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秦岭一陇海铁路为空间界线,以1937年为时间界线,中共组织的发展呈现十分明显的重心南北易位现象。19273月,全国党员人数南方省份占比超过80%,其中湖南、湖北、江苏(含上海)广东占比排前四,而北方地区的党员仅占全国数量的10.94%。1945年七大召开时,就军队中党员人数而言,北方军队党员达40万左右,而南方军队党员仅7万左右,党员人数较多的省份主要是河北、山东、山西。

——摘编自应星、荣思恒《中共革命及其组织的地理学视角》

材料二   19493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指出用乡村包围城市这样的时期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域市。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921—1945年中共中央常驻地主要迁移路径,并概述中国共产党组织发展重心“南北易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简述其历史背景。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

事件时间主要经过
五四运动1919北京3000多名学生的爱国行动发展成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五卅运动1925中共组织下,上海大批学生、工人涌入租界讲演宣传,揭露帝国主义枪杀工人代表中共党员顾正红等罪行,声援纱厂罢工。后发展成大规模民众性反帝运动。
三一八惨案1926北平学生5000余人在李大钊等率领下集会,通过了驱逐帝国主义公使、组织北京市民反帝大同盟等决议。后群众游行请愿遭镇压。
一二·九运动1935中共领导下,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引发了全国性的民众反日救亡浪潮。
五二0运动1947中共领导下,5000多名学生在南京举行了“反饥饿、反内战”联合大游行,遭国民党军警镇压,引发全国范围更大规模斗争。
四一惨案1949南京10所大专院校学生及部分教职员工6000余人举行大游行,要求国民党政府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八项和平条件。遭镇压。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国民卷)》等


从如表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1-11-02更新 | 222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中国共产党的艰难历程

材料   19279月初,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军虽曾占领醴陵、浏阳县城和一些集镇,但遭到远比自己强大的反革命军队的抵抗,加上兵力分散,对敌情估计不足,缺乏作战经验,因而先后遭受很大损失。19日,毛泽东在文家市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会议经过激烈争论,通过了毛泽东的意见,决定放弃攻打长沙,把起义军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10月,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工农革命军前委决定,工农革命军主力就在罗霄山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中国共产党于194935日到13日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出席这次中央全会的有中央委员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全会批准毛泽东关于以八项条件作为与南京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基础的声明。全会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领导的起义部队进军山区的原因及结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文家市决议相比,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工作重心的决策上有何不同,并简析其原因。
2021-05-17更新 | 462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2021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革命与建设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基本命题。革命的发生决不是革命领导者呼风唤雨的结果,须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迫急的现实条件和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革命本身当然不应是革命者的追求目标,革命的动机也不能从革命本身获得真正的诠释。革命虽然是战胜堕落、邪恶、压迫和侵略的迫不得已的正义武力反抗,但它并不仅仅为了这个神圣的过程——为了革命而革命,而是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是为了开辟人类的新生活——“建设”,这正是孙中山和毛泽东所特别强调的。

——摘编自王先明《革命与建设:20世纪中国的时代命题与历史主线》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任意一点或整体),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提出:近代中国不仅有“沉沦”,还有“上升”,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结合材料与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