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国际秩序观具有双重特点,既有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国际秩序的认同,又有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国际秩序的否定。在此基础上新中国逐步表达出自己的坚持和平共处的国际秩序观。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中国的国际秩序观从主要遵从苏联主导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国际秩序,到批判该秩序。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实际上是倡导一种新的国际秩序观。1978年后,中国的国际秩序观也因中心任务的改变而发生很大变化。对西方的国际秩序观不再全盘否定,而是部分接受。同时。中国提出了改变现行国际秩序并努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目标。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在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方面作了许多积极努力,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路。20057月,中国和俄罗斯发表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两国联合声明提出了新的国际秩序的具体原则。标志着中国国际秩序观内容的重要拓展。

——摘编自叶自成、蒋立群《新中国国际秩序观的变迁》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国际秩序观的变迁表现。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国际秩序观变迁的主要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年来,世界出现了很多预想不到的事,英国脱欧,美国不断“退群”、极右翼势力崛起……我们现在经常能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这种不确定性,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等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负面作用的集中体现。我国也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国将充分抓住当前战略机遇,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基础上,力所能及地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推动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朝着有利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论断,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分歧,引发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共鸣。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让国家更富强、人民更幸福,为复杂多变的世界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这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最大贡献……中国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坚定维护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积极倡议各国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表明了中国坚定支持多边主义、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的意愿与能……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系列的事实证明,中国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世界繁荣发展的福音。

——摘自《解放军报》金灿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国担当》


(1)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内涵。
(2)请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内容,说明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做的努力。
2021-05-14更新 | 272次组卷 | 2卷引用:决胜新高考·名校交流辽宁省2021届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体育与外交

新中国体育大事记

年份事件
50年代1950年,新中国的第一个体育代表团应邀访问苏联;同年,新中国接待了第一个苏联体育代表团1953年,国际乒联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乒协入会;同年,新中国第一次参加世界锦标赛,乒乓球比赛成了新中国对外交往的一个窗口。
1954年国际奥委会承认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合法地位。由于国际体育组织中有人制造“两个中国”,中国宣布退出国际奥委会。
60年代1962年,中国第一次向非洲国家加纳派出了援外教练组,并承担了援助建设体育场馆和其他体育设施的任务1966年,参加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一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
70年代1971年,中国乒乓球队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中国乒乓球队相继访问阿联酋、古巴、智利、加拿大70年代末,国际奥委会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
80年代以来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二十三届夏季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1990年,举办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
2008年,举办第二十九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2015年,获得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解读我国“体育外交”70年历程。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联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形成的巨大战争能力及其在国际关系中的巨大影响力,在战争即将结束时举行的三大盟国首脑参加的“雅尔塔会议”上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很多涉及中国的利益,比如所谓维持蒙古现状,实际上最终导致了蒙古的独立,以及重新获得了对中国东北地区铁路和港口的控制权。……19458月苏联(又)通过同国民党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获得众多利益。

——摘编自梁云祥等《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与未来趋势》

材料二1950214日,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等,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员成了苏联的盟国,苏联不但承诺将逐渐放弃(之前)在中国所获得的一些权益,而且作为所谓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开始对中国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援助,派遣大批各行各业的专家赴中国进行指导,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的经济恢复和奠定新中国的工业基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政治安全领域,中苏两国具有相同的政治意识形态和共同安全利益,在当时东西方冷战的国际形势下,都将美国及其西方盟国视为主要敌人,并为此在50年代初期共同援助朝鲜在朝鲜半岛上同美国等西方国家进行了一场战争。

——摘编自梁云样等《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与未来趋势》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外形势分别指出《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区别。
2021-05-07更新 | 313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开国大典上宣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里,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了新中国的外交意向与原则。七十年后,很多网站晒出了“新中国第一份国书”,如下图。作为历史证据,这份国书可以用来研究

①中苏友好关系史                                 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③“一边倒”政策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 . 至1951年5月,与新中国建立的19个国家主要是欧亚人民民主国家;1954年9月至1956年,揶威等11国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一现象
A.为中国打开了世界市场B.归功于外交政策的调整
C.开创了外交领域新局面D.使中国冲破了两极格局
7 . 地方志是全面系统地记述行政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文献。以下内容节选自《辽宁省志大事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910115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根据东北人民政府指示,辽东、辽西省开始建立县、区、村人民代表会议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秋冬两季,辽东省5903个村普遍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村干部,讨论决定当地的重大事宜。

19532月金县一区八里村成立全国第一个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金县友谊果树集体农庄",由55户组成。

311日中国第一座自动化高炉——鞍山炼铁厂8号高炉建成并开工生产。19日,周恩来总理到鞍钢视察了8号高炉。

515日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协定,苏联政府援助中国建设与改建91个企业。这些重点工程共完成投资29.35亿元。

19561月辽宁省在进行农业合作化全面规划的同时,将行政村制改为乡制。全省原有10928个行政村,改划为2520个乡。

19562月底,全省资本主义工业企业2910户全部实行公私合营,私营商业(包括小商贩)有60%左右实行公私合营。

——材料选自《辽宁省志大事记》


(1)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建国初期社会变革有哪些史料价值?
(2)建国以来,辽宁在各个领域还做出了哪些贡献?请你补充相关史实。
2021-01-15更新 | 181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954年,新中国在日内瓦亮相,为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提出建设性建议;1955年,中国代表团在万隆发出"求同存异"的呼声;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日内瓦发表主旨演讲,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这说明
A.中国逐渐成为国际政治舞台的领导者B.综合国力决定外交话语权
C.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和平外交符合各国共同利益
2020-12-28更新 | 1909次组卷 | 25卷引用:辽宁省2021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