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各民族来说……如果没有一个现代的制度支撑,就无法改变落后挨打、蚕食瓜分的命运;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也就无法形成认同、结成一体,凝聚起亿万人民的力量。

——《人民日报》2009年11月30日

材料二 1967年,刘少奇在中南海一次批判大会后,回到办公室,怒不可遏地从怀里抽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王开岭《巍峨与卑微:太阳神坛下的祭牲》

材料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建国初形成的“现代的制度”有哪些?“坚强的领导”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为什么刘少奇当时要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为维护自己权利的依据?刘少奇面临的这种问题何时开始出现重大转机?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
2020-12-01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古典文化中的民主和法治精神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可以说,中世纪的市民民主和法律体系,以至近现代社会的民主和法律体系,都是在它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下经过发展和演变而确立起来的。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美国通过革命和协商的方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民主政体——总统制。与英国的议会制相比,美国不仅根除了“君主”“王权”的存在土壤,开启了国家元首的选举模式。而且还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

——摘编白孙瑛辉《论民主的多样性及其科学把握》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讲民主,不能搬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不能搞三权鼎立那一套。我经常批评美国当权者,说他们实际上有三个政府。当然,美国资产阶级对外用这一手来对付其他国家,但对内自己也打架,造成了麻烦。这种办法我们不能采用。”

——摘编自高永中《始终坚持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基本原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古典文化中的民主和法治精神”起源于哪个国家?这种“民主和法治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美国摆脱“英国的殖民地”身份的方式是什么?美国的民主实践与“英国的议会制”有何不同?
(3)材料三中“资产阶级的民主……三权鼎立”源自哪一思想解放运动?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看法。
2021-11-0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明达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法治思想在我国的发展源远流长。它既推动中国古代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也影响到今天“依法治国”战略的提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摘自《韩非子》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分析法家思想对我国古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十九条   参议院之职权如左︰(十一)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三十三条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

第三十四条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第三十五条临时大总统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第四十四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第五十一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就约法条文而论,关于民权的规定,与一般民主国家无大不同,为中国前所未有之事。对于国会的权力,尽量提高,对于总统的权力,多方限制,与内阁制相近。

——摘自郭廷以的《近代中国史纲》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体现的民主原则。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国“总统权力,多方限制”的表现。

材料三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一系列制度、原则和规则,制定了一系列大政方针,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需要,进行了多次修改。其中部分内容节录如下:

1988增加“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
1993将“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9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3)结合所学指出1982年宪法颁布的背景与意义。结合上述材料说说修宪历程与我国政治建设、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021-01-1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82年宪政改革的孕育,应该说从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就开始了,而在1980818日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之后,旨在根本改革旧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宪政改革得以正式拉开帷幕……1982年宪法的创制过程,实际上伴随着一次较为全面的宪政改革。1978年宪法虽然也体现了一些宪政的要求,但宪政要素严重残缺。以1954年宪法为主要参照,全面修改1978年宪法,一些十分重要的宪政原则或要素被较为系统地贯彻到了八二宪法的文本中,其中包括:宪法在中国整个行为规范体系中的至上性、违宪必究;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充实保障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和对国家机关及其官员的批评权等基本权利;取消公民必须拥护中共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等不合理义务;完善代议民主制即人大制度;重新确定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等属于司法独立范畴的要求。可见,1982年宪法在中国宪政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八二宪法与宪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82宪法创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82宪法创制的意义。
2021-01-1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年的政治家认为,国务员是否具有“副署权”是内阁制区别于总统制的主要标志。1911年12月,孙中山认为内阁制会“误革命之大计”,于是同盟会内部决定采用总统制。清帝退位后,宋教仁说: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孙中山等人觉得宋教仁的看法很有道理,转而全力支持他。因此,宋教仁率人赶制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很快获得通过。

——摘编自章开沅《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发展》

材料二1954年宪法既确认了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又在原则实现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上,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它记载了我国人民一百多年来英勇奋斗的胜利成果,又总结了建国五年来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丰富和发展了《共同纲领》。1982年宪法体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曹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问题研究》


(1)材料一说明当时中国同盟会内部存在哪一争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能体现这一争论结果的内容,并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写入这一内容的意图。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54年宪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82年宪法颁布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绵亘不断。商周时期,文告、法典等文书档案记载于兽骨、青铜器和简牍上。西周时,许多重要档案均书之玉版,藏之金置,置之宗庙以求得神灵和祖先庇佑,以后历代藏书之制莫不仿于此。东周时期,又出现了丝帛和石刻档案。《汉书》载: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随着蔡侯纸"问世,档索进一步发展。两宋时,律法规定档案要按期连级上送;《大明律》则规定,凡弃毁制书及各衡门印信者斩,若弃毁官文书者,杖一百"。中国历代档案典籍异常丰富,除史官修史可参阅库内档案外,其他官员学士罕有窥其美富者。

——据潘晓红《中国古代档案发展历史剖析》等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社会变迁,企业中的经济仲裁文件、公证文件等均被作为文书档案收藏。1907年,清延创办了刊布谕旨、类折等文书档案的《政治官报》;北洋政府时期则规定,各单位均可利用档案,外国使馆人员亦可。在近代,档案违法行为的处理包括申诫、记过和撤职等。当时有学者指出,档案学即用科学方法处理档案的学问,在欧洲也是近百年来发达的事。

——据刘遍红《中国近代档案法规发展演变动因》等

材料三 1978年以来,温湿度和防火防盗电子监控、防霉杀虫、机械化修被等技术和设备在档案事业中已普遍应用。随着社会发展,档案工作已实现了主要为历史研究服务的转向。1982年和1995年,我国先后创办了世界上唯一的国家级档案专业出版机构档案出版社和专业极纸《中国档案报》,为社会奉献了一大批档案宣传精品。早在1980年,我国国家档案局就加入国际档案理事会,并于1996年成为主席国.

——杨冬权《发展、提高、创新一新中国档案事业6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档案发展的思想文化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8年以来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启示。
2020-03-24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0届高三3月在线质检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9年中共中央决定启动有关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的起草工作。起草工作是在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领导下,由邓小平主持进行的。1980年,邓小平对决议案的起草问题,提出了三条指导思想:第一,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第二,对建国以来历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第三,要通过这个决议对过去的事情做个基本的总结。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并一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摘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下册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已经走过一百年光辉历程,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在建党百年历史条件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分析《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决议通过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历史意义。
2022-03-2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

材料二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据《历史·必修一》等整理

材料三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自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确立起来。

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探索,邓小平同志指出:“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八十年代初,政治体制改革也本着“发扬民主,加强法制”的精神迈出新的步伐。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的措施是哪个皇帝开始实施的?其后,为了解决皇帝政务繁杂的问题,又建立了什么制度?这些措施起了怎样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临时约法》颁布前后南京临时政府共和制政体的变化,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主要意义。
(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哪一次会议上通过的?列举改革开放后体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两件大事。
9 . 国家能力、法治和民主三者之间是否能取得平衡是影响国家政治发展的关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政府歧视和虐待被征服的放尔特人……于是,强烈的惯遇遍布于被征服者全境……有些统治者建议扩大植征服地区公民的权利,统治阶级中的某些人已经开始担忧罗马和被征服者之间的关系。公民法只允许外人移入而不开放公民权。这样,法律关系便很难与实际状况相调和,罗马的统治陷入困难之中。

——据【德】紫淼(罗马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罗马国家“陷入困难”的原因,并指出其为应对困难而作出的法律调整。

材料二 美国从邦联到联邦制。加强中央权力是现实需要。因为中产阶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全国性政府,既保障安全又能保障对外贸易的进行,还有利于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但是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也要防止英王式的新暴君,防止专制集权,所以采用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分权制不仅是横向的,也是纵向分权,从而既保持了中央的权威,也使地方具有更大的自治性。

——据信力建《美国的宪政精神的源头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美国分权体制的特点,并指出该体制在国家治理方面的作用.

材料三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四的有机统一是中国国家治理机制的独件优势。在治理机制上,中国把治理的政党优势、主体优势与现代化国家治理方式结合起来,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从运行机制看,法律法规、政策和重大决策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用的统一作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法律法规、政策和实施业大决策。习近平强调,三者的“有机统一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的关键”。

——据刘志昌《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特点和优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保障国家治理体系运行的政治制度。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能力与民主法治关系的认识。
2021-01-28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农村经济民主的发展,农民要求实现政治民主的愿望越发迫切。1980年,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民公社率先在全国取消人民公社,改社建乡。村民自治制度和村民委员会体制开始萌芽,其直接使命是解决人民公社制度解体后家庭经营农户的重新组织问题。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确定“在基层政权和基层社会生活中逐步实现人民的直接民主”。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强调,要发展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1992年中共十四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应加强基层民主,切实发挥村民委员会作用。1998年,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改变过去由上级政府任命村委会干部的做法,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成员可连选连任。从1988年至2003年初,全国大多数省份完成了三到四轮村委会换届选举。迄今,村民自治制度走过了萌芽、创立和法制化三个历史阶段。其制度设计是“四个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强调规范的选举程序,强调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委员会组织和议事、决策制度建设,而且程序越来越严格,违法纠正日益加强。

—摘编自仝志辉《农村政治体制改革三十年的回顾与前瞻》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实行村民自治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村民自治制度改革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