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       
A.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B.标志着中华民族已经站起来
C.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22-07-03更新 | 487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据统计,从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8月到1950年年底,有近400名中国留美学生、200多名中国留英学生(占留英学生总数的2/3)回到祖国。到1955年,由海外回国的留学生多达1536人,其中从美国回来的就有1041人。这主要是由于
A.建设家国的家国情怀B.意识形态对抗的消减
C.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D.人民民主专政的确立
3 . 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曾谈道:“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治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毛泽东讲话的主要目的是
A.惩治干部贪污腐败B.推行政治体制改革
C.从严治吏以巩固新生政权D.严刑峻法以提高治国水平
4 .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歌词中赞扬的领袖人物分别是(     
A.毛泽东、江泽民、胡锦涛B.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
C.邓小平、江泽民、习近平D.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
2021-08-25更新 | 16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特点及规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9年为界》


(1)如果以“五四运动”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革命有何“质的差别”?从革命史观的角度,简要说明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如果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性质有何“质的差别”?请从现代化的角度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台湾史学界多数人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简要分析其原因。
(4)根据材料并结合上面的问题,谈谈你对历史分期的认识。
2021-03-02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8月月考(衔接摸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认同“周朝封建社会”论的一位史学家写道: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由封建而帝制,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由帝国而民国,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则进入了毛泽东时代,发生在1949年。


(1)“第一次大革命”是指什么?指出其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2)“第二次大革命”是指什么?简要说明这次“大革命”的积极影响
(3)“第三次大革命” 是指什么?这次“大革命”后创立了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
2020-12-2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其中第三次“革命”的重要成果是
A..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沉重打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
C.推翻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8 . 据统计,1950年1月.北京市全市党员总数迅速增加至15 228人(不包括中央单位和部队),其中工厂、企业的党员为6081人,党政机关的党员为5094人,学校学员的党员为2104人,街道、农村和其他单位的党员为1949人。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型政权建设的需要B.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中央干部职能的转变D.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的成立,沉重打击了世界殖民体系,大大增强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将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战线打开了一个大缺口,对于改变世界政治格局,维护世界和平、正义,推动世界走向进步和光明,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同时,也鼓舞了亚、   非、拉被压迫民族的反殖反霸和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新中国的诞生证明了一条真理: 中国必须走自己的路。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照搬别国无产阶级革命经验也不会使中国走向新生,中国革命是沿着中国共产党人所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取得胜利的。按照这一逻辑,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也应该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苏联建设经验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   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0 . 近代以来中国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条约内容在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认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等特权,谈判代表耆英等人认为"此系为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结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室碍"。

1871年,曾国藩"窃思自道光二十二年间与洋人立约议抚,皆因战守无功,隐忍息……故所定条约,间有未能熟习审处者"。

郭嵩焘在担任驻英大使期间(1876-1878年)提出废除领事裁判权。

1898年,唐才常等人成立公法学会,提出对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进行"切实考证",以使利用国际法修改不平等条约。

1912年,梁启超等人成立中国国民外交协会,提出废弃一切不平等条约、定期裁撤领事裁判权、收回租界等要求。

1917年,北京政府宣布"所有以前我国与德、奥两国订立之条约,及其他国际条款、国际协议属于中德、中奥关系者,悉依据国际公法及惯例,一律废止"。

1919年6月,贵州召开国民大会提出"一面通商赴欧和会中国专使,力争青岛、并请取消中日'二十一条密约',及其他不平等条约"。

1941年起,中国与美、英等国分别缔结了新的平等新约,中国在形式上基本废除了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和特权。

1949年9月,《共同纲领》宣布"对于国民党所订的各项条约和协定,重新审查、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随后陆续清理和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政治、经济和宗教文化特权的残余。

——据《20世纪20年代知识界对不平等条约的认知研究》


根据材料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人对不平等条约认知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