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主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首要的、根本的任务。中国共产党提出,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边区(省)、县参议会既是民意机关,也是立法机关......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用民主集中制,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的领导人都经过人民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材料二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所建立的国家,同一切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样,是人类历史上最民主、最有效率、最巩固的国家......要知道:无产阶级专政不但需要无产阶级对于国家机关的坚强领导,而且需要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对于国家机关的积极参加,二者缺一不可。无产阶级只有同广大的可以接受社会主义的群众结成联盟,才能形成最大多数人对于反动阶级的专政,才能实现社会主义,这难道不是异常清楚的道理吗?......无产阶级专政总是一定形式的阶级联盟,这一点是无可怀疑的。工农联盟是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础。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1956年9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过渡时期民主建设的主要成就。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民主建设的共同之处。
2 . 新中国的成立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推动各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会通过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全国人民热情高涨,兴奋地投身到这场大规模建设的洪流中去,多少人为它无私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1955年的亚非会议,周恩来的临时发言,突出了两个主张,奠定了新中国在复杂国际事务中的原则立场和基本形象——“包容分歧,扩大共识”。这次会议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外交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亚非国家的认同,爱好和平、致力发展、协商合作的国家形象开始在国际社会传播,新中国的国际形象得到与会国家的认知和认同。

——谢迪斌《万隆会议与新中国形象的国际塑造》


完成下列要求:
(1)指出材料一中这部宪法体现的两大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9—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
(2)据材料二,指出在亚非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外交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方针提出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建国初期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
2020-07-1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3 . 法律制度不仅确保了人类社会文明成果,还体现了时代发展需要。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民法典》第8条

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但法令所禁止的不在此限。

——《民法典》第544条

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民法典》第1134条


(1)拿破仑曾经说过“我们已经结束了大革命的传奇,现在我们必须着手于它的历史了,只需要在运用革命诸原则中那些现实的,切实可行的东西,不要那些纯理论的,假设的东西。”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民法典》运用了法国大革命期间的哪些“革命原则”?

(2)该图描绘的是1889年日本明治天皇夫妇前去颁布《日本帝国宪法》时,皇家出行仪仗图。阅读本图,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本帝国宪法》颁布时的社会状况。指出这部宪法对日本社会现代化发展产生的意义。

第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各级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3)概述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历史背景。
2020-05-13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同纲领》内容摘要

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第二章
政权机关
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人民政府为行使国家政权的最高机关。
第六章
民族政策
第五十一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材料二 从形式上看,1982年宪法是在修改1978年宪法的基础上形成的;但从实质上看,1982年宪法是在“否定”1978年宪法基础上形成的。因为,1982年宪法虽改自1978年宪法,但是它所继承和发展的不是1978年宪法的基本原则,而是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

——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年来,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现行宪法序言明确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宪法确定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还提出要发展包括协商民主和基层民主在内的民主形式。宪法进一步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根据“一国两制”方针规定了特别行政区制度。宪法规定“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明确指出了“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

——据许安标《宪法及宪法相关法解读》


(1)据材料一概括《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982年宪法继承和发展的“基本原则”,并概括1982年宪法颁布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现行宪法”所体现的基本精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古至今,我国政治改革与政治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积累了重要的经验教训。

材料一: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始终没有脱离氏族一部族一宗族一家族的发展脉络,“父前子名,君前臣名”,“在家为孝,在朝为忠”已经成为几千年社会关系的真实写照,形成了“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治于法者,民也”的社会现象。

       ——摘编自曾小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独特类型及其特征》

材料二:1901年1月29日,清政府“变法革新”上谕:“法令不更,痼习不破,欲求振作,当议更张。”“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

——据韦庆远、柏桦编著《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指出“必须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1957年开始就不能正常工作,1966年到1975年几乎完全处于停顿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向了经济建设。邓小平复出后提出了“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等著名论断。2004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摘编自俞可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政治发展的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的基本特征,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实行变法革新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政治建设变迁的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