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符合历史潮流的变法改革,推动了社会发展与历史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建立便于地主阶级发展的新制度,确立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以郡县制替代分封制,由朝廷直接委派县令、县尉、县丞等,规定以军功的大小分赐土地,并依据军功为分封新贵族的主要标准,废除田地的封疆阡陌,使土地得以自由买卖。变法改制不仅为当时秦国作出贡献,对于整个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诸方面制度的深远影响亦不可低估。

——摘编自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

材料二   康有为为中国社会选择了变法维新之路,请来孔子做变法的旗手,把自己从西方学来的种种东西全都挂到了孔子的名下。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出现,成为向西方追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的社会力量,变法没有与之相应的物质力量,但为后来的改革留下了历史起点。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建立了亚洲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制度,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并在工业生产领域有了重大建树。改革开放以来,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可谓一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

——摘自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中的“制度创新”,从“历史潮流”角度分析商鞅变法的进步性。
(2)阅读材料二,写出康有为“请来孔子做变法旗手”的著作名称,结合所学指出变法“没有与之相应的物质力量”的含义,并概述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的原则,并概述新中国“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本路径,从民族复兴角度概括改革开放的作用。
2 .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优秀的政治文明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人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进入民主化之路的,他们发动资产阶级革命,并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一种全新的政治体制,用宪法的权威给国王套上了羁勒。

——摘编自纪之景《英国政治制度: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为标志,创造性地形成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全新的政治体制”是指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政治体制确立的途径。
(2)材料二所列条文出自中国近代哪一部重要法律文献?指出其确立的政治体制及历史地位。
(3)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是什么?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出两项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的民主政治制度。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民主,在一般的意义上可以定义为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决定和执行公共事务的制度。新中国的民主内涵首先意味着人民当家做主,进而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等各方面事务……在《共同纲领》奠定的制度基础上,五四宪法总结新中国成立5年来的实践经验,经过民主程序最终完成了国家建构的过程。而国家建构的完成在五四宪法的制定过程中得到集中体现,在理论上就是制宪权的首次行使.

材料二   在宪法(五四宪法)起草初期,一些重大的制度设计都是在参考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本国实际做出的慎重选择。在宪法草案起草委员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委员们对于宪法草案中的某些措辞进行了深入讨论。1954年制宪时,无论是在草案讨论阶段还是全票表决通过时,都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同和拥护。五四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无异是耸立在中国历史上的区分两种截然不同宪法的分水岭。从历史的角度看,这是一部承前启后、具有基石意义的宪法.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论1954年宪法的历史地位与时代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的“民主内涵”及新中国“国家建构”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54年宪法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2020-11-11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9年2月,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使国家权力的重心无可挽回地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1694年,议会通过《三年法案》,使议会成为一个常设性立法机构。

1701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明确规定以后英国王位不得传给天主教徒,并规定国王的一切法律与条例非经议会通过均属无效。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议会通过这一系列法案的目的,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特点。

材料二   

近代美国近代德国
1775年,菜克星顿枪声,北美独立战争爆发
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
1783年,英美签订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通过
1789年,华盛顿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
1864年,普鲁士对丹麦开战,王朝战争开始
1866年,普鲁士对奥地利开战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2)依规材料二说明近代美、德国家形成的不同道路,并结合所学指出两国政治制度的差异。

材料三

1954年发行的邮票

(3)依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重大成果,并简要分析其历史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年的政治家认为,国务员是否具有“副署权”是内阁制区别于总统制的主要标志。1911年12月,孙中山认为内阁制会“误革命之大计”,于是同盟会内部决定采用总统制。清帝退位后,宋教仁说: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孙中山等人觉得宋教仁的看法很有道理,转而全力支持他。因此,宋教仁率人赶制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很快获得通过。

——摘编自章开沅《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发展》

材料二1954年宪法既确认了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又在原则实现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上,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它记载了我国人民一百多年来英勇奋斗的胜利成果,又总结了建国五年来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丰富和发展了《共同纲领》。1982年宪法体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曹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问题研究》


(1)材料一说明当时中国同盟会内部存在哪一争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能体现这一争论结果的内容,并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写入这一内容的意图。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54年宪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82年宪法颁布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9年2月,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使国家权力的重心无可挽回地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1694年,议会通过《三年法案》,使议会成为一个常设性立法机构。

1701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明确规定以后英国王位不得传给天主教徒,并规定国王的一切法律与条例非经议会通过均属无效。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议会通过这一系列法案的目的,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特点

材料二   

近代美国近代德国
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北美独立战争爆发
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
1783年,英美签订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通过
1789年,华盛顿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
1864年,普鲁士对丹麦开战,王朝战争开始
1866年,普鲁士对奥地利开战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2)依据材料二说明近代美、德国家形成的不同道路,并结合所学指出两国政治制度的差异。

材料三   


1954年发行的邮票


(3)依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重大成果,并简要分析其历史意义。
2019-08-2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三中、枣庄八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优秀的政治文明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为标志,创造性地形成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材料一所列条文出自中国近代哪一部重要法律文献?指出其确立的政治体制及历史地位。
(2)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是什么?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
2019-01-1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内容摘要)》

第一章总纲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第二章政权机关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人民政府为行使国家政权的最高机关
第四章经济政策第二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
第五章文化教育政策第四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第六章民族政策第五十一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思想观念?写出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的全称,并简析这部宪法对于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地位。
(3)据材料三,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我国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联系所学指出该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该宪法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共同纲领》内容摘要

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第二章
政权机关
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人民政府为行使国家政权的最高机关。
第四章
经济政策
第二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
第五章
文化教育政策
第四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第六章
民族政策
第五十一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少,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思想观念?写出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全称,并简析这部宪法对于近代民主化进程的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地位。

(3)据材料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我国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该宪法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017-12-1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半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67年8月J日,刘少奇在中南海受到残酷批斗。他抗议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摘编自《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三: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根据材料一中的有关图片信息,说明建国初期中国在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意义。

(2)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什么?此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

(3)说明材料三对中国法制建设带来的积极影响。

2017-12-1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