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共产党宣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个工人的来信(1832414日《贫民卫报》)

在世界上所有已提出的法案或是阴谋(除此别无适当的说法)之中,这是最骗人和最阴险的。这个法案建议扩大选民的人数至五倍之多。表面上,这个措施似乎是最最大方的改革。

什么!把选民的人数从十五万增加到六十万或七十万?真是开明极了!但是我们看到的大方是单方面的,那一边什么也没有——我们看到那些原有权势应该减少十倍的人将要扩大他们的势力十倍之多,而你们的势力本应增加十倍,却因敌对势力的扩大将要被无穷地削减。这是古往今来所倡议的措施中最不开明的、最暴虐的、最可憎的、最不名誉的、最下流的。你们的人数占全国人口五分之四,因此你们的影响在选举时(加上你们有被选举的权利)本应超出社会上其他人士四倍之多,然而现在却仅及那些依靠你们的劳动成果而生活的人的二十分之一。所以实际上,你们由于胆小和选民稀少,将丝毫不起作用。

——摘编自张芝联选译(18151870年的英国》

(注:《贫民卫报》是英国工人阶级全国联合会的机关报)


(1)编写一封给工人的回信。(要求:内容要紧扣英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观点明确,逻辑清晰)
(2)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并概述其意义。
2022-10-08更新 | 130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30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卷-纲要下-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来要求

材料一   《共产党宣言》的革命建设方案:第一,找到了理想社会的依靠力量。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无产阶级是具有革命坚定性和彻底性的先进阶级,第二,指明了理想社会的实现路径。以前的革命都是用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而无产阶级革命旨在彻底消灭一切形式的私有制。第三,提出了现实社会的改造手段。《共产党宣言》指出,为了变革原来的生产方式,必须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实行强制性的干涉,最先进的国家几乎都可以采取剥夺剥夺地产、征收高额累进税、废除继承权、没收流亡叛乱分子财产、建立国家银行、国家控制运输业、按照共同计划开展工农生产、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消灭城乡对立、儿童免费教育十项措施。

材料二   党纲是工人阶级政党成长成熟的标志,也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实践中,高度重视并亲自撰写党纲,通过党纲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党纲对工人阶级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实践进行整体指导。马克思、恩格斯为工人阶级政党撰写的党纲主要有: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共产党宣言》,为第一国际撰写的《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为法国工人党口述的竞选纲领理论部分《法国工人党纲领导言(草案)》。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两部党纲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哥达纲领》和《爱尔福特纲领草案》,撰写了《哥达纲领批判》和《1891年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批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产党宣言》诞生的背景及其革命建设方案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克思、恩格斯撰写的一系列党纲的历史意义。
3 . 马克思主义与第一国际

材料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指出:

人类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工人阶级遭受剥削的原因在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资本家通过掌控生产资料剥削工人阶级。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并转化为资本。维系这个体制的是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

无产阶级要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权,实现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和政治民主,并大力发展生产力。

材料二   第一国际时期,一些所谓的“社会主义”流派对当时的工人运动颇有影响。其主张或观点见下表:

流派主张或观点
蒲鲁东主义保护私有财产,反对阶级斗争,反对用暴力革命的手段推翻资产阶级政府,主张通过和平的改良主义的途径来建立无政府主义社会。
巴枯宁主义私有财产之所以存在是由于存在继承权,继承权使财产一代一代传下去,造成严重的贫富分化。主张无政府主义,“彻底地破坏国家和一切国家机器”。
工联主义要求工人“克制自己”,“做一天公平的工作,得一天公平的工资”;关心“如何加强和保护劳动的权利,同时又不破坏资本的合法权利”;反对暴力革命形式的阶级斗争。

——摘编自魏承均、范佩伟《第一国际时期各个机会主义的特点》

材料三   第一国际与19世纪50-60年代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紧密相关,更与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革命活动直接相连。马克思主义利用第一国际这块阵地与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派别进行了坚决有效的斗争,通过批判蒲鲁东主义、工联主义和巴枯宁主义等错误思潮,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传播,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对国际工人运动的支配性影响。

——摘编自高海林、阎照祥主编《世界通史近代史卷》等


(1)对照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材料二中三处错误主张或观点,并说明其为什么是错误的。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第一国际的历史地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中国者,天下之中也”。即九州的中心为华夏族的居住区,其四周被视作虚幻的方外,为四夷居住区,拱卫中国。中国古代“天下观”是有限性疆域的观念,而“大一统”和“夷夏观”则在“天下观”的基础上,由历代儒家学者根据不同形势而构建的两个重要方面。这种一体两面的认知随儒学成为官方哲学而被意识形态化,进而形成了祭天制度、礼法制度以及对边疆统治制度等有利于“天下归一”的有力实践。

——改编自吕文利《中国古代天下观的意识形态建构及其制度实践》

材料二   国家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分工及私有制是国家产生的原因。国家应该包含以下几点:其一,国家作为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机构,是阶级统治的政治形式。其二,国家是特殊的暴力机器。“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其三,国家必须履行社会管理等公共职能。尽管一切剥削阶级国家本质上都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其四,随社会不断发展,国家最终将被“自由人联合体”取代。

——改编自袁明、黄明娣《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研究综述》

材料三   习近平主席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表达了中国对于国际秩序的美好愿望和追求,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改编自陈积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背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天下观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传统的天下观相比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不同之处。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来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回眸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更具有现实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是共产主义的后来者。大约到1843年下半年,马克思在对自由主义和黑格尔哲学进行漫长而深刻的清算之后才宣布自己是共产主义者。到19世纪40年代早期,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运动,不论是理论运动还是实践运动,早已在法国、英国存在一段时间了。

--摘自霍布斯鲍姆《如何改变世界: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故事》

材料二     《共产党宣言》面世一两周后,恰逢1848年革命爆发,革命像森林大火一样从巴黎蔓延到整个欧洲。巴黎成立的共和国政府被视作对比利时的威胁,马克思这个活跃在政治领域的外国人,已经进入当局的视线。他的母亲这时决定让他提前继承遗产,这笔钱在2月底寄到布鲁塞尔,比利时警察认为这是为暴动购买武器的资金。马克思立即被告知离开这个国家。4月,马克思和伙伴们到了德国科隆,成为了他渴望的角色-开办一家激进派的报纸。

--摘编自乔纳森·斯珀伯《卡尔·马克思:一个19世纪的人》

材料三     1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一直是现代世界思想乐章的重要主题之一”。当然,人们无法漠视,20世纪90年代初,马克思主义似乎陷入低谷。几乎在转瞬之际,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得到了复兴,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苏联官方马克思主义的终结解放了马克思;二是资本主义全球化,在一些基本点上恰好与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预见的情形相契合。正如马克思在1843年表明的:“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据霍布斯鲍姆《如何改变世界: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故事》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指出马克思在1843年前后的两个伟大转变,列举“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运动”在英国的表现。
(2)马克思曾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根据这一提示,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概述马克思在1848年作出的贡献。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90年代初“陷入低谷”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三,概括马克思主义的优点,并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021-05-09更新 | 25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人教版)-专项06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过关测试】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于19世纪3040年代。西欧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它的主要标志是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丝织工人的两次起义,1836~1848年英国的宪章运动以及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这些斗争超越经济斗争的范围,矛头指向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统治。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它指导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胜利前进。

——摘编自王学东《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

材料二   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军阀的统治得以建立;他们以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为主要支柱,以帝国主义为主要靠山,不惜以出卖国家利益为代价举借外债,用以维系着对中国社会的统治。

1919年,中国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直接引发了五四反帝爱国运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给正在苦闷中摸索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展示了一条新的出路。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在经历了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创造性的构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和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革命理论,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为之奋斗百年的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夙愿。

——摘编自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特征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早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相比,概括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021-05-06更新 | 485次组卷 | 4卷引用: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奋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和他的战友们计划在这里创办一份大型报刊,站在无产者一翼来宣传革命主张,团结工人阶级。马克思这个计划是他还在巴黎时就已经酝酿了。为了标明报纸同当年著名的《莱茵报》的承继关系,把它定名为“新莱茵报”,又为了表示它同时也是代表当前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利益,加上了副标题:“民主派机关报”。

——摘编自张光明、罗传芳《马克思传》

材料二   列宁从瑞士返回彼得格勒后,起草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明确地提出了从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方针。这年7月,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制造了流血事件,下令通缉列宁。1020日,列宁秘密回到彼得格勒领导起义。第二天,他就制定了武装起义的计划。116日晚上,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了。列宁来到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革命军事委员会所在地——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117日,伟大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天,列宁在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宣布了由他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摘编自梦梵《中外名人成长故事》

材料三   1929年至1932年期间,苏联工业增长了一倍多,而美国工业下降了42%,英国下降了12%,德国下降了89%,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下降了88%。1931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3销往苏联,1932年,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近两千人,技术人员一万多人。苏联这一时期的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则近20%,在工业发展方面,的确像斯大林所要求的那样跑过了资本主义国家50年至100年的路程。

——摘编自王守海、王金存、林水源《世界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莱茵报”创办的政治与思想背景,并写出马克思与恩格斯在此前理论合作的三部作品。
(2)根据材料二,归纳列宁为十月革命所作的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对俄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29-1933年西方与苏联经济发展境况产生显著差异的直接原因,并分析上述差异对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