945年8月,中国同时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地位……战争伊始,中国还受制于治外法权和帝国主义。如今,不仅招人愤恨的外国人的法律豁免权终止了,而且中国还要在战后的世界里留下印记。自1842年清政府签署《南京条约》以来,中国第一次重获全面的独立。另外,中国现在还是“四巨头”之一,是新成立的联合国组织永久且核心的角色,同时是唯一的非欧洲成员国。抗日战争是为了民族地位和国家主权而战斗,这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中国已经完全实现了这个目标。——拉纳·米特:《中国·被遗忘的盟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举出三例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英勇抵抗的史实,指出中共有别于国民党的抗战路线及所采取的行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点明抗战胜利后中国在联合国中扮演的核心角色。
2022-04-09更新 | 199次组卷 | 3卷引用: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纲要上-高中历史统编版新课同步练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常言道:“物极必反”。一些重大的灾难往往成为时局转换的契机。甲午中日战争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奋斗,振兴中华的新起点。甲午战败,中华民族岌岌可危,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厄势,引起了社会思潮的急剧变化。

——摘编自鲁恒红《浅析甲午中日战争》

材料二     抗战时期,共产党和国民党虽然阶级利益不同,但在亡国的危机下,求同存异,合作抗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而共产党则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参与抗战,积极开辟敌后战场,在中后期逐渐成为中流砥柱。两者之间相互配合,互相牵制敌人,亡国灭种的危机感也促使中华民族每一个爱国人士团结一致,共赴国难,民族觉醒程度空前提高。1942年,美、英、苏、中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成立,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摘编自黄晓新 肖雄《从甲午战败到抗战胜利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甲午战败而抗战胜利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中国的人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把个人的一切全交出来维护这个"整体"的生存。这个"整体"是一定会生存。"整体"的存在也就是我们个人的存在。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

——巴金《一点感想》(载于1937825日《呐喊》创刊号)

我相信中华文化界的优秀分子以前没有一个不是憎恶战争的,但在现在却没有一个不是讴歌抗战的,这原因决不是由于思想的改变,实在是敌人逼迫太甚,我们再不奋起反抗,不但我们自己要陷入至悲极惨的奴隶的命运,连我们的子孙也要任人蹂躏,永远没有翻身的日子。

——摘编自黎烈文《伟大的抗战》


(1)根据材料,指出文中"整体"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整体"思想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整体"觉醒的意义。
8 . 下图是20世纪回顾的纪念邮票,涉及历史事件: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共诞生、抗战胜利、开国大典、改革开放。


任选2张邮票,提取邮票信息,根据信息归纳主题,并对主题进行阐释。
2021-10-11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线上月考历史试题
9 . 中国近代是在屈辱与反抗中进行探索,进而找到适合国情的路线。

材料一:1840-1900年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简表

战争名称时间发动国家战争的主要结果及其影响
鸦片战争1840-1842英国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首先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战争期间及战后,英、法获取更多在华利益,俄国侵占中国大量西北东北领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
中法战争1883-1885打开中国西南门户
          18941895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     》,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德、奥、美、法、英、意、日、俄中国被迫与11国签订《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材料三:自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之八年间,中华民国政府军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驾。海军舰艇损失殆尽。壮烈牺牲在战场上的国民党将军即达二百余位,其中有11位上将、34位中将、48位少将。   

——摘自中华网《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周年》


(1)根据所学知识,填写表格,并分析历次侵华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民族抗争的失败原因及教训。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3)结合材料三和所知识,列举两例国民党正面战役并评价国民党的抗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瓦窑堡会议决议之所以能够提出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的基本思想,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不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抗日,而且乡村中一部分富农和小地主、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将领也要求抗日。1932年9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会就指出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使帝国主义各国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更加激烈,随后又注意到法西斯势力在某些国家兴起,并逐步提出了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任务。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于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摘编自张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的形成》

材料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广大民众抗日呼声的推动下,由中国共产党所倡导,国民党最终顺应,从而形成的全民族的统一战线;相对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范围更加广泛,主要表现在两点:一、在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旗帜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统战范围超过以往任何时候。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范围超越中国一国,具有更大的广泛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含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和以中国青年党为代表的其他中间派别。由于历史原因,各党派各阶级政治力量不平衡,同时在地域分布上也表现出这种不平衡;由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共两党之间的性质是根本相悖的,这使得统一战线内部的分散性在国共两党之间表现得尤为突出。即使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民党内部的部分反动分子还是一味地否认统一战线,特别是在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了对国民党的策略后,国民党的政策明显发生改变。国民党的方针破坏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摇了国共合作。

——摘编自谷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特征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形成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021-04-12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理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