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20世纪东西方关系是决定人类安全的一对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9315日,德军占领布拉格,第二次世界大战奏响了序曲。415日,英法苏三国开始谈判。谈判中英法两国不愿意承担波罗的海国家(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的军事援助义务,只想让苏联承担波兰、罗马尼亚的援助义务。822日晚,英法苏谈判破裂。823日中午,纳粹德国外长抵达莫斯科。

——摘编自方连庆《国际关系史·现代卷》等

材料二   在克里米亚召开的会议中,美苏英三国在德国赔偿问题上,没有原则性分歧,但在赔偿数额、支付方式和期限问题上争论不休。苏联要求德国赔偿总额为200亿美元,其中一半归苏联。丘吉尔认为苏联要得到的赔款数目是异想天开。罗斯福的立场不明确,但同时认为不应该使德国人挨饿。最后,三国就德国赔偿问题没有达成一致协议。

——摘编自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

材料三   有学者指出:冷战思维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国际政治中以权势政治,甚至极端权势至上的眼界和立场来看待和对待国际事务的一种思维方式。其主要表现为:追求绝对安全,而非满足于相对安全;不能或不愿设身处地地理解对方的利益、情感和安全担忧;以“自现预言”的方式制造敌人和对敌战略规划;用“挑战史”和“谋霸史”来牵强地附会当今和未来。

——摘编自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英法苏三国开始谈判”的主要背景,概述“英法苏谈判破裂”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其直接影响。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写出“在克里米亚召开”的国际会议名称、时间。根据美苏英三国“没有达成一致”的提示,简述该国际会议对二战后国际关系新体制的影响。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两极格局解体后体现美国“冷战思维”的国际事件一例。指出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突破“冷战思维”所进行的外交政策调整,并提炼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构建大国关系框架的基本诉求。
2022-05-19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Z20名校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近代以来,中国外交风雨兼程,折射出国运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十分害怕战争继续下去,为了求得停战,决心不惜任何代价。在2月的朝会中,文廷式要求迁都再战,但很快被否决。415日,中日双方举行最后一轮谈判,其间李鸿章在枝节问题上斤斤计较不已。例如最初要求从赔款二万万两中削减五千万两;甚至最后竟向伊藤全权哀求,以此少许之减额,贻作回国的旅费。而对于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条款则无任何异议。18954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在马关春帆楼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清日战争:1894-1895

材料二   197176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材料一中清政府“十分害怕战争继续下去”的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指出清政府在签订《马关条约》的谈判中基本诉求。你如何看待“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条款”?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概括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3 . 中美关系错综复杂,曲折前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年);④赞赏阶段(1937——1944年);⑤清醒阶段(1944——1949年)⑥敌视阶段(1949——)。

——袁明《备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材料二实际上,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中国很少有选择的余地。当这些年中国的内战与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扩张同时发展时,美国对华政策的全球背景变得越来越重要。……(当初)国民党领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不管他们对美国来说是多么讨厌,美国除了支持他们之外别无选择。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894页

材料三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新的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美国商品大量输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美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出至少在60亿美元以上,约占各国在华资本总额的80010,几乎垄断了中国市场。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民版)必修2

材料四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时人评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

材料五近年来中美关系大事摘录

2001年12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

2010年1月29日,美国政府通知国会,计划向台湾出售总值达64亿美元的武器,中国政府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

2010年4月1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会见,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并达成共识。

——材料四、五均摘编自百度文库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析指出材料一中美国人对中国形成第④阶段看法的政治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当时的世界形势分析美国“除了支持他们之外别无选择”的原因,并说明这种“支持”对中国政治、经济的影响。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你是如何理解“尼克松改变了世界”和“世界改变了尼克松”这两句话的含义的?

(4)根据材料五指出,近年来中美关系表现出怎样的态势?反映了当今国际形势具有什么特点?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七二年,是调整国内各项政策的一年,也是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的一年。这一年,面对风云变化的国际形势,毛泽东和周恩来审时度势,运筹帷幄,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实现了国家对外关系的前所未有的突破。-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一日中午,尼克松总统和夫人、国务卿罗杰斯和总统助理基辛格一行抵达北京机场。周恩来、叶剑英等到机场欢迎。二月二十七日,中美联合公报终于谈定。二十八日,公报在上海发表。

——逄先知《毛泽东传》

材料二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中国开始把精力转移到国内建设上来,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也出现了有利于和平的变化。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与印度、缅甸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派出代表团参加了日内瓦会议,促成了印度支那停战协议的达成。

——夏莉萍《当代中国外交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1972年我国在外交上作出的重要决策及尼克松访华和上海公报发表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日内瓦会议召开的时间。概述中国成功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这个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这些独创性理论成果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材料三   回顾联合国宪章的原则,考虑到,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权利对于维护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组织根据宪章所必须从事的事业都是必不可少的,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节选

2016年9月11日,第7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联合国与全球经济治理”决议,把中方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纳入其中,要求各方本着这一原则改善全球经济治理,同时重申联合国应本着合作共赢精神,寻求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共同之策。

——央广网:中国之声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独特地位,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角度,简述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毛泽东同志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一次结合”而开创的革命道路,概述“第二次结合”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并概括两次结合所体现的思想精髓。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归纳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的核心内容,并分析联合国通过这一决议的历史背景。②指出中国政府在“三共”理念指引下提出的国际合作倡议,并分析联合国大会吸纳中国的“三共”理念体现了中国政府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怎样的重要作用?
2022-05-18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万隆会议唤醒了亚非人民的“亚非意识”。亚非国家对当时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危及世界和平的状况十分担忧。在万隆会议上,亚非领导人阐述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可以平衡大国力量,进而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这一思想成为不结盟运动的理论基础,万隆会议也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起源。万隆会议的第二年,埃及、印度和南斯拉夫三国正式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上述三国加上印度尼西亚发起召开了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成为国际关系中一支异军突起的力量。

——曲星《万隆会议的精神遗产》

材料二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多边外交活动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多边外交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中国在加强同联合国的关系的同时,与全球性国际组织如WTO和地区性组织和会议如欧盟、东盟、APEC等加强了联系,对第三世界的一些组织如不结盟运动、非盟、阿盟给予了积极的支持,还加入了一系列国际多边条约机制。中国多边外交的内容涉及政治、安全、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

——覃辉银《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多边外交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并说明不结盟运动的宗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外交活动的变化。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多边外交与不结盟运动的相同点。
2022-03-1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春季班)历史试题
7 . 依据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探索中仍取得伟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共八大开幕词中,毛泽东指出:“我们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他还讲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至理名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确如毛泽东所言,中共八大深入总结了七大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全面展开了以《论十大关系》为开端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确立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完成新的历史任务应采取的各项重大方针和政策,为指导全党全国人民独立自主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引自卢洁《中国梦 ·复兴路》

材料二   针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毛泽东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这一理论对中国七十年代的外交政策有指导作用,概括起来说,七十年代中国外交政策基本内容是:第一,一条线一大片即实行反对两霸、侧重反对苏联霸权主义、建立国际反苏阵线的方针。中国坚定地站在第三世界的立场上,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合作,联合第二世界,共同反对苏美霸权主义行径,特别是反对苏联的侵略扩张,消除苏联对中国的威胁。“一条线”,即沿苏联周围,从中国经日本,到中东,到西欧,南到大洋洲,最后到美国这一条线:“一大片”,即这条线周围的国家。第二,“左、中、右都让来”,大力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广泛建立外交关系,加强国际交往与合作,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摘引自罗恩立《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并概述大会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主要表现,并阐释1949-1976年这一时期伟大建设成就的深远影响。
8 . 新世纪之初,中国迎来诸多机遇。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同一年,在某次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中国提出:“加强合作,使各成员从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中受益,是亚太经合组织应为之努力的目标。”会后,发表了《上海共识》等文件。结合所学,以下说法最为正确的是
①会议的召开地在中国上海                    ②同年中国推动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③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④会议在经济全球化加快的背景召开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21-04-02更新 | 265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9 .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首次通过视频方式召开。关于这一组织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堪培拉
B.反对单边行动和集体行动相结合
C.是中国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的实践
D.中国于2001年成功加入
2021-03-05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10 . 一战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几经沉浮;近年,中国不断在国际舞台上阐明主张、提出方案、贡献智慧,中国外交在理念和实践上不断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出席巴黎和会本身,中国已经部分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新形象,并且参与了世界新秩序的创建……不签署凡尔赛和约,从而迫使全世界关注中国的状况,并为山东问题在 1921-1922 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顺利解决奠定基础。

——徐国琦《中国与大战》

材料二   中印两国的谈判在今天,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我们说过要在一九五三年开始这一谈判,现在实现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两个大国之间,特别是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

——《周恩来选集》下卷

材料三   1984年5月,邓小平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这一政策与过去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是“真正的不结盟”。不结盟的外交战略的含义大致有两方面的内容:①中国不依附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也绝不同他们任何一方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不参加任何大国组织的军事集团,我们也不搞等距离外交或外交平衡术。②中国不打牌,“不搞政治游戏”。

——《新中国外交战略的演变:从结盟到不结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在华盛顿会议上是如何解决山东问题的?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原则”。与建国初的政策相比,这一原则有什么发展?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实行不结盟的背景,并列举在新时期取得的外交成就。
2020-12-01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