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1956~1958年,中国艺术团曾经两次访问南美洲的智利、乌拉圭、巴西.阿根廷等国,通过演出、座谈、访问等活动表达了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友好、和平相处的愿望。同时,中国也邀请拉美国家相关人士来中国访问考察。中国此举(     
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B.拓展了民间外交的新空间
C.彻底打破了美国的封锁和孤立D.旨在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
2022-08-17更新 | 1466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B卷)
2 . 1953年11月,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称:“有可能由共产党中国参加联合国大会,而由国民党中国参加安全理事会。”这一观点的提出表明美国
A.意识到新中国的强大B.意欲改善同新中国的关系
C.企图制造“两个中国”D.开始放弃对国民党的支持
2022-05-10更新 | 43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立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1949年12月30日,印度表示承认新中国,中印双方随即展开建交谈判。谈判中,中方希望印度就国民党集团在印机构及其财产、国民党集团在联合国有关机构的代表资格等问题澄清立场,印度做出了令中方满意的答复。1950年4月1日,双方宣布建交。这主要体现了
A.一边倒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022-03-09更新 | 397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基地学校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1946年毛泽东提出“中间地带”理论,认为“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这里有欧、亚、非三洲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不过一年后毛泽东转而认同“两大阵营”理论,并进而在1949年提出“一边倒”政策。1954年毛泽东又重申“中间地带”理论。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变化主要是基于
A.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B.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C.中苏两国关系的演变D.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021-05-24更新 | 537次组卷 | 1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1·全国·模拟预测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41128日,孙中山在日本神户发表了《大亚洲主义》的演讲,其主要内容是:一,亚洲已进入摆脱殖民统治、民族独立的新阶段;二,亚洲人要用“王道”战胜西方列强的“霸道”;三,要战胜“霸道”,亚洲民族必须联合,诉诸武力;四,俄国已打破了西方的“霸道”,是亚洲各国的榜样;五,关于日本,孙中山说:“日本民族既得了欧洲的霸道的文化,又有亚洲王道的本质”,希望日本国民在此两者之间做出详审慎择。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第11卷)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社会主义阵营与帝国主义阵营相对抗的国际格局下,美国顽固推行反华政策,毛泽东提出了主导中国对外关系的联苏反美“一边倒”战略,把美帝国主义作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赫鲁晓夫上台后,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导致中苏联盟破裂。为了反对美苏两霸,维护世界和平,捍卫中国权益,6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中国“在反对修正主义问题上,我们的矛头主要对准赫鲁晓夫;在反对帝国主义问题上,我们集中力量反对的是美帝国主义”,把中国外交的重点转向亚非拉国家,谋求建立国际反帝反霸统一战线。

——摘编自舒建国《毛泽东“反帝反修”外交战略的内涵及其实践效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反帝思想和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反帝思想的不同,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思想变化的历史启示。
6 . 下表是1949一年1956年《人民日报》中“领土、主权、完整”和“干涉内政”的使用频率。据此可知,新中国初期
关键词19491950195119521953195419551956
领土、主权、完整456321217206194132
干涉内政71018158122154127
A.外交政策趋于成熟B.新的制度已经确定
C.国民经济日益恢复D.对外交往打破僵局
2021-03-31更新 | 810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
7 . 新中国成立初期,斯大林曾致电中国领导人:“要划出一块合适的地方来给我们建立一个橡胶种植园。”然而他得到的回复是:我们同意在海南岛上为你们建立一个橡胶园,但是我们建议你们提供必要的贷款、机器和技术援助,由我们自己来建立和经营这个橡胶园,我们将给你们运去橡胶,作为对你们这种帮助的报酬。这主要反映出中国政府
A.积极争取苏联援助以打破西方封锁
B.追随和配合苏联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不再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D.坚持“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的统一
2021-03-27更新 | 696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二)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53年12月,周恩来与印度代表团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问题举行谈判时,首次完整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得到印方赞同。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同两国总理尼赫鲁、吴努发表联合声明,确认指导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4月在印尼万隆会议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引申和发展,并被吸纳进大会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之中。

——摘编自《新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他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

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还呼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近三年来,习近平至少已70次提到命运共同体。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的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次次阐述着“中国主张”。

——摘编自邻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相同点。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
9 . 1954年,新中国在日内瓦亮相,为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提出建设性建议;1955年,中国代表团在万隆发出"求同存异"的呼声;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日内瓦发表主旨演讲,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这说明
A.中国逐渐成为国际政治舞台的领导者B.综合国力决定外交话语权
C.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和平外交符合各国共同利益
2020-12-28更新 | 1911次组卷 | 25卷引用:江苏南通如东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