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22 道试题
1 . 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新兴的太平洋贸易逐渐推动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班牙人开展跨太平洋“大帆船贸易”始于1565年,正值明朝政府开始推行开海贸易政策。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满载美洲白银及商品的大帆船,从墨西哥驶往菲律宾马尼拉。这引起把银视为至宝的中国商人的兴趣,努力扩展对菲出口贸易。中国船队所载货物到达马尼拉,即被转装到待航墨西哥的大帆船上。大帆船把盛产白银的美洲和银价昂贵的中国联系在一起,使中国生产的生丝与丝绸大量远销于需求特别强大的美洲市场,西班牙人获得的贸易利润惊人。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逐渐成世界海上霸主,逐渐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自由贸易的世界大潮冲击下,以垄断为特色的“大帆船贸易”的地位急剧下降,绵延250年的太平洋“大帆船贸易”遂告终结。

——摘编自张顺洪等著《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帆船贸易”兴起的主要条件。
(2)依据材料,归纳“大帆船贸易”的主要特点,指出“大帆船贸易”衰落的原因。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帆船贸易”对西欧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
2021-10-20更新 | 424次组卷 | 31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的另一个重大后果,便是世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也密切了,出现了全球性的经济关系。到18世纪后期,大陆之间的贸易发展规模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大西洋贸易尤其如此,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烟草、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因为种植场生产的是单一作物,所以种植场需要进口一切日常必需品。……这些种植场也要求进口劳动力,所以就导致三角贸易的繁荣。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额缩小到1919年前的水平。大危机使各国实际收入和物价水平暴跌,减少了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同时出口国出口锐减,降低了出口国家的外汇收入,而每一个国家都难以做到相应地缩减其国际开支并保护黄金和外汇储备。在这种情况下,各国都争取多出口少进口甚至不进口,以求国际收支平衡。为此,各国纷纷采取提高关税和贸易管制等手段。这些手段动摇了自由贸易体系的基础。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关贸总协定缔结后,多次进行减税谈判,这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相当程度上减轻了战后初期的汇率波动和经济动荡,增加了投资,扩大了世界购买力,也促进了世界贸易。1986年与1948年相比,进出口贸易规模分别增长了36倍和38倍,同期国际贸易额已逾20000亿美元。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新编世界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殖民扩张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资本主义各国采取的贸易措施。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世界贸易发展的因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当中,梁启超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901年,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指出“民族主义者,世界最光明正大之主义也。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我亦勿侵他族之自由”。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指出:“民族主义者何?同宗教,同习俗之人,相视如同胞,务独立自治,组织完备之政府,以谋公益而御他族是也。”这是中国人首次给民族主义下的比较科学的定义。这期间,梁启超又在给康有为的书信里写道:“今日民族主义最发达之时代,非有此精神,决不能立国……而所以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日本以讨幕为最相宜之主义,中国以讨满为最相宜之主义。”

——摘编自哲学园《梁启超与近代中国国家主义》

材料二   在中世纪,民族和国家是分离的,王权也没有绝对的权威。“大部分人的忠诚呈现出这样的顺序:首先我是基督教徒,其次是勃艮弟人,最后才是法国人。”16世纪,欧洲国家普遍发生了政治体制的重大转型,专制王权起到重要作用。西班牙最早建立了君主专制政体,在16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雄居欧洲强国的地位。法国国王早在15世纪中叶就将全国的军权集中在自己手中,甚至还迫使教会听命于自己。16世纪起伏跌宕的宗教战争最终强化了专制王权。新兴国家在北方兴起,瑞典在1523年由古斯塔夫瓦萨复国,而荷兰成为欧洲强有力的共和国。“国王的政权依靠市民打垮了封建贵族的权利,建立了巨大的,实质上以民族为基础的君主国,而现代的欧洲国家就在这种君主国里发展起来”。

——摘编自杨宁一《世界历史视野中的民族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梁启超民族主义观的内涵,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欧洲近代民族国家观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1-02-0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北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结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引文


材料   来源
引文内容
吴兢《贞观政要》卷1《君道》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孟子·离娄上》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材料二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各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今天我们使用的汉字同甲骨文没有根本区别,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等先哲归纳的一些观念也一直延续到现在。这种几千年连贯发展至今的文明,在世界各民族中是不多见的。”

——习近平《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认识。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孟子“设为庠序”以教平民的思想,至武帝方始实现,……建元元年,董仲舒对策,献议“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教于邑”。后来武帝便于长安城外给博士子弟建筑校舍,名叫“太学”,规定博士弟子名额五十,由“太常择民十八以上,仅状端正者充当。这些正式弟子之外,又增设跟博士“受业如弟子”的旁听生(无定领),由郡国县官择“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人不悖”的少年充当。正式弟子和旁听生每年考试一次,合格的接第等任用。于太常外,武帝又下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

                                                            ——钱穆《讲堂遗录:中国学术思想十八讲》

材料二   两湖大学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就两湖书院改建,设学科八门,其中中西公共学四门,即经学、中外史学、中外地理学、算术,延聘本国教习讲授,西学四门,即理化学、法律学、财政学、军事学,延聘东西洋各国教习讲授。学生入学后,先补习普通中学课程一年,再习专门(注:入门中选学一门)之学三年,然后派往东西洋游历一年,以广见闻。

                                                                             ——冯天瑜、何晓明著《张之洞评传》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在教育方面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湖大学堂课程设置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课程设置反映的主要时代要求。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今年是恢复高考制度多少周年?简析恢复高考制度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育的认识。
2021-01-04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17年6月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起源于英国的启蒙运动及其思想很快就传播并影响到了邻国法国,但是与英国不同,18世纪法国的启蒙文学声势浩大,以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卢梭为代表。18世纪法国的启蒙文学目标明确,“最典型明确地为启蒙运动的中心任务服务,密切配合产阶级反封建的政治和思想斗争,战斗性特别强烈”。

——摘编自黄琛《启蒙思想对欧洲文学的影响》

材料二 白话文学运动的开展,导致无论是社会精英,还是普通大众,看书读报、开口讲话、提笔写作,都采用白话,昔日的文化隔绝从此不复存在,这对于全社会的文化普及、教育推广,意义极为深远。在白话国语迅速普及的情形下,新文学建设的成绩也甚为可观。胡适、陈独秀、鲁迅、周作人,刘半农等新文化人纷纷投身新文学创作之中,一批特色鲜明的小说、诗歌、散文等作品喷薄而出。

——摘编自王学斌《新文化运动四大实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法国出现启蒙运动的原因,概括法国启蒙文学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概要指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根据材料二,归纳开展白话文学运动的意义。
(3)综上,就文学与时代的关系说说你的看法。
2021-01-02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19年6月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狄更斯的许多作品再现了19世纪后半期伦敦恶劣的环境面貌。在《老古玩店》中伦敦的郊区到处都是煤灰、烟尘和泥泞。烟尘和煤灰使得萎缩了的叶子和粗糙的花朵都染。上了黑色。高耸的烟囱一个挨着一个,喷射出含有瘟疫性的浓烟,遮蔽了日光,使阴沉的空气变得更污浊了,毁坏了一切有生命无生命的东西。泰晤士河在《奥利弗.退斯特》《我们共同的朋友》等小说中就变成了一条排放废水、倾倒垃圾之河,恶臭的河水让人窒息。

——摘编自李兰、夏多多《狄更斯笔下的伦敦环境》

材料二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二战之后,年轻一代作家对现实问题更为敏感,其反叛行为更带情绪性,他们对沉闷乏味的现实生活和虚伪势利的世风进行怒气冲冲地抨击。在对社会的批判和对存在问题的思考中,这部分作家对个人的作用越来越持怀疑态度,他们便以戏谑的态度对待荒诞的社会人生。表现了战后一代无以解脱的精神苦闷和当代社会个人生存问题的尖锐性。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世界当代文学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狄更斯笔下的伦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资产阶级扩张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年轻一代作家”作品的特点。
(4)综上,请就社会发展带来社会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2021-01-0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17年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周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从这时起,中国哲学便将兴趣集中在对社会性和政治性的人的考察之上了。这是一种压倒一切的“人道主义”或曰“社会性的”思路,因为它着重的是社会而非个人。很难解释为什么中国思想是向这个方向发展。也许在一种巨大的单一文化格局下,东周列强纷争形成的无政府状态,使中国人感到政治和社会问题格外突出和迫切吧。……我们惊奇地发现,中国这一思想繁荣的时代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时代几乎是同时产生的。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年)是开创希腊哲学研究新方向的划时代的思想家。他针对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於丧的现象,认为放弃对人自身的探讨而去研究自然是愚蠢的,是不守本分。所以他的哲学追求便集中在认识人自己上。他提出的命题围绕人的精神修养,比如什么是幸福、美德、真理、正义等等,其中所贯穿的一个最严肃的主题就是说人们不要专注于对身外之物的追求,而应去改造自己的灵魂,追求真理和智慧,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从此,希腊哲学开始迈向一个新的高峰。

——据周启迪《世界上古史》等整编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周时期中国思想繁荣的表现。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思想家开展哲学思想探讨的政治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3)综上,你获得了怎样的认识?
2021-01-0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18年12月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上古时期,人们采用的是二餐制。周代,贵族阶层一般已采用三餐制。大约到了汉代,一日三餐的习惯渐渐为民间所采用。直至唐代,由于物质财富的丰富,社会较为稳定,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一日三餐制成为人们普遍采用的规范的饮食制

——摘编自何宏《中外饮食文化》

材料二   西方外交使节来到中国,常通过宴请向中国人传递西方食俗与礼仪。从西方国家归来的中国人包括外交使节、留学生、商人及其他人员也开始传播西方饮食文化。由于中西方人对西方食俗与礼仪的传播,清末中国许多城市的饮食生活出现了西化现象。西方传入的书籍中,《保全生命论》《延年益寿论》等书籍包含了西方饮食营养学、卫生学等内容,涉及到食物种类及成分和功用、食物与年龄的关系、小学生营养等。

——摘编自杜莉《明清时期西方饮食文化东传的内容及途径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从上古到唐代人们饮食习惯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西方饮食文化东传的内容及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饮食文化的传入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饮食文化变化的因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960-1280年间宋王朝的集约与粗放式的经济增长,在此期间人均收入提高了1/3,而人口几乎增加了1倍。到13世纪,由于水稻种植的广泛发展,3/4的人口生活在长江以南……1700-1840年间人口增加了3倍多,但人均收入并没有下降。


材料二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申圆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朝海外贸易的特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13世纪中国3/4的人口生活在长江以南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代经济近代化的因素。
2021-01-0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沙坪坝区凤鸣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