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过程中,也不断探索和完善政权建设,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构建中国特色政治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15月,中共中央批准颁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全面地体现了党的新民主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

根据地建设最根本的是民主政治建设。党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权是党领导的抗日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反动派的民主专政;在政府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容纳各方面的人士,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政府实行新民主主义的施政方针,保障各抗日阶级的人权、财权,厉行廉洁政治。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取民主集中制,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的领导人都经过人民选举产生。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权建设采取的措施及意义。

材料二:山东济南某高中学生刘崧的国外朋友想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希望小刘同学予以介绍。以下是小刘同学对相关内容的整理(部分):

1945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胜利召开。

19485月,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中共中央发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五一号召”,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热烈响应。新政协筹备会两次全体会议的召开,揭开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历史新篇章。

1949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1954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政协章程,政协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发挥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参照②、④,帮助小刘同学完成对①、③的整理和陈述。
2022-10-14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是一个庞大的制度系统.往往寓"协商"于决策之中。秦朝凡是重大事件如议帝号、封建、封禅等都与大臣商议。汉代承袭此制,协商的议题更为广泛,如立嗣、立法、人事任免、教育、盐铁专卖、边事、出战、迁都等重大问题都要协商。集议一般由丞相、御史大夫主持,如果议题特别重要皇帝也会参加或主持。参加集议的人数根据议题牵涉面而定,少则几人、十几人,多则几百人。汉代设置了针对国家某项重大政策的"专题协商"会∶如有关经济民生领域的盐铁专卖会议等。隋唐建立起一套"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尚书施行"三省六部制的"决策—执行"机制。在明清两代,一些重大问题决策、重要人事选任、重大案件审理通常都要进行不同方式的协商。

——摘编自齐惠《中国古代政治中的"协商"因素》

材料二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源自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士兵委员会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对协商民主进行制度化的尝试,士兵们通过协商议事来行使其民主权利。在延安时期,"三三制"作为一种独特的政权组织形式.无论是在组织形式上还是在运行机制上,都体现了协商民主的要求。19461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协商精神。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并通过这一机制协商建国,完成了旧政协未能完成的历史使命。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政治协商和基层的社会协商一体两翼.支撑起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主要框架。

——摘编自谈火生、宋雄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百年探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协商"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先进性,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政治协商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在上古时期就形成了一套以王为中心的具有开放性的多方参与的决策体系。在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后,协商政治更为活跃。秦朝时,凡是重大事件如议帝号、封建、封禅等帝王都与大臣商议。汉代承袭此制,协商的议题更为广泛,如立嗣、立法、人事任免、教育、盐铁专卖、边事、出战、迁都等重大问题都要进行协商。隋唐建立起一套“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尚书施行”的三省六部制的“决策执行"机制,将定策、审议和执行三权分立、相互制约,由皇帝进行集中裁决,以宰相为代表的中枢辅政集团协商议事是皇帝最终裁决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历朝历代均设置言官.其专门负责协商议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从制度上既保证言路的畅通又避免言论的混乱无序。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政治统治一直保持着中央集权,而社会管理却相对分散,以士绅为代表的地方精英通过协商合作的方式与地方政府共同管理当地事务。

——摘编 自齐惠《中国古代政治中的“协商”因素》

材料二   1978年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明确了新时期各民主党派的地位,强调各民主党派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民主党派有了政治身份,这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了前提。1982 年,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十六字方针”,“十六字方针”由“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发展而来,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协商合作的坚定决心。随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建立,在城乡社区出现了村(居)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居民议事会、民主恳谈会及社区论坛,在企业内部形成了集体协商、劳动恳谈等各种形式的协商民主。

——摘编自孙存良《新中国70年协商民主建设的历程、经验和展望》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协商政治与改革开放新时期协商民主的相同点,并指出影响中国古代协商政治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新时期协商民主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协商政治的认识。
2022-04-20更新 | 2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大联考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议会下院开会时,会议大厅里只有张桌子,这张长条桌子从中间将大厅一分为二,执政党和反对党各坐一边,隔桌相望。更特别的是,两边前排就座的议员连头衔都一一对应,一边是执政党的内阁成员,另一边则是与内阁成员相对应的“影子内阁”成员。1907年,保守党领袖张伯伦第一次正式建立反对党内阁,并使用了“影子内阁”这个形象的叫法。从此,反对党组建“影子内阁”的做法成了英国沿用至今的宪法惯例。“影子内阁”的最终目标是寻找机会取代执政党的地位,转为正式的内阁。这种潜在的“替代危险”对执政一方起到制约作用,“影子内阁”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了政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摘编自《民主与法制时报》

材料二   民初活跃于国会中的政党,可大致分为激进、保守二派。激进派的政党,严格说来,只有同盟会和国民党。统一共和党在并入国民党以前,是骑墙于同盟会与共和党之间的;民宪党则系由国民党分出。……同盟会和国民党,是使民初国会发挥功能的主要力量。如果在野党的功能是以言论和立法来监督政府,并以诉诸选民的办法促使执政者重视国利民福,同盟会和国民党确是具有这方面的资格与潜能。但以(因)执政者无限制地伸张行政权,在野党和立法者愈伸展其监督权,结果使政治势力走向两个极端。当政治势力走向两个极端,而又不能取决于选民时,政治的危机即升高。结果是两败俱伤。

——摘编自张玉法《民国初年的政党》

材料三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影子内阁”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特点,并分析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活跃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政党制度有何创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为了打倒势力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联合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同国民党实行了第一次合作,掀起第一次大革命的高潮。在土地革命时期,党紧紧依靠农民这个革命主要同盟军,建立和巩固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当日本侵略者发动侵华战争,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之时,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在瓦窑堡会议上提出新的政治主张。西安事变,特别是全国抗战的爆发,促进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新高潮。

——据中共中央统战部编著《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整理

材料二

时间重要事件
19458月—10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谈判期间,毛泽东、周恩来等充分利用合法斗争的时机,广泛地与国民党上层人士、爱国民主人士及各界人士接触,争取了许多朋友,大大加强了人民民主力量。
194710中国共产党提出“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纲领。
19484中国共产党发布纪念五—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口号得到他们的拥护和响应,形成了—场"新政协运动"。
19493中共中央举行七届二中全会,会议批准了中央政治局关于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以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
1949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

——据中共中央统战部编著《统一战线知识手册》整理

材料三   中国无产阶级要推翻强大而又凶恶的敌人,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建立一个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组织起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才能夺取革命的胜利。毛泽东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期就深刻阐明了统一战线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指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28年的民主革命历史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据王德华、侯远长主编《中国统战论纲》整理


(1)根据材料一,分别写出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两次合作时统一战线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这两条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2)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得到充分发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其重要的组织形式。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的主要历程,结合所学,简要列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统一战线的历史作用。
6 . 协商是兼顾各方利益、减少政治内耗、提升治国效能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

--摘编自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材料二   美国修宪是联邦与州共同参加,联邦议会主导的过程,其制度安排有着不少体现平等协商、审慎对话、民众参与等协商民主制度”

---张扩振《美国修宪中的协商民主》

材料三   一旦议会与总统出现分歧和矛盾,这一体制无法立即通过新的选举来征询公众的意见……在激烈的党争之下,两党间关系的沟通缺乏制度的载体,也没有一定的机制相衔接,美国政党在组织上缺乏欧洲政党所普遍具有的制度性协调手段……民调显示多数美国人认为共和党主导的国会应该对此次政府停摆承担主要责任。政党恶斗不顾及国家大局,近九成美国民众对此感到厌倦和反感。

— 周淑真 袁野《美国政党政治与政府关门危机的关系》

材料四   不同的利益集团,包括各种政党、民族、宗教,可以通过协商形成共识,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举前、选举中、选举后的协商,克服西方民主的缺点。

—— 李君如《中国人在民主政治问题上不要妄自菲薄》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期设置“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的原因。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况美国宪法中体现协商民主的内容,并指出美国联邦政府多次停摆的制度因素。
(3)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克服西方民主的缺点”而采取的民主制度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协商民主的认识。
2021-01-07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21届高三12月阶段性诊断测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第三条……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第五条……人民有思想、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示威游行的自由权。

第十二条……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

第十三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第十五条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十九条在县市以上的各级人民政府内,设人民监察机关。

第二十三条……实行民兵制度……并准备在适当时机实行义务兵役制。

第二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二十七条……必须保护农民已得土地的所有权……实现耕者有其田。

第五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

第五十一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第五十四条……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第五十七条……可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与各外国的政府和人民恢复并发展通商贸易关系。

——摘编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499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内政外交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0-12-1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战胜利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与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是同时提出的,最早名称就是中共所主张召开的各党派国事会议。然而,蒋介石对此却声称"党派会议等于分赃会议,组织联合政府无异于推翻政府。"中共在重庆谈判中主动就此作出让步,希望能够"在国共两党谈判有结果时,召开有各党各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参加的政治会议",并在会议名称上接受国民党的建议,同意定名为"政治协商会议"。最终,双方就政治协商会议问题达成初步协议。

1949年中共"五一"口号发布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应中共之邀,相继进入解放区,就召开新政协诸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并达成初步共识。在此基础上,在短短三个月内,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就完成了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新政协开幕后,无论大会发言还是小组讨论,都充分体现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之间团结合作的新型关系与作风。对此,周恩来指出:"新民主的特点就在此,不是只重形式,只重多数与少数。凡是重大的议案提出来总是事先有协商的,协商这两个字非常好,就包括这个新民主的精神。"

—摘编自秦立海《民主联合政府与政治协商会议——1944~1949年中国政治发展演变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胜利后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协商方式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新型政治协商模式形成的意义。
9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挺立潮头,最终夺取革命胜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毛泽东《西江月·收起义》

材料二   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战端初启时,日本统治阶层认为只消一个月日军便可“凯旋班师”,但由于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直接推动,中国出现了抗日救亡的高潮并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是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使日本法西斯企图迅速征服中国的狂妄野心彻底破产了。

——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三   经过了东北的辽沈战役、华东的淮海战役、华北的平津战役,国民党反动派剩下的最大的军队就是放在长江以南的这一战线上,他们再没有比这更大的有组织的军队了。渡江歼灭了敌人四十多万,就表示国民党再没有有力的抵抗了°这胜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

——摘编自邓小平《从渡江到占领上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霹雳一声暴动”指的是什么事件?之后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2)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旗帜和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中所提及重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共产党能够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宝贵经验。
(5)三大战役胜利后至新中国成立前,谈谈中共召开的两次重要会议。
2020-11-1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吕叔湘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统一战线是指不同集团的人为了相同目的结成的共同阵营,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着重大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1939年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

材料二


193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北平社会各界抗日大游行

我是这样一遍遍问自己下决心的:我是不是有私心在里头?我是不是为自己利益?我是不是问心无愧?我敢跟你说,我做那件事情(1936年兵谏蒋介石的西安事变)没有私人利益在里头,我牺牲我自己,为什么?

——《张学良口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革命在20世纪20年代践行的“统一战线”的名称。并指出建国后,中共在“统一战线”这一法宝方面的宝贵实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相关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