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把和平共处的思想具体化为五项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中国政府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提出来的。

——摘编自宋晓芹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到维护世界的多样性

材料二中印两国之间的问题并不是很大……无非就是一个边界问题……即使一时解决不了,可以先放一放,在贸易、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还可以做很多事情,发展往来,增进了解和友谊,双方合作仍然有广阔的前景……我还设想,有些国际上的领土争端,可以先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这样的问从尊重现实出发,找条新的路子来解决。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在这一原则指引下,新中国进行了怎么的外交实践?
(2)关于中印问题.材料二中邓小平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新思维?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这对当今我国制定外交政策有哪些启示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联对中国局势的发展也非常谨慎。似乎是为了避免给人以莫斯科与中国共产党人共谋的形象,苏联继续把国民党人作为中国政府对待,当国民党人被逐出南京后,苏联大使与他们一道去广东。……和杜鲁门或艾德礼一样,他不愿意把冷战扩大到中国。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50年代苏联给中国贷款的统计(部分)单位:亿(旧卢布)

材料三 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1996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0 2001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摘编自《国际条约集》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对华态度谨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对华援助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俄关系发展的特点。
2017-12-0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2018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这一论断(  )
A.说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反映了新中国一定时期的外交策略
C.反映了20世纪中外交往的全貌
D.反映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