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二战结束后美国对中国的六次重大战略误判。

第一次误判国民党能赢得中国
第二次误判中国人不敢出兵朝鲜
第三次误判苏联解体,下一个垮台的是中国
第四次误判“市场化”必然使中国“自由化”
第五次误判中国将在“崛起”中“崩溃”
第六次误判中美关系是“第二场冷战”

——摘编自刘明福《决策与信息——美国对华决策的六次误判》


根据材料,任选美国对华决策的一次误判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合理.论证有力,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 . 政治既包括典章制度,政权更替、治乱兴衰、也包括民族认同等各个方面。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朝建立后,以血脉等亲疏关系为纽带,分封了数量庞大的诸侯国,在周礼和周文化的长期浸润下,形成了以周人为核心的华夏族雏形。来自东夷部落的秦人先祖,在发展过程中空间受到挤压,迁往西陲之地,与西戎各部落经过长期的冲突、交流、融合,新的秦人逐渐形成。秦人在崛起的过程中,逐渐融入到夏、商、周以来形成的民族共同体华夏族,同时还不断吸收了四周戎狄部族,扩大了华夏族的范围。春秋战国以降,周天子式微,诸侯征战不断,客观上加强了各诸侯国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摘编自刘再营《周人、秦人与早期华夏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时期民族交融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君主专制确立后,最高统治者希望尽量加强中央集权,而弱化地方权力:尽量简化行政层级,而不设高级政区(无法简化时,即尽量使之不享有完全权力,成为“不完善的政权形态”)。但是……事实上中央集权往往与地方分权主次兴替,相间而存。即便在理想状态下,中央集权也不得不建立在地方适度分权的基础之上。

——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北宋使地方成为“不完善的政权形态"的主要措施和元朝使“中央集权……建立在地方适度分权的基础之上”的措施。

材料三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


(3)诗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材料四   (二)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中国人民死敌蒋介石走向灭亡的日子,蒋介石做伪总统,就是他快要上断头台的预兆。打到南京去,活捉伪总统蒋介石!

(三)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中国劳动人民和一切被压迫人民的觉悟空前成熟的日子。庆祝全解放区和全国工人阶级的团结!庆祝全解放区和全国农民的土地改革工作的胜利和开展!庆祝全国青年和全国知识分子争自由运动的前进!

(四)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联合全国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和其他爱国分子,巩固与扩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

——《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1948430日)


(4)1948年的“五一”劳动节11号,被称为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声号角。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949年中共为建立新中国做了哪些准备。
(5)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根据所学知识写出构成建国初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内容的三大政治制度。
2021-05-2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学者金冲及独具慧眼从1947年入手,写成《转折年代》。该著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有一份杂志刊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嘴鹳在一只长颈瓶里喝水,对蹲在旁边的猫说: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这瓶里喝水;1月至8月,天津歇业工厂竟达13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尽灯干。上海最大的纺织厂申新各厂开工纱机,尚不足抗战前1936年57万锭之数;晋西北山地农民许多穷困及破产,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分得若干山地,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普遍和彻底。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的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地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

                                             ——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


材料二       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摘自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国民党统治后期国统区经济在“内”、“外”两个层面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列举并说明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及其意义。
(3)材料二所说的“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的“辛亥革命事业”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何种方式实现了新旧民主革命的转变,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材料三   1949年《组织法草案》,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种由中共领导的、以四个阶级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遵循的一项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这个制度规定了各级政府拥有的普选的机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将选举他们自己的代表官员,呈报上级机关批准。这个过程中的“选举”是民主的,而对上级机关服从是表明了“集中制”。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所说的“转折点的”的史实;说明“辛亥革命的事业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的含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独立与民主政治不懈奋斗的历程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沉沦”和“上升”的U字型轨迹。一个是从独立国变为半殖民地并向殖民地演化的过程,一个是从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并向资本主义演化的过程。前者是个向下沉沦的过程,后者则是个向上发展的过程。这两个过程存在着某种关联,但本质上不是互相结合,而是互相排斥。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对观点赞同、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