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左图照片反映的是197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升起。右图为2021年中国邮政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邮票。以下关于史料的类型和价值的说法,准确的是
A.老照片和纪念邮票均属于实物史料,但二者具有不同价值
B.照片与纪念邮票进行互证,更能全面认识此重大历史事件
C.老照片比纪念邮票更能体现出中国人对此外交成果的认识
D.邮票比照片更准确反映出五星红旗首次在联合国升起的情景
2 .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之邦,大外交格局自古有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阎立本《职贡图》描绘的是唐太宗时,南洋的婆利、罗刹、林邑国来长安朝贺的景象。明韩洽诗云:“有唐贞观万国宁,殊方异域皆来庭。立本为图拟王会,诡形怪状流丹青。

——郭娟《万国来朝:《职贡图》里的大国外交》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在中国外交史上是一个极大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有很多的表现方式,其中之一是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公使们到了北京,自然要有对接机构,这就涉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另一个重大结果,即“总理衙门”。1868年2月,总理衙门任命美国前驻华大使蒲安臣出使欧美。在纽约曼哈顿蒲安臣以中国钦差的身份做了著名的演讲《勿扰她》,他提到:她现在带着你们的国际法而来;她来告诉你们,她乐意根据国际法和你们建立关系,遵守其规定,履行义务和享受权益。

——王元崇《中美相遇:大国外交与晚清兴衰(1784-1911)》

材料三   面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出现的新情况,邓小平指出:“尽管东欧、苏联出了问题,尽管西方七国制裁我们,我们坚持一个方针:同苏联继续打交道,搞好关系;同美国继续打交道,搞好关系;同日本、欧洲国家也继续打交道,搞好关系。”

——倪波《“大外交”:邓小平外交思想聚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研判阎立本《职贡图》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外交转型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外交活动的认识。
2021-06-2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巨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外交官的回忆录1955418日,由29个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参加的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419日,周总理在大会上发言,他预计的情况果然发生了。会议一开始,各国政府首脑就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发言,批评中国有侵略的野心。但周总理早有准备,他站起来发言,他庄严宣告,我们不是来万隆吵架的,而是希望找到大家能达成共识的地方,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不愿打仗,亚非各国人民应该团结一致,建设自己的国家,反对殖民主义。

最难忘的一次是196312月到1964年了月兴随周总理和陈教元帅访问亚非欧十四国。除此以外,总理还另外访问了坦噶尼喀(Tanganyika,它与Zanzibar于1964年统一后成为坦桑尼亚)、巴基斯坦、尼泊尔、缅甸和罗马尼亚等国家。通过周总理和其他国家领导人的不懈努力,中国迅速突破了外交上受孤立的局面,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1972221日,尼克松总统及其随行人员到达北京机场。尼克松清楚地了解到1954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日内瓦明确规定美国官员不许和中国官员握手的历史,所以他下定决心在公开场合纠正这种不礼貌的行为,洗刷中国人心上的阴影。他指示整个代表团,包括他夫人,都留在专机里,一直到他走下舷梯,和东道主周恩来总理握过手后才能出来。我作为用总理的指定翻译,站在总理身后,目睹了这两位领导人之间的握手。

1990428日,我和向同第三次回国休假。52日,我们应湖南省驻英国贸易代表的邀请,去湖南访问。我们去岳阳看了由英国软贷款建造的岳阳电站,并且同湖南的对外经济贸易官员多次会谈讨论如何促进湖南和英国的经贸关系。

——摘编自冀朝铸《从红墙翻译到外交官》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中国外交有哪些史料价值。
4 . 中国人的世界观古今有所不同,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如“夏”,位于宇宙模式的中心,享有号令天下的最高权威;而周围各国如“夷”,位于这个模式的边缘,必须向“中国”臣服……“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文化作为区隔“夷”和“夏”的标准……

——摘编自(宋)石介《中国论》

材料二 (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道光最初10年,“天朝”50余次,“中国”不满10次;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天朝”6次,“中国”5次;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天朝”仅1次,“中国”14次,“中国”首次超过了“天朝”。据《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记载,最初五卷中“天朝”出现约5次。至光绪年间,“天朝”已经式微,几乎不用了。“天朝”使用次数减少后,出现在史料中的自称主要是“大清国”“中国”。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清廷一些官员一方面出于对西方列强强权的义愤,力图解除不平等条款对中国的束缚,伸张自身的权益;另一方面,出于与西方国家办理外交事务的实际需要,这些官员逐渐认识到有必要了解西方在调整国际关系方面的法律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因此,力主将近代国际法引入中国……从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在接受英、法、美、俄等国公使入京设馆。作为对等性的反应,1868年,清政府向欧洲派出了第一个外交使团。1877年中国第一个驻外使节也被派往伦敦,翌年,在欧美其他国家开始设立使馆。

材料四   1949年3月5日,毛泽东说:“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 ……《共同纲领》第5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与各外国政府和人民恢复并发展通商贸易关系。”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说:“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300多年的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闭关自守只能是更加落后于世界,落后于时代。如果不开放,再来个闭关自守,50年要接近经济发达国家水平,肯定不可能。”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对宇宙和世界体系的认识。这一认识指导下的对外交往的理念是什么?结合古代中国文明发展状况分析这一认识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政府对外称呼变化的趋势。
(3)材料二、三和材料一相比较,清政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四分析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代领导人共同的世界意识。简要分析两个时代与世界融合不同状况的原因。
2021-09-30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四校(晋商四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15年9月19日,日本参议院全体会议通过了被指为“战争法案”的系列安保法案。这严重违背日本和平宪法精神,引起了国际国内社会的广泛关注。回顾20世纪以来的中日关系,发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安事变可以说是一件不幸中的幸事,既帮助统一了国家,也停止了内战。蒋中正(介石)不再被看作是抗击日军的绊脚石,而是具有新使命的民族英雄,领导祖国统一战线抵抗外来侵略。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49年苏联在审判日本战俘时,据川岛清少将供认:从1941年起七三一部队每年用于实验的人数是400到600人。据此推算大约有3000人死于七三一部队的活体实验。

——于小军《日本侵华罪行若干史料摘编》

材料三   1972年9月29日,日本外务大臣大平正芳在北京记者会上宣布:“虽然《联合声明》中并未提及,但由于日中关系正常化的结果,日台和约已丧失其存续意义,可认为已终止。这是日本政府的见解。”大平正芳的谈话使在日的台方人员目瞪口呆,有些人竟大声谴责日本政府。当日午后,台湾“外交部”发出对日断交声明。

——《台日“断交”30年—东京最长的一日》

材料四   根据日本观光厅发布的最新数据,2015年1至10月,到日本旅游的中国游客,达到428.3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加大约一倍,成为日本最大旅游客源。2015年7月至9月,人均旅游支出为28万日元(约合14870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加19%……而自1979年开始中日经济关系有了突破性进展,到2004年中日贸易额首次超过美日贸易,成为日本最大贸易伙伴。

——陈景彦《喜忧并存——中日建交以来的历史回眸》

材料五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10月9日发布的消息,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第12次会议经过4日至6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的评审后,决定为《世界记忆名录》新增47个项目,其中包括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日本文部省科学副大臣义家弘介19日表示对此事不满。中方则表示,这是作为历史而决定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献汇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说蒋介石承担了“领导祖国统一战线抵抗外来侵略”的使命,请以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的史实举例论证。
(2)据材料二,分析日军侵华战争犯下的罪行。结合所学知识,除此之外,日军还有哪些罪行。
(3)据材料三,指出“台方人员目瞪口呆”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近代台湾两次与大陆分离的原因。
(4)据材料四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影响。
(5)据材料五,指出《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的重要意义。综合上述材料,你对20世纪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有何重要认识?
2019-12-0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必修)试题
6 . 研究性试题
(1)美国代表布什跑上讲坛,要求从这一“决议草案”中删去“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驱逐出去”一段。在代表们的反对声中,大会主席马利克裁定,这个要求不合议事规则。这一历史片段反映出
A.中日建交提上议事日程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C.中美建交遭到各国反对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时广受赞誉
(2)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5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对史料的概括、整理是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请把下述标示材料各部分内容的序号,一一对应填入表中。
①“一边倒”②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③“求同存异”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⑤一国两制
新中国外交方针新中国成立初外交政策的成熟亚非会议改革开放以来
序号


(3)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①属于史料的是
②属于史料解释是
③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2019-11-2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文)试题
7 . 某高一同学学习中国现代“开创外交新局面”内同时,收集了两端史料:1972年“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8年“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两段史料分别出自
A.《中美联合公报》《中日建交公报》
B.《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建交公报》
C.《中美联合公报》《日内瓦公约》
D.《中美联合公报》《九二共识》
8 . 中国近现代外交,外交理念与世界意识发生了变化。
材料一:“中国”如“夏”,位于宇宙模式的中心,享有号令天下的最高权威;而周围各国如“夷”,位于这个模式的边缘,必须向中国臣服……“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文化作为区隔“夷”和“夏”的标准……
——摘编自(宋)石介《中国论》
材料二:(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道光最初10年,“天朝”50余次,中国不满10次;道光十六年(19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天朝6次,中国5次;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天朝6次,中国14次,中国首次超过了天朝。据《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最初五卷中天朝出现5次。至光绪年间,天朝已经式微,几乎不用了。天朝使用次数减少后,出现在史料中的自称主要是大清国、中国。
鸦片战争后,清廷一些官员一方面出于对西方列强强权的义愤,力图解除不平等条款对中国的束缚,伸张自身的权益;另一方面,出于与西方国家办理外交事务的实际需要,这些官员逐渐认识到有必要了解西方在调整国际关系方面的法律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因此力主将近代国际法引入中国……从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接受英、法、美、饿等国公使入京设馆。作为对等性的反应,1868年,清政府向欧洲派出了第一个外交使团。1877年,中国第一个驻外使节也被派往伦敦,翌年,在欧美其他国家开始设立使馆。
材料三:1949年3月5日,毛泽东说:“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共同纲领》第57条规定:“中国人民共和国可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与各外国政府和人民恢复并发展通商贸易关系。”
2 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说:“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闭关自守只能是更加落后于世界,落后于时代。如果不开放,再来个闭关自守,50年要接近经济发达国家水平,肯定不可能。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对宇宙和世界体系的认识。这一认识指导下的对外交往的理念是什么?
(2)材料二和材料一相比较,清政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代领导人都主张融入世界。简要分析两个时代与世界融合不同状况的原因。
2019-01-30更新 | 8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甘肃省临夏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贡体系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9世纪末,在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以儒家价值为基础而建构的国际关系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朝贡国接受中华帝国朝廷的洁问并作出陈奏说明,并派人质、侍从来中国,以此表示臣服;还要定期向中华帝国朝廷进献贡品,中国要对其进行封赏以体现皇恩浩荡、天朝恩典。通过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朝贡国从中原王朝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学习到先进的中原文化,获得中原王朝的安全保护。中原王朝的统治者通过“万邦来朝”的形式来彰显自身“德化来远”,以此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

——摘编自简佳星《浅谈朝贡体系》

材料二   晚清外交,经历了从传统的“华夷秩序”体系向近代西方“条约体系”逐步转型的过程。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是对处理日益增多的“洋务”的一种被动应对,也是对建立近代外交体制的初步探索;1901年“外务部”的产生,既顺应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需要,又为清王朝维持国家主权与独立形态提供了重要工具。

——摘编自王红续《中国外交从宗藩体制向近代体制的转型》

材料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各国要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思想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一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是当代中国外交重大创新成果,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已多次被联合国文件引用,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杨洁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晚清外交。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内容,说明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作的努力。
10 . 中国曾经辉煌,也曾饱经沧桑,当今中国已经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世界大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二战临近结束,美国同苏联的意识形态冲突日益显露。战后,美国有着明确的意识形态目标,霍普金斯表述过这一目标:“努力利用我们的外交力量,推进和鼓助民主政权在全世界建立。我们不应当害怕向世界表明我们的立场,即要求世界上的人民都享有建立一个真正民选政府的权利。”

——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国际形势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该形势下,新中国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方针?面对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和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的形势下,新中国做出了哪一决定?

材料二 “中国外交必须坚持传统价值人与人的交往,国与国的交往,谁都不喜欢对方颐指气使、飞扬跋扈。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在对外交往中,我们要更好体现平等相待、和而不同、诚信正义、立已达人等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价值,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外交的胸怀和气度,给国际关系带来新风范、注入正能量。

——《人民日报》2014123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坚持传统价值、“崇尚和谐”而提出的外交原则,并概述在该原则指导下,新中国参与的国际会议及其贡献。

材料三 “中国梦外交"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在外交战线上的体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战线的指导思想,是新时期中国国内实力增强、政治文化进步的成果,是引领当下和未来中国走向世界的智慧。它开创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新格局,中国外交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由伴舞向领舞跨进。

——刘德林《“中国梦外交”的格局与智慧》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梦外交”在十八大后“向领舞跨进"的具体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综合国力与外交间的关系。
2021-12-03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