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最大特色就是法以礼为灵魂,这种以礼为原则的法律体系是被后人称为至圣先师的孔子总结了西周“礼治”经验后于2500年前创建的。孔子将法与礼所能达到的不同社会治理效果作了比较:“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由此看来,以理(礼)服人的“王道”显然要优于以力(法)制人的“霸道”。孔子认为依附于“礼治”的法律只有维护忠、孝、节、义,才具有惩恶扬善的功效,当人情、道德与法律相抵牾时,永恒的人情、道德是不可改变的,可变的只是法律。孔子追求的是“以礼治国”,有两个显著的标志,一是“胜残去杀”,消除了暴力的统治方式——法律,社会治理依重教育;二是将社会的和谐而不是公正放在首位,以达到礼让“无讼”的境地。孔子认为在治国中,“人”的作用远远重于法律,“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摘编自马小红《礼治、法治之辩》

材料二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高度注重法制建设,已制定宪法和现行有效法律(截至2010年)共237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保护改革开放和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

——摘编自赵惜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展历程的全景回顾》

材料三   制定和实施宪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中国共产党登上中国历史舞台后,经过艰辛探索和实践,成功在中华大地上制定和实施具有鲜明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宪法,在我国宪法发展史乃至世界宪法制度史上都具有开创性意义,为人类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摘编自习近平《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传统法律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建设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说明现代中国人民宪法发展的历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在基本权利的规定上,1982年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一步明确了基本权利的内涵,重新调整了基本权利体系,并且增加了新的基本权利类型,如退休人员生活受保障,残疾公民受帮助等权利。这些调整(     
A.突出了主权在民B.彰显了人文精神
C.构建了法制体系D.规范了公民行为
2023-02-13更新 | 498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清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80年8月,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强调:“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依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谁也不能犯法。”这表明中国(     
A.新时期的法制不断完善B.坚持立法为民的原则
C.以法治作为反腐的工具D.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
2022-12-05更新 | 319次组卷 | 6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实验中学2021-2022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宗族活动进一步下移,庶民化的宗族开始参与社会治理,基层官府依托地方宗族行使权力,主导乡村基层治理,但同时又试图以地域性行政组织来取代宗族组织,削弱其权力地位。理学家主张恢复古代宗法、重建宗族制度。北宋张载认为宗法能够“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世系与立宗子法,宗法不立,则人不知统系来处”。当时朝廷采纳了这些想法,鼓励士大夫阶层建宗祠,修族谱。明中叶以后,基层政权通在宗族内部推行乡约或依据乡约的理念制定宗族规范,实现了宗族的组织化。明清实行保甲制,宗族的互助功能大大加强,通过宗族公共财产来济贫、助学,宗族的社会保障功能加强,呈现出一种自治性的倾向。

——摘编自张绍良《宗族组织与基层治理关系探析》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通过了一系列组织方式将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中国组织起来,实现了民族独立。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乡村社会进行“阶级化”的方式,通过“划成分”“戴帽子”等措施强化农民的阶级意识,实现对农民的组织动员。新中国成立后,党通过土地改革、集体改造、政党下乡等三大组织化方式,推动国家对农村基层社会的政治整合。1955年,农村党员总数达到600万至700万,自此以后,党组织基本下沉和覆盖了所有乡村,将原先离散化的传统乡村吸纳到党的组织体系之下。改革开放后,伴随着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国家权力开始从乡村抽离,乡村社会出现了短暂的“治理真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助推了乡村基层治理体制向村民自治体制转型。

——摘编自颜德如《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对基层治理的探索:基于组织化的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以后宗族基层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共产党基层治理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2022-09-20更新 | 13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进程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与意义对应关系准确的是(     
选项事件意义
A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建设方针。初步奠定了我国法制建设的基础
B1982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C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D2020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基础性地位
A.AB.BC.CD.D
2022-07-04更新 | 346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天一中学、海门中学、海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完善经济法治为龙头,拓展到各个社会关系领域,赢得了公众的认可与支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进。并且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建立,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基本完善。这些成就的取得
A.说明党开始认识到法治建设的价值
B.体现了我国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普及
C.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持续推进的保障
D.表明了法治建设是经济建设的有力补充
2022-05-31更新 | 1192次组卷 | 23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第二中学、南师大灌云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7 . 下表为中国共产党两次会议公报的内容节编,这反映出两次会议都(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

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决不允许损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应该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A.主张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强调市场在经济建设中的决定作用
C.发出了根本性体制变革的时代强音D.有利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022-05-10更新 | 625次组卷 | 10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立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法制建设为依法治国提供了基础。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以往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五大B.中共十六大
C.中共十七大D.中共十八大
9 . 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需要,我国先后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进行了五次宪法修订。下列文字应出自哪一宪法修正案?
·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坚持改革开放”等提法写进宪法序言。
·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用”国有经济”、”国有企业职代”国经济”、”国营企业”。
·删去”农村人民公社”的提法确立”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的法律地位。
A.1988年修正案B.1993年修正案
C.2004年修正案D.2018年修正案
10 . 新形势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以德化人”,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为全面依法治国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这说明
A.道德从属于法律B.道德教化促进法治建设
C.法律从属于道德D.法治建设促进道德教化
2022-01-11更新 | 307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创新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