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88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说:“如果一个党、一个国家把希望寄托在一两个人的威望上,并不很健康。那样,只要这个人一有变动,就会出现不稳定。……我认为,过分夸大个人作用是不对的。”这反映出,邓小平认识到(     
A.外交机构的局限性B.民主监督的必要性
C.民主法制的不健全D.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表是新中国成立后民事法律规范发展历程表。据此可知:(     
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
20世纪七八十年代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21世纪2017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20年5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①民法典制定进程不断加快   ②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是动因
③重视依法治国理念的推行   ④中国民法典的内容不断完善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同时废止。《民法典》的颁行(     
A.摒弃了原有的法律规范B.建构了全新的法制体系
C.推动了法治文明的发展D.使中国进入成文法时代
4 . 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这说明“八二宪法”(     
A.奠定了新中国宪法发展的基石B.高度重视保障人权和“依法治国”
C.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改革的发展D.与五四宪法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5 . 观察下列示意图,与“五四”宪法相比,“八二”宪法的章节题目结构顺序体现了(     
A.我国已建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B.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高度重视保障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
D.初步奠定了新中国法治建设方面的基础
2022-08-01更新 | 294次组卷 | 4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1
6 . 1978~1992年,中国迎来立法的高峰期。在这期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并通过了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等重要法律达230部之多。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 )
A.保障了三大改造的实施B.表明我国已经实现依法治国
C.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D.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2022-07-21更新 | 529次组卷 | 15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这部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随着它的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法律同时废止。这部法律是(     
A.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8 . 1980年前后,广西宜山县等地的村民自发召开村民会议,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制定了村规民约,负责全村的公共事务。村民委员会被写进1982年宪法。1998 年,我国正式颁布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代替了10年前通过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这表明(     
A.政府主持基层民主选举工作B.依法治国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C.改革开放导致民主制度完善D.村民自治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9 . 1989年,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行政诉讼法》后,随着“民告官”的合法化,“一把手”“行政首长”出庭日益成为常态。这种现象(       
A.反映出官民矛盾有所缓和B.表明政府执法权力受到人民限制
C.使平民利益受到法律保障D.利于国家推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10 .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法律),惧民之有争心也……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乱狱滋丰,贿赂并行,终子之世,郑其败乎!

——《左传·昭公六年》

材料二   安陆应城县人张江陵与妻吴氏共骂母黄令死,黄忿恨自经死,已值赦。案律,子贼杀伤殴父母,枭首;骂詈,弃市。妇谋杀夫之父母,亦弃市……詈之致尽,理无可宥,江陵虽遇赦恩,故合枭首。妇本以义,爱非天属,黄之所恨,情不在吴……吴可弃市。

——整理自程树德《九朝律考·晋律考》

材料三   1982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对1978年宪法做重大修改。此次修宪,比较彻底地剔除了“文化大革命”给政治制度留下的影响,成为迄今为止所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法律框架。

八二宪法一是扩大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二是强化了民主与法制建设,首先表现为健全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是贯穿改革开放精神,四是重视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与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其主要观点及理由,结合所学指出该言论所针对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判断,张江陵与妻吴氏所判刑罚哪个更重?结合所学,指出其量刑的原则和这一时期法律的重要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1982年宪法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重要进展,分析1982年宪法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