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和而不同·美美与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古代先哲们的和合文化精神和博大的包容精神,并将其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机结合,具体运用于中国统一战线的伟大实践,确立了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求同存异。

早在1942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党的文艺工作者首先应该在抗日这一点上和党外的一切文学家、艺术家(从党的同情分子、小资产阶级的文艺家到一切赞成抗日的资产阶级、地主阶级的文艺家)团结起来。”真正使求同存异原则名扬天下的,是周恩来19554月在万隆会议上的即席发言。周恩来在发言中开宗明义地郑重申明,“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邓小平运用求同存异原则提出“一国两制”,和平解决祖国统一问题。

——摘编自孙信、李健《求同存异原则测源)

材料二   我们应该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平等相待,既把自己发展好,也帮助其他国家发展好。大家都好,世界才能更美好。

——习近平《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求同存异“思想的理论来源?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万隆会议“以及“一国两制“中“求同存异”原则下的“同”与“异”。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求同存异”思想的当代价值?
2021-02-01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

——摘编自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

材料二     1924年11月,孙中山在日本的演说《中国内乱之原因》中说:“说到和平统一,是我在数年前发起的主张。不过那些军阀都不赞成,所以总是不能实行这种主张。这次我到北方去,能够做成和平统一,也未可知。不过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孙中山始终把武装斗争视为达到国家统一应采取的主要方式。为实现国家统一,孙中山一生都在不断与各派势力作斗争。在坚持武力统一的同时,孙中山从未放弃过和平统一的努力。

——摘编自王建《论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此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实践其思想的表现。
3 . 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见中外记者时说:“我讲一个故事你可以告诉台湾同胞。在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温总理想以此画说明
A.台湾那一半画应早日送归大陆合二为一
B.期望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实现
C.保护好传统艺术品是我们的责任
D.《富春山居图》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