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将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三法合一”,开增加了简化投资手续、俅护投资者利益等新内容。这一事件反映出中国
A.立法进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B.基本建立起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C.继续吸引外商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国际市场接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79年12月,李步云、王德祥和陈春龙三人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要实行社会主义法治》一文正式拉开了“法治与人治”讨论的序幕。法学界逐渐掀起影响深远的“法治与人治”大讨论,这成为中国法治史上极为重要的观念论争。这一论争(     
A.保障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推动了改革开放事业的起步
C.有利于依法治国理念的传播D.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的体系
3 . 1958年之后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鼓掌逐渐成为一种表决方式,后来甚至出现用热烈的鼓掌代替了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直到1979年,相关法律才再次对投票表决进行明确规范。这表明我国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探索中前进
B.民主制度在曲折中逐步完善
C.政治体制改革注重完善民主程序
D.依法治国逐渐成为国家意识
2020-03-05更新 | 349次组卷 | 2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常见人名
古代中国福、禄、贵、寿、荣、千秋、延年、延龄、松龄、安、宁、和、顺、富、仁、义、信、忠、孝、德、修、文、武、贤等;
20世纪50年代到
60年代中期
建国、建军、和平、爱华、国华、建民、国强、新民、新华、抗美、保国、卫国、跃进、超英、超美、红专等;
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卫东、卫红、向东、文革、红卫、卫兵武、爱武等;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波、涛、浪、飞、海、宇、彬、斌、博、璐、鑫、琳、颖、捷、睿、静、洁、莹、晨、露、晓、雪等。

——摘编自张书岩《从人名看50年的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5 . 在近代化进程中,我们在民主化法制化方面也有很多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五十三条   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其国会之组织及选举法,由参议院定立。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修改后的宪法草案,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0次会议通过,1954614日公布,交全国人民讨论。参加讨论者有1.5亿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再次修改,9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4次会议讨论通过,然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920日出席会议的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正式诞生。

——摘自朱健华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纪事本末》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政体形式有什么变化?其变化目的是什么?结局如何?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有哪些成就?
2022-01-28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进入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指出:“我们过去对民主宣传得不够,实行得不够,制度上有许多不完善,因此,继续努力发扬民主,是我们全党今后一个长时期的坚定不移的目标。”为“努力发扬民主”
A.我国开始了普选人大代表的工作B.人大会议取代了政协会议职能
C.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的立法工作
7 . 下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的简况表。材料说明我国新时期法制建设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1978至1992年全国人大制订重要法律230多部,其中包括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法通则》《刑法》《行政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
1999年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首次将法治上升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A.侧重于民事法的建设B.随改革的步伐不断推进
C.已构建起完善的体系D.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需要
8 .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同纲领》内容摘要

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第二章
政权机关
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人民政府为行使国家政权的最高机关。
第六章
民族政策
第五十一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材料二 从形式上看,1982年宪法是在修改1978年宪法的基础上形成的;但从实质上看,1982年宪法是在“否定”1978年宪法基础上形成的。因为,1982年宪法虽改自1978年宪法,但是它所继承和发展的不是1978年宪法的基本原则,而是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

——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年来,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现行宪法序言明确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宪法确定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还提出要发展包括协商民主和基层民主在内的民主形式。宪法进一步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根据“一国两制”方针规定了特别行政区制度。宪法规定“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明确指出了“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

——据许安标《宪法及宪法相关法解读》


(1)据材料一概括《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982年宪法继承和发展的“基本原则”,并概括1982年宪法颁布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现行宪法”所体现的基本精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元璋惩元末法制松弛之弊,对立法十分重视。《大明律》分名例、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七部分。在对待谋反、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十恶“的行刑上,以及秘密宗教活动的处治,比以前严厉而且残酷。《大明律》增设“奸党”一条:“凡除授官员须从朝廷选用,若大臣专擅选用者斩。”明律专列“钞法”,保障货币秩序,并且还增订了《市廛》《田宅》《钱债》《邮驿》《营造》等编。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1980年下半年,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直接主持下,我国开始对宪法进行大规模、全局性的修订。经过两年多的讨论、修改,1982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八二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颁布。第四部宪法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吸收了国际经验,是一部有中国特色,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根本大法。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党史知识800问》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律令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我国加强法制建设的意义。
10 . 2018年3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次宪法修改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可见,我国宪法修订具有
A.革命性
B.和平性
C.曲折性
D.时代性
2019-01-22更新 | 366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度下期高二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