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无论中国愿意或者不愿意,承认还是不承认,中国都已经被卷入到冷战之中。中国在苏美争霸中扮演的角色可能与其他国家都有所不同,它并不是苏美任何一个国家的附庸或走卒,但却又是苏美两国都想拉拢又都曾与之对抗的国家,至少在冷战中它根本没有“称霸”的意图,最终它似乎没有站到苏美任何一边。

——《冷战与中国》

材料二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数增长曲线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在冷战中外交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美苏两国“拉拢”和“对抗”中国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增长最快的时期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020-07-0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2 . 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杨延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

材料二: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材料三: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指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建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8月,中苏两国代表在南京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之后苏联采取积极行动援助中国。当时的苏联给予了中国政府除了派兵参战外一切的援助,还贷款数亿美元给中国。苏联派遣志愿飞行员入华同中国军队并肩作战,并且帮助国民党训练军队。至1939年底苏联派出志愿空军飞行员计5个大队2000人和1000余架飞机,参加过保卫武汉、重庆、成都、兰州的空战,许多苏联飞行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截至1939年年中,由于苏联的军事援助以及从其他国家购买武器装备,国民政府得以扩编大规模武装,包括:245个步兵师、16个骑兵师和1个机械化师。国民政府军队拥有了80万支步枪、5万挺机枪、1075门火炮、213辆坦克和150架飞机。

——摘编自李佳玉《抗战时期中苏关系的演变及其原因》

材料二 1950年,新中国向苏联贷款3亿美元,占三年恢复时期中央政府总投资的143%。中国将苏联贷款集中使用在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机械工业和国防工业等基本建设的重点项目上。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向中国援建47个项目,其中能源项目占447%,东北建设项目占766%。同时,苏联还向中国提供大量科技情报和文献。1953年,接受苏联科学出版物的中国机关达到300个,总量有42136套。1950年至1953年,先后到中国帮助经济建设工作的苏联专家共计1093人,他们不仅帮助中国进行经济建设,还培养中国技术人才。这些人才大都集中在重工业和燃料工业部门。除此之外,苏联还协助中国制定“一五”计划,从起草、修改到最终的定稿,苏联都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和意见。

——摘编自沈志华《新中国建立初期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基本情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苏联对华援助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苏联对华援助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019-10-08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

——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材料二】1972年2月21日晚,周恩来举行了欢迎尼克松的宴会。尼克松在祝酒词中说“过去的一些时期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虽然我们不能弥合我们之间的鸿沟,我们却能够设法搭一座桥,以便我们能够越过它进行会谈。”

——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材料三】本组织的基本宗旨和任务是:加强成员国间的相互信任和睦邻友好;发展多领域合作,维护和加强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推动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平等伙伴关系基础上,通过联合行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均衡发展,不断提高各成员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活条件。

——《上海合作组织宪章》(2002年6月)

请回答:

(1)材料一作者的观点是什么?结合建国初期的外交史实说明作者观点的合理性。

(2)材料二中中美之间“巨大的分歧”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两国“走到一起”的主要因素。

(3)材料三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哪一重要变化?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新中国始终坚持的外交方针。

2017-10-2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灵山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中外交往中.往往会发生文化”误读”的现象,不同历史时期,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印象也会截然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利玛窦(1583年进入中国,l610年在北京逝世)在他的扎记中,中国以一个幸福祥和的国家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凡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和幸福所需要的东西,在这个国家都有丰富的出产。”
——摘编自凤凰网《外国人看中国2500年——西方眼中中国形象的变迁》
材料二:鸦片战争前后,中英、中美直接的文化文流开始。……dragon错译龙是鸦片战争以来西方话语力量在华建构的结果。……中国不可能改变。《圣经》中对dragon是撒旦、恶魔的界定。20世纪50年代,对美国人来说,中国是恐饰与邪恶的象征。“中国威胁论”在西方国家蔓延。2005年,法国里昂证券亚洲分部推出了一份有关中国发展的报告,其封面画不无渲染之意:中国巨龙正在吞噬地球。从报告的数据看,中国2004年已成为世界钢铁、铜、燃煤、铁矿等原料最大的消费国。
——摘编自人民网《永远的误读——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材料三:1970年代,来到中国的美国和西方环保主义者看到:商店的商品没有包装,买酒、酱油和醋要自带瓶子,连火柴都是散装的。于是在他们的笔下,中国成了世界和人类希望。
——据韩东屏《美国和西方的中国研究简介》
(1)结合明朝中后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分析16、17世纪利玛窦把“中国以一个幸福祥和的国家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二中,鸦片战争前后、20世纪50年代、21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认为当时的中国是否是“世界和人类的希望”?
(4)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或减少文化交流中的“误读”?
6 . 对外体育交流是国家外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体育交流对开拓新中国外交局面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0年,新中国第一个体育代表团对苏联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访问,……新中国同苏联、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民主德国、罗马尼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等国进行了频繁的体育交流。……充分体现了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在新中国对外体育交流活动中占据首要地位。                  ——《关于新中国体育外交的回顾与研究》
材料二 1971年4月6日,毛泽东主席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这一举动震惊了全世界,并成为世界外交史上的佳例,被誉为“小球转动大球”。
1975年4月,中国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提出申请,要求恢复其在奥林匹克运动中作为中国唯一合法代表的权利。
1979年10月25日,中国正式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设在台北的奥委会的名称改为“中国台北奥委会”。                           ——《关于新中国体育外交的回顾与研究》
材料三 2008年8月8日至24日,来自全世界的1.6万多名运动员和官员相聚北京,谱写了和平友谊的颂歌。80多个国家的政要参加了开幕式,使北京奥运会不但是体育的盛会,还成为和平外交的盛会。                                                ——《新中国体育辉煌六十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体育外交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材料二中的“乒乓外交”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又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怎样的外交范例?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能够恢复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的外交因素。
(3)据材料三,指出奥运会成功举办的外交意义。
2016-11-18更新 | 5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