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35 道试题
1 . 1949年4月23日,国民政府南迁广州,要求各国大使馆随迁,除苏联随迁外,美国及其他国家均留南京,等待与中国共产党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对上述现象采取的外交方针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边倒政策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刘胜湘《中国外交周期与外交转型》

材料三

无论中国愿意或者不愿意,承认还是不承认,中国都已经被卷入到“冷战”之中。中国在美苏争霸中扮演的角色……并不是美苏任何一个国家的附庸或走卒,但却又是美苏两国都想拉拢又都曾与之对抗的国家,至少在“冷战”中它根本没有“称霸”的意图,最终它似乎没有站到美苏任何一边。

—《冷战与中国》

(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的对华政策。当时中国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方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三周期中国外交政策的“战略性调整”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在“冷战”时期外交政策的特点。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18-09-24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把和平共处的思想具体化为五项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中国政府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提出来的。

——摘编自宋晓芹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到维护世界的多样性

材料二中印两国之间的问题并不是很大……无非就是一个边界问题……即使一时解决不了,可以先放一放,在贸易、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还可以做很多事情,发展往来,增进了解和友谊,双方合作仍然有广阔的前景……我还设想,有些国际上的领土争端,可以先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这样的问从尊重现实出发,找条新的路子来解决。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在这一原则指引下,新中国进行了怎么的外交实践?
(2)关于中印问题.材料二中邓小平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新思维?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这对当今我国制定外交政策有哪些启示分
4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政策是不断变化的,首先是全面倒向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到后来我国奉行反苏反美的“两个拳头打人”政策,再到联美遏苏的“一条线,一大片”政策,再到全面发展对外友好关系的全新外交战略。这一系列变化表明
A.一般来说国家间没有情谊可言,有的只是利益
B.中国外交政策调整根源于自身安全和国际局势
C.社会主义在和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处于弱势位置
D.在美苏争霸时期,中国对于亲美亲苏犹豫不决
5 . 建国后,中国印制了多种版本的护照。其中1950、1953、1958年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1975年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外交正常化
B.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C.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方针
D.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6 . 阅读下列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这部宪法保障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可耻地保存奴隶制度,把种族歧视固定下来,使广大的劳动者失去了起码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它所宣布的“自由”意味着种植园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意味着剥削的自由。

—《世界近现代史》(高级中学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

材料二   美国宪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宪法所确立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多年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仿。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第2版

阅读上述材料,指材料对美国宪法评价所用的主要史观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7 . 1952年英国对华出口额为300万英镑,1953年上升为1030万英镑,1957年达到1200万英镑,1958年又增加一倍多,同时中国对英出口额也有大幅度增加。中英贸易迅速发展的背景是
A.我国“一五”计划的推动
B.中英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C.我国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D.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推动
8 . 一位军事院校的教员在讲述“隧道”一词时,因举了一个“纽约地铁”的例子,而受到上级严厉的批评,被指责为“崇美”,他被告知,应举“莫斯科地铁的例子”。这位教员应是
A.戊戌变法时期京师大学堂的教员
B.国民革命时期黄埔陆军学校教员
C.过渡时期新中国某军事院校教员
D.“文革”时期某工农学校的军事教员
9 . 1960年12月20日,陈毅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夫人外交工作会议”。陈毅在动员报告中强调了四点:夫人工作值得做;夫人工作内容相当多;夫人工作与本职工作三七开;领导同志带头。会议决定成立夫人工作小组,张茜任组长。该会议的召开主要表明
A.新中国的外交方式有所完善
B.中苏关系破裂带来了不利影响
C.平等往来是中国外交的基础
D.新中国开始采用多变外交方式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材料二“苏联革命成功后遭十几国干涉,而我国革命胜利的时候,帝国主义并未干涉我们,并不是怕我国人民,主要是有苏联存在,这对我们鼓励很大,当时若无苏联存在,美国一定要来的,它不仅在台湾,还要到大陆来。”

—毛泽东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方针的必要性。

(2)既要“独立自主”又“一边倒”,二者是否矛盾,就这些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2018-09-1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2018-2019学年历史必修1 第7单元 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单元测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