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俄政权的创建与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颁布《和平法令》,建议各参战国立即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翌年3月,苏俄政府单独与德国为首的同盟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割让1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给德国,并赔款60亿马克。这一变化说明(   
A.形势变化影响政府决策B.党内妥协势力占据上风
C.没有认清世界大战本质D.苏维埃政权性质的异变
2021-03-13更新 | 23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南协作体2020届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会是代表工人阶级的社会组织。俄国工会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工人的经济问题,主要采取罢工的形式来表达反抗,工会也逐渐在罢工运动中形成了自己的影响力。在列宁工会思想的影响下,工会在夺取政权和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建设离不开工会的支持,列宁认为在无产阶级专政体系中,工会是连接无产阶级政党、国家和广大群众的“传动装置”,是党的主要依靠力量。他还提出“工会国家化”,将其变为国家组织,由工会代表工人群众直接管理国家。工会的政治性职能得到确立。

——摘编自关娜《十月革命前后列宁工会思想的变化及解析》

材料二   中国工人运动的兴起,正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以反帝爱国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因此工会组织一经产生,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明确了自己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工会从开始就坚持产业与地方相结合的原则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领导原则。工人面对的敌人是异常凶猛的,必须联合各革命阶级,发展统一战线。同时为了更好的指导工会运动顺利发展,党成立后就提出要建立工会研究机构,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摘编自王慧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工会运动优良传统的形成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月革命前后俄国工会发生的变化,并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俄国工会运动相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工会运动的不同。
3 . 十月革命前,列宁主要从革命视角看待工会组织,认为工会应该团结和联合工人、维护工人阶级利益、反抗资本主义统治;十月革命后,列宁主要从管理视角考虑工会的作用,认为工会应该在管理国家、教育工人、维护工人和国家利益等方面发挥自身作用。这转变
A.适应了国家政治形态变化的需要B.主要基于劳动者维权的现实需要
C.说明工人阶级成为革命领导阶级D.表明工会的独立性获得充分发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