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197176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   据新华网报道:当地时间201592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习近平就下阶段中美关系发展提出重要建议,强调要推动中美关系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奥巴马表示,两国在很多问题上有共同利益,在诸多领域合作取得重要进展,愿同中方就相关问题保持密切协调。双方同意继续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时的对华政策。为此,中国政府基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在外交方面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方针?
(2)据材料一、二,在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3)据材料二、三,归纳影响中美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影响战后中美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治兵然后可言息兵,讲武而后可言惬武”“有各则制人,无各则制于人”早已成为古人的思想共识并成为寻求国家长治久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中国古代地缘安全环境自成体系,具有相对的封闭性。中原农业文明高度发达,掌握的经济、文化资源比周边地方雄厚,对边疆游牧、渔猎民族产生强大吸引力,从而增强了“中华一体”的国家安全目标观,也导致了安全的威胁主要体现政治领域,尤其体现在军事斗争中,这也使中国古代战略学家与历代王朝均认识到治国安邦、抵御外侮的基石是增强国家实力。中华民族生存圈边缘的山脉、大漠和海洋,形成中国古代中原王朝的天然国家安全防御屏障,农耕文明的生存条件相对优越,生活方式相对稳定,实行自给自足的经济原则,较难产生强烈的扩张动机。中国古代为抵御外敌的侵犯,巩固边防海防,修筑了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国防工程,如城池、长城、京杭运河以及海防要塞等防御性工程,这体现了古代中国安全战略文化本质上是防御性的;中国传统“和合”地缘文化特别强调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和”,秉承“协和万邦”的文化理念,重视国家关系的和谐,主张对外关系要行“王道”,对战争,在“和合”地缘文化的影响下,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朝贡体制逐渐形成。

——尹朝晖《中国古代国家安全战略思想的借鉴价值》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我国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安全形势,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历代领导人的国家安全观,提出了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的新时代总体安全观。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务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传统安全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时代国家安全观与我国古代传统安全观相比较所呈现的变化,并分析新时代国家安全观形成的历史背景。
2022-01-06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进步的外交理念是支撑外交发展的基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印两国的谈判在今天,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我们说过要在一九五三年开始这一谈判,现在实现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两个大国之间,特别是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

——《周恩来选集》下卷

材料二 在1969年8月的一次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会议中,尼克松决定表态。他提出了当时令人震惊的说法,他说,当前苏联对美国来说更为危险.熟悉尼克松思路的人都应该猜得到,在中国问题上,地缘政治超越了其他考虑.在秘密访问7个月后,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在一个阴冷的冬日抵达了北京。

1969年,当毛泽东的外交政策即将发生重大转折时,四位元帅(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奉命总结各项策略选择。他们在向毛泽东陈述为何需要与中国当时的死敌——美国打开关系时,就引用了《三国演义》的内容。……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的冲突中,毛泽东和他的左膀右臂们使用“防止战略包围"这个围棋的概念来看待中国所面临的威胁。

——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原则”。与建国初的政策相比,这一原则有什么发展?有何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70年代初美国改善与中国关系的史实,分析中国欲与美国“打开关系”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依据。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开展外交活动的基本理念。
4 . 国家安全观从古到今一直在国家建设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家安全观念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闪烁着智慧光芒,在推动和维护中华文明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材料一:“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治兵然后可言息兵,讲武而后可言偃武”“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早已成为古人的思想共识并成为寻求国家长之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中国古代地缘安全环境自成体系,具有相对的封闭性。中原农业文明高度发达,掌握的经济、文化资源比周边地方雄厚,对边疆游牧、渔猎民族产生强大吸引力,从而增强了“中华一体”的国家安全目标观,也导致了安全的威胁主要体现政治领域,尤其体现在军事斗争中,这也使中国古代战略学家与历代王朝均认识到治国安邦、抵御外侮的基石是增强国家实力。中华民族生存圈边缘的山脉、大漠和海洋,形成中国古代中原王朝的天然国家安全防御屏障,农耕文明的生存条件相对优越,生活方式相对稳定,实行自给自足的经济原则,较难产生强烈的扩张动机。中国古代为抵御外敌的侵犯,巩固边防海防,修筑了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国防工程,如城池、长城、京杭运河以及海防要塞等防御性工程,这体现了古代中国安全战略文化本质上是防御性的;中国传统“和合”地缘文化特别强调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和”,秉承“协和万邦”的文化理念,重视国家关系的和谐,主张对外关系要行“王道”,反对战争,在“和合”地缘文化的影响下,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朝贡体制逐渐形成。

——尹朝晖《中国古代国家安全战略思想的借鉴价值》

材料二: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我国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安全形式,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历代领导人的国家安全观,提出了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的新时代总体安全观。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传统安全观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时代国家安全观与我国古代传统安全观相比较所呈现的变化,并分析新时代国家安全观形成的历史背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掀开了中美两国直接贸易史的第一页。在此贸易阶段,是以互惠互利、以物易物为主,美国输往中国的主要商品有皮毛、人参和棉花等特产和原料,而换取中国的茶、丝和土布等初级产品。……当时的中美贸易,中方一直处于出超地位。美国为补偿这一贸易差额,先是用白银,其后用英国棉布,最后乃至走私鸦片。这也就是说,中美贸易关系开始由对等互惠的关系向不对等方面倾斜。……19世纪后半叶中国对美有限的制成品输出日渐缩减,原料及半制成品输出则不断增加,从而使中国逐渐地成为美国工业化产品的原料市场。相反,美国对华出口的初级产品显著减少,而钢铁、机械、煤油等制造品增加十分迅速。从1895年开始,中国对美贸易由出超转为入超

——《中美贸易:历史反省与未来展望》

(1)根据材料一归纳18世纪到19世纪末中美贸易的变化,从美国的角度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据统计,从1941年5月至战争结束,美国对华输出的租借物资及劳务总计约为8.46亿美元,其中枪炮弹药、飞机、坦克、车辆、船舰及各种军用装备价值为5.17亿美元,其余基本为工农业商品和各类劳务开支

——《美中关系白皮书》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简要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1972—1985年中美贸易额变化情况表

年份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
1972年6032
1975年304156
1980年3,7551,059
1985年3,8553,840

(3)概括1972年-1985年间中美贸易的状况,说明变化的原因。

2017-07-0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6 .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口、九江收回英租界是中国人民第一次依靠自己的力量夺回租界的重大胜利,具体史实如下:

192679月,北伐军进入湖南后,英军抵抗北伐军,制造万县惨案,激起人民极大愤慨。

1226日,中共党员李立三领导汉口群众举行反英大会,要求国民政府立即收回租界。

192713日,群众为国民政府迁都武汉举行庆祝活动。英军干涉集会,制造“一三”惨案。中共当晩提出请国民政府收回汉口英租界、抵制英货等要求。

14日,湖北省总工会、省农民协会、省学生联合会等200多个团体代表举行联席会议,提出了请国民政府收回英租界等八项决议。

15日,中共领导武汉三十余万群众举行反英大会。会后,爱国群众控制汉口英租界。

1月6日,九江群众占领九江英租界。随后全国形成了反帝斗争洪流。共产国际、苏联政府及英、日、美等国工人阶级也通电表示支持中国的斗争。

219日和20日武汉国民政府和英国谈判,收回汉口、九江的租界。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以下是新中国新增建交国数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口、九江成功收回英租界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中任选一次,分析高峰出现的原因。通过比较新旧中国的外交,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2022-03-0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A佳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在整理归纳中国近现代外交关系史时,某生粗略地绘制了一个两国关系发展趋势图,该生试图揭示的是
A.中英关系趋势B.中美关系趋势
C.中苏关系趋势D.中日关系趋势
2020-09-01更新 | 214次组卷 | 24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高考补习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管制或分区占领。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国和奥地利那样行动。
——《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
材料二   ……美国首先是一再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并将已拆迁的工业设备全部发还日本。同时,美国还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
材料三 在资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在本国的无限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行自己的资本输出,其资本输出的增长速度比美国要快的多。它的资本也大规模地流向美国国内……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在1960年时还微不足道,1970年也只有2.3亿美元,1980年时就达到了42.2亿美元。
——《20世纪世界史》
材料四 中曾根内阁(1982—1987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是中曾根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和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或“国际国家”)的国家发展目标。
——《日本史》
材料五 据美国《市场观察报》2010年11月13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13日在横滨与日本首相菅直人举行了会谈,重申美日同盟关系,并称我们始终不遗余力地维护艾森豪威尔总统很久以前阐明的那种精神,即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还称赞双方关系是 “两国安全与繁荣的基础”……
——腾讯新闻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结束到 50年代初期美日关系特征的形成原因。
(2)据材料四,指出日本20世纪80年代对外政策的变化,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这种变化对当时国际关系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关系发展变化的轨迹。据此,你认为影响国家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9 . 【新中国外交】

材料一


材料二   自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外交发生深刻变革并取得伟大成就。这40多年,中国同世界体系与秩序的关系,经历了由对立者、挑战者、革命者到跟进者、参与者、贡献者的重大变化。中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总体布局:中国率先把建立伙伴关系确定为国家间交往的指导原则,为国与国交往开辟了新路径;中国创造性地提出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为不确定性增多的世界指明了新方向。

——摘编自中国青年网《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外交的变革与成就》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59~1979年中国外交形势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变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我国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美国史书写概况(部分)

版本典型语言
《高级中学课本中国现代史》,1960美帝国主义杀害、美国攫取、美帝国主义扩大对外侵略、美帝国主义的阴谋等
《高级中学课本世界历史》上下册,19811982对一些内容描述无明显情感倾向用语,还有一些内容描述用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掌握世界经济霸权等用语,肯定美国对打败法西斯作出贡献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①、②、③(必修)》,2007大多语言叙述客观,无明显情感倾向,有开创、新变化、美国促成、美国操纵等描述

——摘编自谭小琴《新中国建立以来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美国形象研究》

材料二   《人民日报》对美报道统计


——据李黎《冷战时期中国媒体上的美国形象——以〈人民日报〉为例》

材料三   下表是美国形象在中国大陆电影中的流变(部分)

影片主要内容
《停战以后》1962年上映对美方人前虚伪卖善、人后扩军备战的行为进行交叉剪辑,谈判桌上的美方代表、女记者与后方的美国大兵构成了两面三刀的“流氓群像”
《一个美国飞行员》1980年上映首次表现了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来华助战洋人”爱普斯坦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面的美国人形象
《中国合伙人》2013年上映一方面通过“新梦想”在美国的上市,确认了美国在当前资本主义世界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又以“商业谈判”这场戏,揭示出美国“虽然表面上十分强大和傲慢,但其实已经失去往日的实力,不得不在中国的进攻之下节节败退”

——摘编自辛亚奇《单一·两极·多元:美国形象在中国大陆电影中的流变(19492019)》


(1)概括材料一中对美国形象描述的变化趋势,并结合史实指出影响这一变化的因素。
(2)如果运用材料二和材料三来说明美国形象的演变,应优先选择哪则材料?为什么?(没有理由不可)
2022-05-24更新 | 366次组卷 | 5卷引用:历史-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湖南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