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等,“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自此,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各个朝代,强化中央集权成为历史发展总的趋势,“事在四方,要在中央”成为共识。秦汉建立的中央集权制顺应了国情,行之有效,突出体现为中央有权威,从而为国家统一、民族融合和社会发展稳定提供了制度保证。在“大一统”这一总目标下,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互为一体,历代“夷夏之防”与“华夷一体”实为一体两面的关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大一统”观念为中华各民族所接受。先秦儒学经董仲舒改造,倡言《春秋》大一统思想,与强调皇权至上、强化统一国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最为合拍,迎合了政治需要。儒学从此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和文化主脉,顺应时势,不断发展创新。

——摘编自华奥《多维角度理解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治理理念》

材料二   清朝在疆域全盛时设有25个一级政区和内蒙古的盟、旗。西南几省少数民族地区承袭元、明遗留下来的土司制度,雍正时陆续实行改土归流政策。设置西藏办事大臣,涉及到国家主权的重大外部问题,均由大臣处理并上报朝廷决定;而内部则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大臣系统不加干涉。

——摘编自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材料三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全面把握两岸关系时代变化,丰富和发展国家统一理论和对台方针政策,推动两岸关系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提供了新时代做好对台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确立了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的基本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两岸政党党际交流。并强调:“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大陆实行卡式台胞证,实现福建向金门供水,制发台湾居民居住证,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同等待遇。

——摘编自国务院新闻办《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的主要治理理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期大一统国家治理的特点及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积极推进对台工作的重要举措,并分析阻碍台湾回归祖国的主要因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宋光宇《台湾史》

材料二   台湾作为我国 东部海防的屏障,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清代以来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海防未予足够重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军闯入基隆港,重炮轰击沙湾炮台;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翌年,法军进攻台湾;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面对列强的侵略,台湾军民奋起反抗。在鸦片战争中,台湾军民的抗争,有力地配合了祖国大陆的反侵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军民掀起反割台斗争。此后,在日本统治台湾的50年里,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从未停止过。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0月25日,台湾光复。

——摘编自周文顺《近代反侵略斗争中的台湾与祖国》

材料三   台湾问题事关中 国核心利益和中国人民民族感情,不容任何外来干涉。新时代是中华民族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也是两岸同胞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只要我们和衷共济、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未来,就一定能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对台湾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台湾受到侵略的背景及台湾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解决台湾问题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识。
2022-01-19更新 | 19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七)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全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和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共同努力下,19458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0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公会堂举行。陈仪代表中国政府在受降仪式上郑重宣告:“从即日起,台湾和澎湖列岛正式归入中国版图,该区一切土地、国民、政事皆归中国主权之下。”台湾著名作家吴浊流说:“五十年的皇民化运动,只不过一天就给一笔勾销了。”

——摘编自刘中威、齐雪《台湾同胞抗日五十年简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台湾光复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台湾光复历史意义。
2021-12-0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百师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三)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87月开始,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常一日数电向华盛顿报告中国国民党政权即将瓦解的种种征兆,主张美国政府“放弃援蒋”;同年9月,在乔治·凯南的主持下,美国务院政策设计室制定的《重审并制定美国对华政策》指出,在中国内战中支持蒋介石的政策虽可理解,但不是好的外交政策,美国援蒋不可能扭转中国内战结局,应设法从对蒋政权及其败退到台湾所承担的责任中“解脱出来”。这被杜鲁门批准成为正式的对华政策。19502月,美国认为其“在世界各地均受到苏联势力的威胁”。19505月,美国驻远东部队司令首次提出台湾是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应对台湾予以保护。迈克阿瑟的这份意见书还没有来得及呈交,朝鲜战争就爆发了。紧接着,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美国逐步走向对新中国实施全面遏制和孤立政策的道路。

——摘编自赵辉兵、谢振玲《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对台湾的政策》


(1)根据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对台湾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对台湾政策变化的影响。
2022-05-23更新 | 150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满洲里市2022届高三三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它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所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的成功,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拓宽了视野,为中国的进步潮流开启了闸门。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材料二辛亥革命的参与者,共产党人林伯渠,后来在回顾自己的思想历程时说:“辛革命前觉得只要把专制推翻便可以天下太平,革命以后经过多少挫折,自己所追求的民主还是那样的遥远,于是慢慢地从痛苦经验中,发现了此路不通,终于走上了共产主义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经验,在革命队伍里是不缺少这样的人的。”

——摘自林伯渠《在苒三十年》

材料三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对辛亥革命纪念意义的挖掘。1991年10月10日,为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辛亥革命是我们共同纪念的日子,孙中山先生是我们共同敬仰的伟人,统一祖国是我们其同盼望的目标,中华强盛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理想,有什么理由不合作,不统一呢?”

——摘自《继往开来,振兴中华—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如何“为中国的进步潮流开启了闸门”。
(2)材料二中“此路不通”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述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关系。
(3)为实现材料三中“我们共同盼望的目标”,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方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纪念辛亥革命具有什么样的时代内涵?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台湾地方,北连吴会,南接粤峤,延袤数千里,山川峻峭,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况昔日郑逆所以得负抗通诛者,以台湾为老巢,以澎湖为门户,四通八达。今地方既为我得,在官兵,星罗棋布,风期顺利,片帆可至,虽有奸萌,不敢复发。

——摘编自施琅《恭陈台湾弃留疏》

材料二   当初(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一国两制”政策,可以很容易地用来为香港问题提供框架。如果在安抚港人方面取得成功,这甚至可能有助于减少台湾民众对统一的恐惧。“一国两制”使香港重新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尽管它保留了另一种制度。

——摘引自【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台湾收复之于清朝的战略意义,结合所学,指出台湾收复后清朝对其建设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分析香港“重新成为中国的一部分”的国内意义,概述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陆为“减少台湾民众对统一的恐惧”所做的努力。
2022-04-15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匡天下。

——孔子《论语·宪问》

天下“定于一”

——孟子《孟子·梁惠王上》

四海之内若一家。

——荀子《荀子·王制》

材料二

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发布了重建布达拉宫的差役令,……红宫最大的宫殿就是五世达赖喇嘛灵塔享堂——司西平措殿,殿四周绘满了绚丽多彩的壁画,描绘西藏历史上卓越政治家五世达赖喇嘛的终生事迹,其中在北京朝觐清顺治皇帝的宏大场面被画在突出的地位。这是一幅系列壁画,有其“起程”“征途”“进京”“觐见”“赐宴”“游乐”“观剧”“说法”等各项活动和顺治皇帝派大臣霞古达热康迎至青海,赏赐乘坐金顶黄桥入都等欢迎场面。壁画藏文题记中这样描述道:五世达赖喇嘛“远离圣驾之前,下马徒步”,“皇上于十步远外下舆,执手问候”,绘声绘色地记录了这次极为重要的政治事件。

——摘编自郭卫平《从布达拉宫看西藏地方与祖国的关系》

材料三 割台消息传至,台人“奔走相告,聚哭于市,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声称“誓不从倭”。五月底,日军自基隆东北登陆,台湾义勇屡歼日军。十月二十一日,日军入台南。“不及万人的义勇军及黑旗军对抗数万人,明知势不相侔,仍能喋血奋战四月有余。日军初以唾手可得台湾,及遭到勇猛抵抗,伤亡惨重,乃肆行屠杀,抢掠奸淫,所至人亡家破。台湾虽然沦陷,台人仍然不屈,在日本统治的半世纪中,台人的反日运动,始终未曾停止。”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979年,邓小平在元旦讲话中申明了收复台湾的重要性。几天后,他对参议员萨姆·努恩率领的美国参议院代表团说,中国不排除使用武力收复台湾,否则就等于捆住自己的手脚,使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变得不可能。……1980年,邓小平在说明未来十年的主要目标时,再次将统一台湾作为目标之一。在与美国进行关系正常化谈判时,邓预期台湾将在几年内回归大陆。……历史上的先例也为邓小平提供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希望。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1)依据材料一,概括他们思想的共同之处,指出这一“共同之处”在董仲舒思想中的体现。
(2)用一句话说明布达拉宫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达赖与顺治帝的关系,并以布达拉宫所藏文物说明西藏历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选择作答:①结合材料和所学,写出反割台斗争中的义军首领。从维护国家主权的角度,分析台湾人民坚持斗争的意义。②写出大陆首次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及其内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邓预期台湾将在几年内回归大陆”的有利因素。
2022-04-2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4月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寻找通往伟大复兴光明道路的脚步从未停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无限光明、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次鸦片战争,洋人已让满清士大夫们饱尝到了“利器精兵,百倍中国”的厉害。自强之计,首重武备,这是当时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少数先知先觉者的共识,发展军工转而促生洋务派对教育的关注,由教育再及于民用工业之建设。但数十年的洋务运动千头万绪,牵连甚多,洋务派未尝拿出一个全盘计划,而是在摸索走向近代化的路上“前进一步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以后,又必须更进一步”。

——邵达《华夏史录(下)》

材料二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

各野战军全体指挥员战斗员同志们,南方各游击区人民解放军同志们:

由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团和南京国民政府的代表团经过长时间的谈判所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已被南京国民党政府所拒绝。……我们命令你们:(一)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

材料三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我们推动实现一九四九年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晤、两岸领导人直接对话沟通。……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祖国完全统一的时和势始终在我们这一边。

今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洋务派推行“洋务新政”的目标,分析“洋务新政”的意义与失败的必然性。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发布的历史背景,指出这一命令发布当天所采取的军事行动,并简述这一军事行动的主要成就。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写出“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指出为“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所颁布的法律。祖国完全统一的势始终在我们这一边,请从经济保障和民心所向的角度加以简要说明。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关键的台湾问题上,中方首先要求美方明确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方草案开始根本不提此事,只强调台湾问题应“和平解决”。虽然中方强烈坚持,美方总是不愿直截了当地写上这句话。经过相当长时间的交锋,才谈成了那句后来广为人知的、绕圈子的表述:“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是“认识到……”,不接受更明确的“承认”一词;“认识到”在英文本中用“recognize”,还是“acknowledge”,也磨了许久。

最为关键的关于“美国自台湾撤军”一句,到了最后一天,中方坚持“本着这一希望”的连接措词。基辛格又提出了尼克松本人的建议,仍坚持用“基于这一前提,美国展望”自台撤军的提法。中方坚决不同意。磨到了当天深夜,双方才达成妥协,同意用“考虑到这一前景”这一较弱的说法。这一天乔冠华、基辛格会晤了4次之多,基辛格还单独约晤周恩来两次。乔冠华和基辛格都是风格独特的外交家,谈起来唇枪舌剑,火花四溅。走到边缘时,乔冠华会以“不要公报也可以”来施压,基辛格则往往面红耳赤,强压怒火,把铅笔咬在口中或摔在桌上,但双方都没有拍过桌子。

——赵稷华口述、刘火雄整理《改变世界的“上海公报”是怎样谈成的》

材料二   2021年11月16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视频会晤。……习近平阐述了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习近平强调,台海局势面临新一轮紧张,原因是台湾当局一再企图“倚美谋独”,而美方一些人有意搞“以台制华”。这一趋势十分危险,是在玩火,而玩火者必自焚。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历届美国政府对此都有明确承诺。台湾问题的真正现状和一个中国的核心内容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国实现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我们是有耐心的,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如果“台独”分裂势力挑衅逼迫,甚至突破红线,我们将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

——摘编自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公报”谈判过程中充满艰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谈谈此次中美元首视频会晤的意义。
2022-02-1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A佳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不满足自己的封号,纷纷改称“王”。一些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开始对本国的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或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统一天下。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也渴望统一。

——摘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

材料二   2015117日,在新加坡进行了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双方重申“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

——摘编自百度百科·习马会

材料三   独立之初的美国名义上是一个国家,但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所谓的邦联。国家无权征税,也不掌握军队。各州的权力很大,有权征兵、征税和发行货币,财政政策更是各行其是。人们认识到,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建设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国家。

——摘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

材料四   共同体的目标应是:通过共同市场的建立和各成员国经济政策的逐步接近,在整个共同体内促进经济活动的和谐发展,不断的均衡的扩展,日益增长的稳定,生活水平加速提高以及各成员国间越来越密切的关系。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1)根据材料一,分析秦国能完成统一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2)“九二共识”的内容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
(4)依据材料四,分析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作用。
2021-08-1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6年高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