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20-21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
1 . 某文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人民的各项自由权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职权,以及国家的军事制度,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文化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等”。这一文献
A.完成了巩固新政权的任务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成为了新中国的建国纲领D.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2021-02-02更新 | 139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中国将来应做的,要做的,但今日事实上还不能够做的,这个纲领就暂时保留不说。”材料中的“它”(  )
A.反映了基层民主的创新B.确立了社会主义建设目标
C.体现了多党合作的特点D.正式建立了爱国统一战线
3 . 新中国的成立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推动各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会通过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全国人民热情高涨,兴奋地投身到这场大规模建设的洪流中去,多少人为它无私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1955年的亚非会议,周恩来的临时发言,突出了两个主张,奠定了新中国在复杂国际事务中的原则立场和基本形象——“包容分歧,扩大共识”。这次会议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外交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亚非国家的认同,爱好和平、致力发展、协商合作的国家形象开始在国际社会传播,新中国的国际形象得到与会国家的认知和认同。

——谢迪斌《万隆会议与新中国形象的国际塑造》


完成下列要求:
(1)指出材料一中这部宪法体现的两大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9—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
(2)据材料二,指出在亚非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外交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方针提出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建国初期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
2020-07-1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4 . 《共同纲领》起草后,经过了七次反复的讨论和修改,由五六百位代表分组讨论了两次,然后将草案提交筹备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基本通过,才提交政协全体会议讨论。这说明《共同纲领》的通过
A.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B.听取了不同阶级与阶层的诸多建议
C.见证了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的建立D.经历了新中国空前规模的普选过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政治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和重要环节,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有着自身发展的历史性、现实性和前瞻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一届政协”的政治架构下,一方面正如亨廷顿所说的,“一个现代化政治体系的安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实现了大国秩序的重构,推进了国家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政治体系的良性运转;……究其原委,“一届政协”是发端于西方的共和政体在中国的实现形式,它根植于中国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之中,在现代国家政治建设中凸显中国气派、民族神韵,具有极强的容纳性与适应力。

——摘编自覃敏健《试论“一届政协”的历史方位》

材料二   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就这个范围来说,我们的效率是高的,我讲的是总的效率。

——摘自《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   为什么放弃联邦制而采取民族区域自治?(1949年)9月7日,周恩来向政协代表作过解释:“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不管人数多少,各民族间是平等的。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但是今天帝国主义者又想分裂我们的西藏、台湾甚至新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各民族不要听帝国主义者的挑拔。为了这一点,我们国家的名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叫联邦。”

——摘编自陈扬勇《〈共同纲领〉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促进建国初政治体系良性运转的条件。
(2)据材料二,概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在中国民主政治中的历史地位。
(3)据材料三,分析新中国放弃联邦制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进步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治制度的选择应遵循什么原则?
2019-11-01更新 | 30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历史试题(选修)
6 . “(它)既传承了解放区宪法性文件的文本、内容与精神,又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这一过渡进程中的根本大法,开启了新中国人民民主宪政的基础。”新中国的这部法律文献
A.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正式形成
B.初步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C.正式确认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019-10-3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7 . 著名报人徐铸成回忆道,对于《共同纲领》不提社会主义的疑问,周恩来解释说,今天应集中力量于新民主主义建设,发展包括民族资本主义在内的四种经济成分。如过早写出社会主义,易在国内外引起误会。周恩来的解释在当时有利于
A.团结各阶层人士共同建设新中国
B.推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
C.落实“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尽快结束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的局面
2019-05-09更新 | 370次组卷 | 7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16-17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进行经济活动的根本法律依据是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017-08-10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2016—2017届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
16-17高二下·江苏南通·期末
9 . 下图所示,新中国初期两部重要文献的共同之处在于都体现了

①人民民主原则
②社会主义原则
③“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④民族区域自治原则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
2017-07-03更新 | 8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16—2017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10 . 1953年12月,广东省归国华侨陈聪参加选举大会后,兴奋地说:“我活了九十多岁,到过许多国家,没有见过这样民主的选举。”这次选举大会
A.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B.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落实了新政协《共同纲领》的规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