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毛泽东诗词选集》

材料二   “对于农村而言,农民根本弄不清楚苏维埃是怎么回事。广东的农民知道著名共产党人苏兆征,因此就把苏维埃当成苏兆征的弟弟;而湘赣边区的农民则管苏维埃叫‘埃政府’,因为当地方言‘埃’就是我的意思……苏维埃运动在中国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

——张鸣《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

材料三   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他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规定了革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工作报告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首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举例印证材料二所作的结论。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创造性地将中国革命引向胜利的道路,根据材料三说明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党的策略方针发生的变化。
2 . 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在1947~1949年间进行了三年的生死较量。对于国民党来说,如果要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描述1947、1948、1949三年,则应分别是
A.决战、转折、大撤退B.决战、大撤退、转折
C.转折、决战、大撤退D.转折、大撤退、决战
2020-08-21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总结概括是复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表为某同学设计的历史知识表格,下列选项与表格要求完全符合的一项是
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
国民大革命
十年对峙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A.①中共一大召开   ②北伐战争   ③淞沪会战   ④重庆谈判
B.①中共三大召开   ②遵义会议   ③独立自主的游击战   ④三大战役
C.①国共第一次合作   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③《新民主主义论》   ④七届二中全会
D.①黄埔军校创办   ②中共七大的召开   ③百团大战   ④开国大典
2020-04-2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中原经济区地处中国中心地带,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河南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涌现出了许多历史文化名人。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类别人物成就两汉时期河南地区文化的特点
天文学“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是谓暗虚,在星则星微,遇月则月食”。
医学张仲景
文学东汉文学家,精于天文数理,又善诗赋,代表作《胡笳十八拍》《悲愤诗》。

材料四   河南地处中原,河流密布,形成了发达的水路交通,汉代以洛阳为中心还形成了发达的陆路交通,齐鲁儒学、关中法家思想、楚老庄思想和舞乐文化都在中原汇萃。……经济的发展使河南出现了不少富商大贾和拥有万金的大地主,他们凭着雄厚的经济实力踏入仕途,或建功立业,或著书立说。西汉昭帝以后,韩延寿、黄霸任颍川太守,召信臣任南阳太守,都能兴办学校,广推礼教,聘用贤良,惩贪除奸,改变了当地鄙朴的民风,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刘太祥《试析河南汉代学术文化繁荣的原因》(节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代河南地区文化繁荣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五   



(3)图1所示纪念塔是为纪念哪一事件而建?该事件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提供了怎样的经验教训?根据图2并结合所学分析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方向为什么选择中原地区,有何历史意义?
2020-05-0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三5月月考(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变迁,传统农村和农业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后,通商口岸特别是内地通商口岸大量增设,为外国资本打开了倾销工业品的新市场和掠夺农产品与土特产品的新区域。轮船和铁路运输发展,形成新的交通运输网,缩短了内地农村到通商口岸的运输距离和时间,降低了运输费用。新式工业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大豆、桐油、芝麻等农产品的工业用途和销售市场扩大。


(1)依据材料一概括,促进19世纪末中国农业生产发生变化的原因。说明上述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规定:必须扶助农民,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实行减租减息,借以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在实行减租减息后,又必须实行交租交息,并保存地主对土地和财产的所有权,借以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和一切财产,“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并归个人所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这两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的异同。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初期农民货币收入和消费品购买力增长情况

   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
农民净货币收入(亿元)68.587.4111.4127.9
农民消费品购买力(亿元)65.380.7102.1117.5

新中国建立初期,随着土地改革的进行,人民政府将疏通工农业产品流通渠道、开展城乡物资交流作为恢复国民经济的基本措施。打开农村土特产品销路以疏通流通渠道。

同时,收集农村对工业品的需求信息,带工业品下乡,打开工业品的农村市场。由此促进了农副业的发展,城市工商业由此获得了原料和销路。这对刺激工商业恢复、增加财政收入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建立初期农民购买力增强的原因及其对当时国家经济建设的意义。
2020-02-14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12届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两年后,新中国诞生。两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实现了民族独立。

——摘编自《中国睦邻史》

材料二 1945年到1970年间,70多个新国家从帝国崩溃中诞生。1947年,英国承认它的印度次大陆殖民地独立。不过,独立最终导致两个对立国家的出现,即印度教的印度和穆斯林的巴基斯坦,在随后几十年,它们之间爆发了三次重大战争。尼日利亚等国家的国界,是由19世纪帝国主义列强而不是根据当地居民的习惯和传统划定。对于新独立的民族国家而言,这些边界通常很不合理。1967年到1970年间,尼日利亚陷入内战。在许多前殖民地,帝国主义的强制性统治似乎被市场微妙的强制所取代,许多新独立的国家发现,它们自己在高度商业化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挣乱(机会渺茫),因为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似乎掌控一切。以往的殖民政府很少花心思平衡地发展殖民地经济,往往忽略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包括教育和医疗卫生。对许多新独立的国家而言,寻找专家、资本、市场以及快速而均衡的工业化所需要的政策,是一项巨大挑战。

——摘编自[美]大卫·克里斯蒂安等《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印度获得独立和新中国诞生相同的国际影响,并简析中印两国实现民族独立不同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新兴独立国家存在的问题,并说明二战后新兴独立国家存在问题的原因。
7 . 新华社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
B.力挽狂澜—进京赶考—日出东方—灯塔指引—星火燎原
C.日出东方—力挽狂澜—灯塔指引—星火燎原—进京赶考
D.力挽狂澜—日出东方—进京赶考—星火燎原—灯塔指引
2019-01-13更新 | 1023次组卷 | 52卷引用:2010年湖南嘉禾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学情摸底考试历史卷

8 .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经历了岁月的考验,不断发展壮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昨天的同盟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被看成了仇敌,昨天的敌人——帝国主义者和封建主义者,被看成了同盟者。从此以后,生气勃勃的中国大革命就被葬送了。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井没有被吓倒,被杀绝。他们高举起革命的大旗,举行了武装的抵抗,组织了人民的政府,实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创造了人民的军队——中国红军,保存了和发展了中国人民的章命力量。

——《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 通过年的抗战,中国共产党全国党员发展到121万厂中共领事的军队发展到127万人,并组建了200万民兵;且拥有了除陕甘宁以外的大小18个抗日根据地5同时;中共还在政治、思想理论上成熟起来,抗战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敌后战场逐渐成长为疼日战争的$战场,中国共产党逐步发展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章开沅《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三 1948〜1949年冬季的几个战役结束后,随后的一切急转直下。由于主要力量被摧毁,蒋介石政府的倒台已是不可海免的结局。1949年1月14日,共产党人公布了、他们的和平条件。国民政府拒绝了这些条件,截止日期一过,人民解放军立即开始渡江作战。4月24日便占领了国民党的首都南京。

——《剑桥中华民国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大革命”指的是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怎样的理论为革命指明方向。
(2)据材料二,谈谈如何理解中共成为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在敌后战场取得的重大成果。
(3)据材料三,概括蒋介石政府倒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世界政治角度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废除不平等条约大事记

时间事件
北洋时期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一再提出废约问题。
1924年国民党一大宣言要求废止不平等条约,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
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成功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对外宣言,宣布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
1935年瓦窑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的废约方针从原来的废除所有不平等条约改为废除中日间的条约。
1943年中美、中英签署新约,取消两国在华的治外法权及有关特权。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宣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

——摘编自《党史文汇——中国共产党与不平等条约的废除》

材料二   1971年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中国恢复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地位。1980年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理事国,同时在一些地区性经济金融组织中也开始出现中国的身影。在核不扩散领域,1984年中国积极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2001年中国成功入世为标志,中国已参加了所有重要的全球性国际组织,并在同年推动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是中国有史以来积极主动创建的、并在其中发挥着核心作用的一个重要国际组织,这在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发展史上尤其具有深远的意义。

——摘编自宋睿《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废约最终成功的原因并分析其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时期我国参加国际组织活动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主线,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摘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史发展主线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观点展开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叙述连贯通顺,结构完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