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历史的长河中,宗族及其领袖——乡绅是发展地方自治,推动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明清以降,宗族组织不仅遍布中国乡村,而且迅速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承担者。国家政权仅到县一级,县以下则主要依靠乡绅领导的宗族组织的自治。国家在县以下虽然也设立保长、里长之类,但人数极少,且只负责赋税以及兵役、劳役等重大的国家事务。其他诸如和谐稳定、文化教育、扶贫济困等,则完全依赖宗族等社会组织。

——摘编自韩海浪《宗族与古代基层社会治理》

材料二:中国的社区发展可以说源于历代民间的结社活动,包括社仓、义田、乡约、会馆、团练等。民国时期基于对中国传统社会落后的反思及西方思想引进的影响,知识分子主导了有组织的社区发展实践,部分得到当局者的支持。……1985年开始,民政部门首次将社区概念引入城市管理,开始倡导和推动社区服务工作;1999年,为向全国社区建设提供典型经验,民政部制定《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国确定了II个城区为首批社区建设实验区。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颁布。……社区建设从民政部主导的以社区服务工作为主要内容,上升到基层政权建设的高度。

——摘编自李东泉《中国社区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以来宗族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区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出现这些趋势的原因。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同纲领》内容摘要

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第二章
政权机关
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人民政府为行使国家政权的最高机关。
第六章
民族政策
第五十一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材料二   从形式上看,1982年宪法是在修改1978年宪法的基础上形成的;但从实质上看,1982年宪法是在“否定”1978年宪法基础上形成的。因为,1982年宪法虽改自1978年宪法,但是它所继承和发展的不是1978年宪法的基本原则,而是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


(1)据材料一概括《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982年宪法继承和发展的“基本原则”,并概括1982年宪法颁布的意义。
3 . 1980年,广西宜山县等地的村民自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制定村规民约。1982年,村民委员会被写进宪法。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这表明(     
A.政府主持基层民主选举工作B.村民自治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C.改革开放导致民主制度完善D.依法治国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表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结构变化。这一变化表明(     
时间结构
1954年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
1982年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

A.82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
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变化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逐渐完善
2022-09-30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80年前后,广西宜山县等地的村民自发召开村民会议,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制定了村规民约,负责全村的公共事务。村民委员会被写进1982年宪法。1998 年,我国正式颁布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代替了10年前通过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这表明(     
A.政府主持基层民主选举工作B.依法治国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C.改革开放导致民主制度完善D.村民自治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6 . 如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成就表(部分),如表所示三个时期我国法制建设的共同点是
时间段制定或修订的主要法律
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90年初期《1982年宪法》《选举法》《刑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党的十五大召开前《公司法》《银行法》《劳动法》《合伙企业法》《价格法》……
1997年至今《证券法》《反垄断法》《行政复议法》《侵权责任法》《立法法》《反分裂国家法》《物权法》《社会保障法》……
A.注重经济立法B.突出社会立法C.维护国家统一D.完善法律程序
2022-02-21更新 | 393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正中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7 . 自1978年宪法开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入新阶段。1993年宪法修正案从经济改革、政治发展等方面做了巨大的调整。2004年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内容。2018年宪法修正案中增写“贯彻新发展理念”等。新时期的法制发展历程
A.使依法治国成为宪法原则B.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C.完成了中国民主法治建设D.体现了新中国民主法治建设艰难历程
8 . 2019年10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简称《条例》)发布。条例》规定,有关部门要明确食品安全全程追湖基本要求,指导食品生产经营者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完善食品安全追湖体系。据此可知
A.中国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尤其突出B.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得到完善
C.食品安全国际标准得到显著提高D.食品安全隐患问题开始受到重视
9 .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民主因素。民主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关于民主思想的论述,最早见于《吕氏春秋·贵公》:“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人之天下也”。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名论,荀子有“君舟民水”的生动比喻,明末清初诸大儒更为激越地表达了“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理念。先哲们的这些思想,为梁启超等近代民权与民主先驱者们提供了思想资源,“天下为公”观念更成为孙中山终身奉行的理念。

——摘编自胡发贵《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中国古代民主观念的滥觞》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使民主发展的政治制度保障和社会物质基础更加坚实。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本着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共同丰富发展人类政治文明。

——摘编自国务院《中国的民主》白皮书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后实现人民民主的制度保障及其实践意义。
2022-01-12更新 | 28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编纂并实施的民事类部分法律文件


◆1980年,修订后的《婚姻法》增加了实行计划生育、保护老年人权益、夫妻约定财产制等新规定。
◆1981年,《经济合同法》的实施确立了中国的经济合同体制。
◆1985年,《涉外经济合同法》突出保障涉外经济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1986年,《民法通则》获得通过,它规定了各个民事领域的一般规则,可谓“微缩版”民法典。
◆1999年10月,正值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不断推进之时,《合同法》应运而生。节约交易成本,对产权的清晰界定,是《合同法》立法的基础。
◆2007年3月,《物权法》的审议通过标志着中国民法典向诞生迈出关键一步,包含总则、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占有、附则等内容。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民法总则》的出台标志着《民法典》编纂的“两步走”方案(先定总则、再编纂各分编)已完成了“第一步”。
◆2019年12月20日,《民法典(草案)》公布,共有七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加上附则共1260条。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整理自刘淑波、周秀娟《改革开放
40年我国民法的发展与展望》


阅读材料,对表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知识加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