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民主建设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下列是我国农村和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变化表。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开始年份1953年1966年2010年
城乡比例1∶81∶41∶1

A.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发展中完善B.城市代表的比例呈不断下降趋势
C.农村代表的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D.农村和城市的人口总数已经相等
2 .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摘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主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大成就。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
2019-08-1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十五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民主化道路的选择是近代以来大多数国家探索的重要主题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有的真正才能。”

——摘编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   在选任政府方面,不管我们的宪法在理论上授予维多利亚女王多么大的自由,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

——摘自英国法律人士的评论


(2)材料二反映出英国实行哪一种政体?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英国是如何“选任政府”的?

材料三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采取了通过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形式对新成果、新兴资产阶级政权进行维护和保障,并大量采纳和借鉴西方宪政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

——摘编自王熙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施受挫原因分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价值。

材料四   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党内民主更加广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面展开,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民族宗教工作创新推进。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哪些基本制度?综合以上材料,分析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总体趋势。
4 . 政治民主化是现代政治发展的趋势和重要环节,现代中国政治民主化有着自身发展的历史性、现实性和前瞻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地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ꞏ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二   在“一届政协”的政治架构下,一方面正如亨廷顿所说的,“一个现代化政治体系的安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实现了大国秩序的重构,推进了国家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政治体系的良性运转;另一方面则基于其政治系统的巨大包容性而实现了中国革命力量的大联合、大团结,并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国家的巨大热情,使得建国初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究其原委,“一届政协”是发端于西方的共和政体在中国的实现形式,它根植于中国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之中,在现代国家政治建设中凸显中国气派、民族神韵,具有极强的容纳性与适应力。

——覃敏健《试论“一届政协”的历史方位》

材料三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决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建设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现代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建立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创立的一项什么制度?结合所学,指出该制度有何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3-2009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名额是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的原则分配;2010年,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修改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应选名额所代表的人口数不再有城乡差别。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改革开放的深化推动民主政治发展B.新时期农村人大代表比例明显减少
C.人口流动的频繁倒逼选举法的改革D.民主政治促成了城乡一体化的实现
6 . 论述题。

材料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l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材料三   历史学家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广义的现代化主要是指自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引起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适应性变化的大趋势;具体地说,这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推动力,实现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可见,现代化是以科技为动力,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为核心,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阅读上面三段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论述近代中国人民努力实现民族独立和复兴、积极探索政治民主化道路的艰难历程及对你的启示。(要求:表述逻辑清晰;表达完整;史论结合。)
2020-04-22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如表格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年计(规)划编制的决策类型变化表,它反映了我国
决策类型五年计(规)划决策主体决策方式
“一言堂”决策“三五”(1966—1970)“四五”(1971—1975)国家主要领导人个人决策
咨询决策“七五”“八五”“九五”政府内部+外部精英集体决策、程序化决策、协商决策
程序化决策“十五”、“十一五”政府+外部精英+公众集体决策、程序化决策、协商决策

A.人民民主遭到一定的削弱B.基层民主体系的不断发展
C.社会主义民主的日臻完善D.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力减弱
2019-12-14更新 | 260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时(建国初期)中国国民文化水平还比较低,选举投票、举手等多种表决形式还只能是“形式主义”的,长时期内没有实现城乡同比例选举。1979年选举法规定直接选举扩大到县一级,在投票方法上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制;1995年对人大选举法进行修改,规定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中,农村和城市所代表的人口比例数由过去的8:1修改为4:1,2010年3月,人大选举法正式确定了城乡同比例选举。

——陈晓丹《代议制视角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则解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选举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举制度变化的原因。
9 . 福保村是云南省小康示范村。村民杨明在2000年通过直接选举成为一村之长,村民委员会主任。杨明说:“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你得更对百姓负责。”材料表明
A.新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
B.村委会主任只需对广大百姓负责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
D.我国民主性质由此发生重大变化
2019-02-06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美国1787年宪法经历了200多年,共有27项修正案;而我国1982年宪法却已经有31项修正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十五条修正案【1870年】

第一款合众国公民的投票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曾被强迫服劳役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或限制。

第十九条修正案【1920年】

(一)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或限制。(二)国会有权以适当立法实施本条。

材料二长时期的实践证明,1954年宪法是一部比较好的宪法。当然,那时以来,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1954年宪法的基础上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丰富经验,继承和发展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既考虑当前的现实,又考虑发展的前景,以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1982年宪法今后一个字都不要改,若要修改完善,最好是采取宪法修正案的方式,这是借鉴美国修改宪法的办法。自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以来,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开放不断扩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先后四次对它的部分内容做了修改、补充,采取的都是修正案的方式。

——摘编自杨景宇《回顾彭真与1982年宪法的诞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优点和不足。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定1982年宪法的主要条件。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82年宪法及其“修正案”的主要贡献。
2019-01-1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卷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