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前制定了看似矛盾,但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外交策略:联美制日,与日亲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始终秉承着北洋政府的意志,面对列强,中国代表团据理力争。巴黎和会上北洋政府本可取得众多外交成就,但为维护中国领土完整的核心利益,被迫放弃签约。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是值得肯定的,和会期间不仅没有卖国行为,反而为“外争国权”付出了巨大努力。以巴黎和会为起点,中国政府还取得了另外一些外交成果:废除战败国旧约,重订平等新约,1921年5月签订的《中德协约》是第一个明文规定无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各款的平等新约,得到了战争赔款,收回德租界;1919年北洋政府颁令,与无约国谈判时坚持平等互惠,不再给予特权,即使谈判不成,也不愿迁就;1919年12月,北洋政府与玻利维亚订约建交,开创完全平等互惠条约之先例。1917至1924年间,北洋政府与日美周旋,维护中东路区主权;驱逐旧俄势力,渐次收回中东铁路主权;随着苏维埃政权的巩固,也与之交涉,最终以条约的法律形式规定主权。

——赵志伟等《北洋政府的外交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洋政府时期外交的特点,并说明当时取得一定外交成果的原因。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国际形势发生了持续深刻的变化。在新形势下,中国外交与时俱进,应对挑战。冷战结束以后,在实践中,中国既抛弃了美苏冷战关系模式,也没有像自由主义预期的那样发生根本的身份转变,而是创造性地走上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中国将大力建设共同发展的对外开放格局,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构建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不是搞排他性、碎片化的小圈子,不会通过人民币贬值提升贸易竞争力,更不会主动打货币战和贸易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深刻变化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高飞《改革开放40年中国外交的历程与启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并谈谈你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认识。
2 .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导致这两种印象的原因分别是
A.中苏建交;20世纪70年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B.美苏“冷战”的影响;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
C.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D.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政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2019-09-27更新 | 244次组卷 | 19卷引用: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如果我们领导不力,我们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而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多极化趋势,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和历史的发展,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但也要看到,世界各种力量的发展仍很不平衡。

——江泽民《在武汉主持召开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1999年)


(1)依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世界形成两极格局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是如何应对“二战”后出现的两极对峙格局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中国采取了哪些对策应对这一趋势?
2019-08-1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16-2017学年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它要求以史料为依托,对历史重大现象、重大发展变化形成一定的认识。它不仅要求学生回答史实,还要把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阐释清楚,做到论从史出,史论之间的关系一致。

材料一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美国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曾这样评价尼克松和基辛格外交思想:“这对奇特的搭档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

——姚椿龄、杨宇光《舒曼计划及其产生的国际背景》

材料三 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幸,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竞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改善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中美关系的改善会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应如何正确认识中美关系?
(4)综合上述材料,在认识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方面,材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导致角度不同的因素有哪些?
2019-05-24更新 | 147次组卷 | 2卷引用:【市级联考】辽宁省葫芦岛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合历史试题
5 . 20世纪70年代,中国之所以能够摆脱某些大国的孤立,有效地遏制和对付苏联,部分原因就是在意识形态上冲破了与西方国家交往的障碍,抛弃了非敌即友的陈腐观念。但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却认为中国是在“向快要淹死的尼克松扔救生圈”。这表明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
A.摆脱了苏联的威胁
B.延续意识形态外交
C.拯救了美国的衰落
D.奉行国家利益至上
2018-05-10更新 | 1052次组卷 | 24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高二下学期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关于对待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态度,1949年12月,毛泽东针对缅甸要求与新中国建交的问题指出,要先谈判后建交,认为这是“完全必要的,对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都应如此”。

——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材料二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与双边互动相比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点……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采取的建交方式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特点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1960年《人民日报》中“一边倒”的使用频率:“一边倒”在1949年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到了1951年和1952年,这一词汇的使用频率不断下降,到60年代,该词汇数量上下降到个位数,甚至为零。
材料二   新中国外交的三次高潮如图所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高潮出现的原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70年代中国外交高潮的表现。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的认识。
8 . 百余年来,中国经历了从沉沦到复兴的艰辛历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 年爆发的中英战争,中国研究者一般称之为“鸦片战争”,国外学术界在评论这场战争时,有的把它说成是单纯的“通商战争”,是为了打破中国对外贸易的限制。
材料二《日本的今昔》

此画登在邵桓秋《抗建通俗面刊》上,左图的桑叶是中国,蚕是日本。
上图的鸡是中国,毛虫是日本。
注: 《抗建通俗面刊》是抗战时期重庆出版的刊物
材料三

(1)以上对1840年爆发的中英战争的哪一命名更准确地说明了战争的性质? 结合所学知识,对你的观点进行论证。
(2)结合史实,为材料二中的图片撰写说明(包括两幅图的寓意、今昔变化原因等)。
(3)结合上面材料和图片,试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建树,并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材料二日本前首相菅直人在8月15日战败纪念日重申“永不再战”誓言,就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给亚洲邻国带来的重大损害和痛苦表示“深刻反省”。明仁天皇在接下来的讲话中说:“回顾历史,我真心希望战争惨祸不再重演,我和全体国民一道,向死于战火的人们表示深切哀悼。”

—《京华时报》(2010年8月6日)

材料三在二战结束50周年的时刻,我们愿向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的受难者,表示哀悼。我们回顾世界现代史上殖民统治和侵略的种种行为,我们承认过去进行这类行为和给其他国家公民特别是亚洲人民所造成的痛苦的事实,深表遗憾。资*源%库

—日本众议员1995年6月9日《终战决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日联合声明》签署的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菅直人、明仁天皇和日本众议员1995年6月9日《终战决议》没有诚意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
材料一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表示:“美国的政策目标从长期来看,必须是结束大陆中国与世界社会隔绝的状态和使我们同大陆中国的关系正常化。”
材料二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的对外政策也相应作出了重大调整。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化得到迅猛发展,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实现材料一所述政策的变化,美国采取了哪些重大外交活动?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依据20世纪70年代我国所处外交环境的变化,分析中央作出对外开放决策的原因。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我国的对外政策作出了怎样的调整?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体特点是什么?为促进经济发展,我国采取了哪些重大的外交举措?
2016-11-18更新 | 2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2011学年辽宁省锦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