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主要纪念活动及口号
时间主要纪念活动及口号
1921—1927“九七国耻纪念”(9月7日为《辛丑条约》签订日);“五卅”纪念;口号:“打倒反耻的直奉军阀”、“反对劣绅地痞”
1927—1937广州暴动纪念:“五卅”纪念口号:“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停止一切内战”、“一致联合抗日”
1937—1945“九一八”纪念;“七七”纪念;“七一”红军成立纪念日口号:“避免分裂”;“巩固团结”、“反对国民党反动派法西斯独裁”
1945—1949“九一八”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十一四”国耻纪念日(1946年11月4日,国民党与美国签订《中美商约》);“七一”纪念日口号:“停止内战”“揭露蒋介石的卖国条约及其罪恶”

——摘编自《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国耻纪念》


阅读上述表格内容,根据两个或两个以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纪念活动的相关信息,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0-09-15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1948年9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指出:“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并要求“保证全党全军所执行的各种政策的完全统一,以及军事计划的完满实施,克服目前党内军内存在着的某些严重的无纪律状态或无政府状态。”毛泽东的要求意在
A.借鉴国民政府的失败教训B.批判“左”倾、右倾错误
C.以严明纪律保障军事胜利D.提升党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2020-07-02更新 | 275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0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十)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主题是
A.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B.新旧民主革命的艰难
C.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D.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2020-06-25更新 | 165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7届重庆市铜梁县一中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4 . 下图中的“光荣证”见证了一件伟大的历史事件,由此可以推测出较合理的历史信息是
A.此证关联的历史事件是淮海战役B.此关联事件开启了解放战争反攻序幕
C.此事件使中国全境都获得了解放D.侧面反映人民解放战争能获胜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总结概括是复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表为某同学设计的历史知识表格,下列选项与表格要求完全符合的一项是
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
国民大革命
十年对峙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A.①中共一大召开   ②北伐战争   ③淞沪会战   ④重庆谈判
B.①中共三大召开   ②遵义会议   ③独立自主的游击战   ④三大战役
C.①国共第一次合作   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③《新民主主义论》   ④七届二中全会
D.①黄埔军校创办   ②中共七大的召开   ③百团大战   ④开国大典
2020-04-2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毛泽东在陕北米脂召开的一次中共中央会议上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打退了美国走狗蒋介石的数百万反动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了进攻。”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已经
A.完成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B.转入了全国性战略反攻
C.适应了抗日战争的新需要D.实现了东北地区的解放
2020-03-21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直属校(重庆市第八中学等)2020届高三3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7 . 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变迁,传统农村和农业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后,通商口岸特别是内地通商口岸大量增设,为外国资本打开了倾销工业品的新市场和掠夺农产品与土特产品的新区域。轮船和铁路运输发展,形成新的交通运输网,缩短了内地农村到通商口岸的运输距离和时间,降低了运输费用。新式工业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大豆、桐油、芝麻等农产品的工业用途和销售市场扩大。


(1)依据材料一概括,促进19世纪末中国农业生产发生变化的原因。说明上述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规定:必须扶助农民,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实行减租减息,借以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在实行减租减息后,又必须实行交租交息,并保存地主对土地和财产的所有权,借以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和一切财产,“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并归个人所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这两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的异同。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初期农民货币收入和消费品购买力增长情况

   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
农民净货币收入(亿元)68.587.4111.4127.9
农民消费品购买力(亿元)65.380.7102.1117.5

新中国建立初期,随着土地改革的进行,人民政府将疏通工农业产品流通渠道、开展城乡物资交流作为恢复国民经济的基本措施。打开农村土特产品销路以疏通流通渠道。

同时,收集农村对工业品的需求信息,带工业品下乡,打开工业品的农村市场。由此促进了农副业的发展,城市工商业由此获得了原料和销路。这对刺激工商业恢复、增加财政收入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建立初期农民购买力增强的原因及其对当时国家经济建设的意义。
2020-02-14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12届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1949年5月,解放军占领上海,民族资本家荣毅仁亲眼目睹了解放军不入民宅睡马路一幕后,得出结论:“国民党回不来了。”这反映出(     )
A.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B.共产党和解放军赢得民心
C.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宣告结束D.中共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
9 . “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已经有了充分经验的中国人民及其总参谋部中国共产党,一定会像粉碎敌人的军事进攻一样粉碎敌人的政治阴谋,把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一九四九年是极其重要的一年,我们应当加紧努力。”毛泽东这一文告提出的背景是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B.平津战役即将取得胜利
C.中央军委发出渡江战役号令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2019-11-1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9年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历史上的标语口号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下列标语口号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
②“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⑥“将革命进行到底”
A.①②⑤③④⑥
B.③①⑤②⑥④
C.③②①⑤④⑥
D.⑥④③①⑤②
2019-06-09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铜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