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1956——1962年,资本主义国家来华旅游人数一般仅占来华外籍游客总人数的5%左右,最高年份也仅占 8.8%。1963年资本主义国家来华游客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迅速上升为39.8%。1964年,资本主义国家来华游客首次超过社会主义国家来华游客。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出现第三次建交高潮B.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展现
C.旅游业开发缓和了国际关系D.中国外交路线和政策的调整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广泛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在外交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以上是1949-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建交国数量变化柱形图,从图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阶段,自拟论题,结合国内外形势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列出阶段,论述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表清晰)
3 . 1963年年底到1964年年初,周恩来出访非洲十国。此次非洲之行发表的公报显示,中国与相关国家的议题主要为苏、美、英三国签署的《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1963年7月)、中印边界冲突、中法建交等。这反映出,此时的中国外交(     
A.服务国内经济建设B.以团结第三世界为宗旨
C.突破意识形态束缚D.积极应对国际局势变化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是中国外交政策概念的历史分期表。

阶段特征主要概念
1949年至1978年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中间地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东风压倒西风,三和一少,世界革命中心,反帝反修、两个拳头打人,两个中间地带;
一条线,一大片,三个世界。
1978年至2012年和平发展、有所作为第三世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结盟,和平与发展,国际新秩序;不扛旗、不当头、不称霸,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和平发展合作,多极化,战略伙伴关系,与邻有善、以邻为伴;
和平发展道路,战略机遇期,伙伴关系,和谐世界,睦邻、安邻、富邻。
2012年以来大国外交、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新型大国关系,亲诚惠容,正确义利观;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百年大变局。

     ——摘编自周桂银《当代中国外交史的思想维度一概念史研究的视角》


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中国外交政策概念的历史分期表中提取一个主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清晰,逻辑严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是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环境发生巨大变动的时期,也是中国内外压力较大的时期。为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的对外战略作出重大调整,不再实行“一边倒”方针,改为实行依靠第一中间地带国家、争取第二中间地带国家、反对美国帝国主义和苏联霸权主义的战略,这一战略又被形象地称为“两个拳头打人”战略。这一战略,使中国顶住了来自苏联和美国的巨大压力,但也使中国面临险恶的安全环境。“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极左的对外政策使得中国在国际上陷入被孤立的境地。为改变不利的国际处境,中国领导人在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调整对外政策。

——摘编自伍绍勤《198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调整研究》

注:材料出处中的“1980年代”应写为“20世纪80年代”,为尊重原文,此处不做改动。

材料二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所面临的地缘政治环境极为严峻,只有与中国相接的东部边界比较和平稳定。中国和俄罗斯都表示认同《中苏联合公报》继续作为两国关系的指导原则,在原有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俄罗斯在融入西方的过程中处处碰壁,其逐渐意识到一个贫弱的俄罗斯不可能得到西方的尊重。因此,俄罗斯开始调整对外政策,提出了“既面向西方,也面向东方”的政策,并提高了对发展中俄关系的重视程度。俄罗斯一方面继续寻求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另一方面积极发展与近邻中国的东亚关系,以求改善自身的地缘政治环境,重塑世界大国形象。

——摘编自方海燕《新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中俄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对外政策调整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之精华“和合”思想形成的同时,也形成了以“和平”、“合作”、“信义”未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思想观念:首先,主张国家间应当平等相待、互相谦让:其次,处理国家间矛盾与冲突时,主张协调合作、避战慎战;再次,在国家交往的目标上,主张“近悦远来”、“共享太平”。特别是在汉、唐、明这些堪称古代史上的“超级大国”的朝代,他们并没有因强大而搞霸权,相反以“和睦相处”、“协合万邦”的精神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会盟制度、和亲政策、朝贡体制就是这一思想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上的主要体现形式。

——摘自《中国古代外交的思考》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和”的价值观念一直影响着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促进新中国新外交思想的产生。-周恩来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毛泽东主张各个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应该相互尊重、友好相处。由于每个国家发展阶段和所选道路不同,任何国家都不得将自己国家的思想、政治、经济发展模式强加于别国,强调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开展和平外交。这些外交理念都是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摘自《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中国外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代中国在处理对外交往时所体现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通过新中国初期所取得的外交成就史实,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对化解新中国初期外交困境的重要性。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的外交具体分为四个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初前期、改革开放初 步深化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时期。新中国外交的发展史也是新中国的崛起史,如果说改革 开放以前的中国外交是基于革命和民族的视角,那么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外交则是基于发展和世界的视角。新时代新形势,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继续弘扬优良传统,坚定不移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摘编自艾丹《新中国外交发展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新中国外交视角的演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2-04-05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对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废除、修改、重订。这体现的方针是
A."一边倒"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21-05-26更新 | 491次组卷 | 85卷引用:2011届陕西省铜川市同官高级中学高三模拟测试历史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利用它所主导的国际秩序、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及联合国来对抗和遏制中国,使中国在1971年之前完全游离于现存国际秩序之外。社会主义新中国始并不认同西方的全球化概念,只接受主权原则,并于1954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回后,一度反对维和(干涉其他国家)及反对核不扩散(要打破核垄断)。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态度开始转变。1980年,中国加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积极利用借欯来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1991年,中国第一次参与维和,到现在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维和贡献者,后来又比美国还早批准加入核不扩散条约。中国逐渐成为现存国际秩序的参与者、贡献者,最后成为改革者。

——摘编自赵穗生《中国与二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和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对国际秩序态度的转变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对战后国际秩序变革的贡献。
2021-05-22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建立初期,在国内,首先要巩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致,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果实。新中国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另-方面是以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另外,也有一些国家,虽然对社会主义中国不了解,但愿意同中国建立正常的关系。新中国除了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在国际斗争中确立正确的立场,即团结社会主义国家,争取民族主义国家和各国民主力量,为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保卫世界和平而斗争。

——摘编自黄安余《新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   邓小平说:“1978年,我们制定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方针,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判断上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中国人民最大和最根本的利益。1988年12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对外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

——摘编自陈少铭《邓小平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战略的确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新政权的外交举措。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政策所做出的调整及调整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