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据统计,从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8月到1950年年底,有近400名中国留美学生、200多名中国留英学生(占留英学生总数的2/3)回到祖国。到1955年,由海外回国的留学生多达1536人,其中从美国回来的就有1041人。这主要是由于
A.建设家国的家国情怀B.意识形态对抗的消减
C.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D.人民民主专政的确立
2 . 历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特点及规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9年为界》


(1)如果以“五四运动”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革命有何“质的差别”?从革命史观的角度,简要说明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如果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性质有何“质的差别”?请从现代化的角度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台湾史学界多数人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简要分析其原因。
(4)根据材料并结合上面的问题,谈谈你对历史分期的认识。
2021-03-02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8月月考(衔接摸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的成立,沉重打击了世界殖民体系,大大增强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将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战线打开了一个大缺口,对于改变世界政治格局,维护世界和平、正义,推动世界走向进步和光明,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同时,也鼓舞了亚、   非、拉被压迫民族的反殖反霸和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新中国的诞生证明了一条真理: 中国必须走自己的路。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照搬别国无产阶级革命经验也不会使中国走向新生,中国革命是沿着中国共产党人所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取得胜利的。按照这一逻辑,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也应该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苏联建设经验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   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4 . 近代以来中国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条约内容在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认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等特权,谈判代表耆英等人认为"此系为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结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室碍"。

1871年,曾国藩"窃思自道光二十二年间与洋人立约议抚,皆因战守无功,隐忍息……故所定条约,间有未能熟习审处者"。

郭嵩焘在担任驻英大使期间(1876-1878年)提出废除领事裁判权。

1898年,唐才常等人成立公法学会,提出对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进行"切实考证",以使利用国际法修改不平等条约。

1912年,梁启超等人成立中国国民外交协会,提出废弃一切不平等条约、定期裁撤领事裁判权、收回租界等要求。

1917年,北京政府宣布"所有以前我国与德、奥两国订立之条约,及其他国际条款、国际协议属于中德、中奥关系者,悉依据国际公法及惯例,一律废止"。

1919年6月,贵州召开国民大会提出"一面通商赴欧和会中国专使,力争青岛、并请取消中日'二十一条密约',及其他不平等条约"。

1941年起,中国与美、英等国分别缔结了新的平等新约,中国在形式上基本废除了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和特权。

1949年9月,《共同纲领》宣布"对于国民党所订的各项条约和协定,重新审查、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随后陆续清理和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政治、经济和宗教文化特权的残余。

——据《20世纪20年代知识界对不平等条约的认知研究》


根据材料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人对不平等条约认知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主要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49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发表张乐平的新闻漫画《大旗招展全球》(见下图),对这幅漫画所含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新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B.国民党政权统治已被推翻
C.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D.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新中国
2019-06-10更新 | 4237次组卷 | 40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下图是国庆节的时候在天安门广场上悬挂的孙中山先生和毛泽东的巨幅画。国庆节这样悬挂伟人画像主要体现了
A.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完全一致
B.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规划了新中国的发展方向
C.孙中山和毛泽东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D.新中国的成立是对孙中山革命目标的继承和发展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全国各地方未能实行普选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它的地方委员会分别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等到将来根据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土地改革的情况及人民进步的程度,才可把普选由个别逐步推广到全国,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1949年9月7日

材料二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将继续存在,并须在一切必要的地方设立地方组织,其名称可沿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统一战线组织问题的意见》

材料三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有关人民团体,认真贯彻中共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围绕国家中心工作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职能,积极通过提案建言献策。截至2008年3月9日下午2时,提案审查委员会共收到提案4772件,参与提案的委员1992人,占委员总数的89.1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一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材料四我们中国从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来看,主要是选举民主加协商民主。协商民主的出现,确实考虑到选举民主的不足……西方民主主要是选举民主,英国著名的哲学家说,选举的时候公民是主人,选完了以后公民是奴隶。协商民主的特点首先是由不同的利益集团,包括各种政党、民族、宗教,可以通过协商形成共识。协商民主还有一个好处,选举前可以协商,选举中可以协商,选举完以后还可以协商。并不像选举民主,选的时候很高兴,选完以后就不能更改了……协商民主的主要意义是能够保证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能够保证各个阶层、各种民族、信仰各种宗教的人和各个政党,都能通过这种形式参政议政。协商民主在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种民主形式,同时又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行民主监督的一种民主形式。

——李君如《中国在民主政治的问题上不要妄自菲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当时未能实现普选并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结合材料二、三指出,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归纳我国协商民主政治的作用。

(5)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对我国政治协商制度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