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变化示意图

秦朝三公九卿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制→元朝中书一省制→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清朝增设军机处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本质是什么?

材料二 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等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奋斗。100年来,党高举人民民主旗帜,领导人民在一个有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近代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2021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白皮书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使“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什么?

材料四 1954年全国人大届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融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力和义务。

材料五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经过了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及2018年五次修订。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行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指出1982年宪法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1999年3月全国人届二次会议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第一款的重要内容是什么
2022-02-0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作出明确详实的规定,并规定侵权责任,明确权利受到削弱、减损、侵害时的请求权和救济权等。它体现了
A.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B.公民人身权利得到保障
C.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的建立D.与国际实现接轨的趋势
3 . “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中国在专制走向民主的征途上最终取得了胜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以后两千多年发生的多次“革命”(从陈胜、项羽、刘邦到朱元璋、李自成),导致改朝换代、政策调整,却未能改变宗法社会、专制帝制的基本面。……辛亥革命足可垂之青史的,从破坏一面言之,是推翻延续两千余年、近古以降已成为社会进步严重障碍的专制帝制,从建设一面言之,则是创建宪政共和。

——冯天瑜《辛亥革命与中国宪政渊源》

材料二   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上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另辟他路。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以来,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现行宪法序言明确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还提出要发展包括协商民主和基层民主在内的民主形式。宪法进一步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根据“一国两制”方针规定了特别行政区制度。宪法规定“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明确指出了“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

——摘编自许安标《宪法及宪法相关法解读》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以后两千多年发生的多次‘革命’”的局限。概括辛亥革命“垂之青史”的原因。
(2)材料二中“另辟他路”指什么?选择这条道路的基本依据是什么?从中能得到怎样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概括“现行宪法”所体现的基本精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
2022-01-2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这部宪法成为后来我国社会主义宪法的雏形。“五四宪法”规定全国人大拥有“修改宪法”“制定法律”“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认为应当由它行使的其他职权”等十四项职权,设立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全国人大常设机构,并赋予其“解释法律”“制定法律”等权力。直到1975年1月底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第二部宪法,这部“文革”时期的宪法深刻着“左倾”的烙印,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形式上都存在着缺陷和错误,标志着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出现了曲折。

——摘编自王鸽《从宪法的发展历程看民主法治建设的演进―新中国成立以来》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先后颁布了《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等基本法律,对公民在诉讼中的民主权利作了明确规定。1979年颁布的新选举法将直接选举扩大到县一级,将等额选举改为差额选举,并规定每个少数民族至少有一名全国人大代表。1982年、1986年、1995年又三次修改了选举法,使我国选举法更加完备和切合实际。

——摘编自贾春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五四宪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以来我国积极开展民主政治建设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民主法制发展的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经历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发展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

——摘编自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1912年,孙中山主持制定了《临时约法》,其用意,“一以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表现了革命派在交出名器之前企图用约法限制袁世凯的努力。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1954年宪法既确认了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又在原则实现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上,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它记载了我国人民一百多年来英勇奋斗的胜利成果,又总结了建国五年来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丰富和发展了《共同纲领》。

——曹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问题研究》

材料四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发表演讲: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1)材料一中“委员制”指什么制度?结合所学概述该制度实施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临时约法》制定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54年宪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简析1954年宪法的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在政治方面取得的成就。
6 .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同纲领》内容摘要

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第二章
政权机关
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人民政府为行使国家政权的最高机关。
第六章
民族政策
第五十一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材料二 从形式上看,1982年宪法是在修改1978年宪法的基础上形成的;但从实质上看,1982年宪法是在“否定”1978年宪法基础上形成的。因为,1982年宪法虽改自1978年宪法,但是它所继承和发展的不是1978年宪法的基本原则,而是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

——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年来,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现行宪法序言明确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宪法确定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还提出要发展包括协商民主和基层民主在内的民主形式。宪法进一步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根据“一国两制”方针规定了特别行政区制度。宪法规定“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明确指出了“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

——据许安标《宪法及宪法相关法解读》


(1)据材料一概括《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982年宪法继承和发展的“基本原则”,并概括1982年宪法颁布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现行宪法”所体现的基本精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表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结构变化。这一变化表明(     
时间结构
1954年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
1982年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

A.82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
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变化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逐渐完善
2022-09-30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82年宪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到了“国家机构”前面:首次把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写入了宪法:承认国营、集体和个体三种经济都不可或缺。这些变化(     
A.推动了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B.确立了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
C.表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转变D.适应了新时期政治经济建设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是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目录比较表,依据表中的变化可知,1982年宪法新在(     
1954年宪法目录1982年宪法目录
序言
第一章总纲
第二章国家机构
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
序言
第一章总纲
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国家机构
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
A.确立依法治国为国家体制改革重点B.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宪法原则
C.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D.昭示着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
2022-11-05更新 | 142次组卷 | 23卷引用: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1988年,宪法第11条增加“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1993年,宪法第15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新时期以来,在有关国家组织和国家制度建设、民事和商事、刑事、行政行为和公民基本权利保护、经济、军事和国防等方面制定了大量法律法规。特别是经济方面,制定了《商标法》《银行法》《保险法》《公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等。1979—1997年,全国法院工作人员从5.8万人发展到29.2万人。到1996年,全国专门的检察人员发展到15.7万人。   

——以上摘编自蔡定剑《历史与变革》

材料二 1902年清廷下诏修订法律,一些野蛮的条文被除去,从法的理念上认同人的基本权利,满汉不同法也被取消,近现代法律精神逐渐为世人所认同。清廷同时开始了国际法、民法、商法等新法的修订。在法律转型过程中,思想先进的中国人对西方法理表示了浓厚的兴趣,成立中国法学会,发行法学会杂志,设立了法律学堂,专门培养近代法律人才。它也反过来促使中国知识分子对古代中华法系进行思考,最为著名的当属沈家本的《历代刑法考》。在清廷修订律令时,沈家本参考了中华法系中一些合理的东西,使法律转型具有明显的中国特点。法律转型也带来了许多新的东西,物权、债权、法人等新的概念深入了社会生活,过去的书吏、幕友等日渐消失,讼师也被新兴的律师所取代,这些变化不可抗拒,又悄悄地改变着民众的生活,改变着社会结构。

——摘编自熊英王刚《近代中国法律转型问题浅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法治建设的新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法律改革的内容,并对其进行评价。
2022-12-1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