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2 道试题
1 . 党和国家领导人陈云指出,衰退下的通货膨胀是目前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现象。过去我们对外贸易百分之七十五面向苏联、东欧国家,百分之二十五面向资本主义国家。现在反过来了,这个趋势是定了。因此我们要加强对资本主义的研究。“这个趋势”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中国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关系改善
C.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D.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改革的失败
2019-05-09更新 | 264次组卷 | 5卷引用:2019年8月22日《每日一题》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 近现代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
2 . 下图为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的议案中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下列对图中支持中国票数增长这一结果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B.中国正式成为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力量
C.亚非拉国家逐渐成为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力量
D.中国彻底打破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外交僵局
18-19高一·全国·期中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2年尼克松的访华预示着二十多年对抗时代的终结。之后访华的美国总统都在与尼克松的遗产作斗争

——引自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杂志2009年11月20日文章《从奥巴马访华看中美媒体报道差异》

材料二   在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公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曾暗示,15~20年后,中国有可能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那么,在美国公众看来,20年后中国会不会从“问题”发展成为美国的敌人?在多博研究会组织的一系列座谈中,仅有12%的人认为中国20年后会演变成美国的敌人,10%的人认为中国将会是朋友。47.5%的人认为中国可能“仍然是个问题

——引自《环球时报》2001年11月23日第八版《美国人看中美关系》

材料三   对2009年11月16日至18日奥巴马访华成果,美国人的结论要阴暗一些,这也许反映了国民对于美国的决心以及与中国关系的焦虑。尽管媒体报道了幕后艰难的人权问题会谈,但是有几家报纸仍对这次访问模糊不清的成就和没有回答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旧金山纪事报》的评价是简洁而无情的:“这谈不上是震撼世界的三天。”对于那些寻求进行改变世界的访问的人来说,尼克松的幽灵看起来仍在北京徘徊。

——引自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杂志2009年11月20日文章《从奥巴马访华看中美媒体报道差异》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认为“1972年尼克松的访华预示着二十多年对抗时代的终结”的理由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的遗产”、“尼克松的幽灵”是指什么?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1972年以来中美关系发展的核心趋势。根据材料提炼导致这一趋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19-02-1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期中检测卷-2018-2019版历史创新设计课堂讲义同步系列(人民版必修1)(通用版)
4 . 睦邻友好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础。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地惠及周边国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二 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止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救邻即是自救,保卫祖国必须支援朝鲜人民。
——《中国各民主党派关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联合宣言》
材料三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材料四 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就指出:中日两国之间,“不但人民要往来,人民还要影响政府,改变政府的态度,两国才能友好”。
——《周恩来外交文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必须一边倒”的原因。
(2)结合近代有关史实,说明朝鲜存亡与中国安危的关联性。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的原因。
(3)指出材料三所体现的外交思想
(4)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对日外交的方针。20世纪70年代促进中日建交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时外交政策的变化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5 . 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2019-01-30更新 | 2386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陕西卷)
6 . 新中国成立后,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不断增加,70年代以来更是迅速,掀起建交高潮。其主要原因是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及综合国力的增强
B.进入新时期我国调整外交政策和方针
C.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及发展
D.我国强化了外交政策的革命性
7 . 1972年,日本外交蓝皮书中提到,“中美两国由一直以来的只有‘对抗’的关系进入到包含‘对话’的共存关系”,同时“国际政治显然由之前美苏两国对抗的时代,向中美苏三国以竞争与共存、对立与对话关系为轴而转的时代移行”。由此可知,在日本看来
A.中美外交分歧渐趋消除
B.意识形态不再影响大国关系
C.日中关系改善势在必行
D.多极化趋势下保持本国中立
8 .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策略体现了政策性和原则性的灵活结合。为适应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形势,21世纪初中国政府进行的外交活动是
A.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B.参加日内瓦会议
C.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
D.举办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8-19高一·全国·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10年4月10日抵达泰国海滨城市帕塔亚,准备出席原定于11日开始的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由于泰国国内局势原因,泰国政府决定推迟会议,另择日期举行。虽然会议未能如期举行,中方仍愿向东盟国家介绍中方对加强中国一东盟合作的设想和建议。这充分表明
①中国积极营造和谐的国际环境
②中国积极推动地区和平与发展
③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开始推行地区霸权主义
④中国顺应世界经济区域化的趋势,放眼未来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019-03-0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期中检测卷-2018-2019版历史创新设计课堂讲义同步系列(人民版必修1)(通用版)
10 . 1969年,尼克松总统同法国领导人戴高乐谈及中国问题,并希望从戴高乐那里得到一些建议。戴高乐认为:如果美国开始发展同中国的关系,那么意味着中国将可能进入联合国。会产生很大的国际影响,但是他不相信这会有什么糟糕的结果。这说明
A.中国崛起改变美法外交战略
B.法国极力阻挠中美关系改善
C.中美关系事关国际格局演变
D.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已出现
2019-02-02更新 | 653次组卷 | 3卷引用:《2019年高考总复习巅峰冲刺》 专题23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