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20世纪40年代后期,某次军事行动是规模空前的大会战,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首次联合作战,形成“饮马长江、解放全国”的有利态势。据此可知,该军事行动(     
A.是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B.为解放军渡江战役奠定了基础
C.结束了国民党政权独裁统治D.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2 . 据统计,三大战役共动员支前民工880余万人次,人民群众出动支前的大小车辆141万辆、担架36万余副、牲畜260余万头、粮食4.25亿公斤。在千里运输线上,奔流着一支史无前例的支前大军,材料表明
A.农民成为解放战争的领导力量B.解放军取得了战略反攻的胜利
C.土地改革推动了解放战争顺利开展D.解放区中共的土地革命很成功
3 . 下图展现的是与中共历史上一次重大会议相关的纪念碑。会议闭幕后,毛泽东、周恩来和一部分机关工作人员开始了进京“赶考”。据此可知,这次会议(   
A.明确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转移B.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D.为北平的和平解放进行战略部署
2022-01-22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为了使东北野战军和华北第二、第三兵团完成对“平、津、唐、张之敌”进行分割包围的部署,阻止国民党军从海上逃离,中央军委命令淮海战场的解放军暂停对杜聿明集团的攻歼。材料反映出解放战争中
A.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默契合作B.三大战场同时展开协同作战
C.为策应平津战役发起淮海战役D.不同战役之间进行战略配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抗日战争结束后的一个时期内,我党继续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19476月内战爆发,国共两党斗争异常激烈,地主富农一般站在国民党反动势力一边反对人民革命,广大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彻底废除封建制度。19479月党中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它的主要内容是:第一,规定在“废除封建及半封建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同时“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第二,规定“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统一平均分配,使乡村人民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个人所有”。《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实施使有一亿六千万人口的解放区彻底消灭了封建制度。在土改整党的过程中清除蜕化变质分子,建立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土地改革的开展调动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仅晋冀鲁豫解放区参军农民就有148万。为了革命战争的需要,各地兴办了一些近代化工业,主要是军事工业,并积累了一些经验。

——郑志廷、焦亚葳《论<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土地法大纲》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土地法大纲》实施的历史意义。
6 . 近年来,中国学者编写出版了 “社会变迁与百年转折丛书”,共七册:《1840年被轰出中世纪》《1860年巨痛与自强》《1895年大梦初醒》《1901年慈禧太后的革新令》《1912年颠沛的共和》《1937年大灾难与大牵手》《1949年百年瞬间》。从书名中可见,编者认为中国近代的社会变迁
A.从局部地区扩散到全国B.与政治的改革密切相关
C.与战争的影响紧密关联D.突变和渐变交错地进行
7 .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利用有利时机大力宣传东北14年抗战历史及英雄人物的事迹,在弘扬传播红色文化和抗联精神的同时,还戳穿了国民党不承认东北存在党领导的部队及不存在东北抗联奋勇抵抗外来侵略者的谎言。中共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宣传调查以丰富史料B.凸显中共抗战的贡献
C.鼓舞士气以取得胜利D.为国共谈判奠定基础
8 . 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2019-01-30更新 | 2781次组卷 | 44卷引用:2014届辽宁沈阳二中高三12月月考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