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7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建立之初,民生凋零、土地荒芜。为此,唐朝制定了严格的户籍制度,各级官吏都可能因户口脱漏而被追责。地方官辖区内婚姻及户口增多者,予以嘉奖晋升,反之予以惩戒。《唐律》特别规定:“诸部内田畴荒芜者……一分笞三十……”。此外,唐初政府还推行了适宜的土地和赋役制度。经过一系列政策调整,政府较好地实现了土地与劳动力的紧密结合,结果“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关中地区久有“天府之国”的称号,但随着社会发展,“关中之地不能充分供给帝王宫卫百官俸食之需”,需通过隋唐运河调运各地粮食入关中。安史之乱(755-763年)后,从关中至整个黄河中下游人烟稀少,一片萧条。为征讨藩镇,唐朝军队扩张到了“兵额约九十九万,通计三户资一兵”的地步。朝廷只得将供应军粮的任务转向地方:“应须兵马、甲仗、器械、粮蜴等,并于本路自供”。黄巢起义平定后,朝廷与淮南节度使闹翻,东南地区基本处于独立状态。唐朝廷就只能靠着关中的赋税苟延残喘。907年,唐亡。

——摘编自《唐朝粮食问题研究》等

材料二   唐天宝八年(749年)各道仓粮数(单位:万石)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土地与劳动力结合”的角度,简述唐朝前期促进粮食生产的举措。
(2)有学者认为“唐朝亡于安史之乱引发的粮食危机”,结合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谈谈你从以上信息中得到的历史启示。
7日内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琼海市嘉积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受到王朝特别重视、据之即足以控制全国的特殊地区,它集中了全国最重要的武力、财赋与人才资源,并拥有统治全国的合法性,即兵甲所出、财赋所聚、人才所萃、正统所寄的地区,这就是中国历代王朝统治所依赖的“核心区”。下列为不同时期王朝统治“核心区”示意图。

                                                  

       

                                                              

(1)根据图 3、图4 所示王朝核心区判断其所处历史时期。
(2)根据图 1~图 4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历代王朝统治核心区域的变动。
(3)综上,指出影响中国历代王朝统治核心区域变动的因素,并选择一项举例说明。
3 . 图1、图2分别是我国南宋和清朝在前代基础上增建的孔子庙分布情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指出与宋代相比,清朝增建孔子庙的分布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增建孔子庙分布特点所折射的时代背景。
2024-09-1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琼海市嘉积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史记》是一部上起传说时代的黄帝、下追汉武帝时代的中国通史,以人物纪、传为主,辅以表、书,合编年、纪事诸史书文体之长。《史记》所创造的纪传体体载,成为此后两千年王朝正史编纂形式的规范。在司马迁笔下,游侠的侠义精神受到赞美,酷吏的残暴行径有所揭露,项羽和秦始皇、汉高祖一同列入本纪,农民军首领陈胜和诸侯一同列入世家。司马迁在颂扬汉武帝功绩的同时,又斥责他“内多欲而外施仁义”。由于这种背离传统的历史态度,《史记》曾经被称为“谤书”。

《汉书》记载的历史上起汉高祖时代,下迄王莽初期,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断代史。对于汉武帝中期以前的历史,《汉书》基本承袭了《史记》的记载。《汉书》的《古今人表》《百官公卿表》《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志》,是《史记》之后的创新。《汉书》的体例,对后来的纪传体正史影响很大。但是,班固生活在儒学确立了文化统治地位的东汉时期,历史观受到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

——摘编自王子今《秦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史记》与《汉书》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记》、《汉书》等经典著作中体现的史学素养。
2024-09-1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琼海市嘉积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

(三)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

(五)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日前革命之从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决议。

——摘编自《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

材料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在19301月在古田给党内同志提出来的。这封信以党内通信的形式发给红四军的部队,正确地回答了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出路是什么这个当时最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它有两层意思:一是中国革命现在还处在“星星之火”的阶段;二是有了这“星星之火”,只要有正确领导,一定能在中国大地上燃起可以“燎原”的大火。

——摘编自金冲及《百年党史上的几个重要关头》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当时的革命任务和方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道路转变,并分析中国共产党如何将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
2024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在位时,西汉王朝的统治政策由无为转为有为。由于社会在复苏、繁荣的同时也趋于复杂化,新的问题不断涌现,原来以不变应万变方针已渐不适用。国家经济实力的积聚,也提供了可能。汉武帝本人富有政治才略和抱负,积极推动政策转变,在内务、外事、政治、经济诸方面都建立了显赫的功业。

——张鸣《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一套稳妥可靠的官僚制度对于中央集权的政府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魏晋时期,统治者力图通过九品中正制来选拔官吏,但最终形成了“下品无士族,上品无寒门”的门阀制度。隋唐时期,统治者们摸索出一套防止富室贵族垄断权力的官僚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有文才的人得天独厚,往往成为政府最有力的拥护者。而平民百姓,因为有可能通过科举而同样步入上层,所谓“朝为田舍郎,暮入天子堂”,因而他们对现有秩序往往也表示拥护。科举制度的作用,不可不谓大矣。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统治政策由“无为”转“有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魏晋到隋唐时期官员选拔的演变趋势。结合所学,说明科举制对中央集权政府的作用“不可不谓大矣”。
2024-08-31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农垦实验中学2025届高三8月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胡椒原产于印度,距离欧洲各港口有十万八千里之远,取之向来不易。欧洲商人对其供应来源不遗余力的追寻,成为世界史上一股重要的推动力量,促成全球贸易的兴起,重新划定了世界经济版图。

胡椒的全球史,一本有味道的世界史。

对胡椒味道的迷恋,让西方国家大力支持海外探险,开拓水上贸易线路。富饶东方奢华的飨宴和异域风情,吸引欧洲的冒险家九死一生、远渡重洋,沿途的企鹅、海龟、渡渡鸟,都成为他们的盘中餐。这场追寻财富的探险就像他们追寻的香料一样,辛辣、刺激。

一粒小小胡椒,窥探400年帝国扩张。

从达伽马开启欧洲到印度的海上线路、郑和下西洋多次到达胡椒港,到英国、荷兰相继在东南亚建立殖民地,再到美国建国初期依靠香料贸易充实国库,胡椒的流通见证了大航海时代帝国的崛起与世界贸易的发展。围绕小小胡椒,一部纷繁的贸易史就此展开。

——据【美】玛乔丽·谢弗《胡椒的全球史:财富、冒险与殖民》

胡椒的全球史,见证了大航海时代诸多商业帝国的崛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撰写一份该时期大国崛起的解说词。(要求:选择一个国家确定主题,概括其发展脉络,并分析其崛起的原因)
2024-08-28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乐东思源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各地的联系空前加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17世纪传入中国的三种粮食作物


原产地传入途径种植状况
玉米美洲由西班牙殖民者带到菲律宾,再传入中国玉米、甘薯、马铃薯的推广……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
甘薯美洲由西班牙殖民者带到菲律宾,再传入中国
马铃薯美洲由荷兰殖民者带进台湾岛,再传入中国大陆

——摘编自《中国文化与外来作物》

(1)依据材料,指出三种粮食作物传入中国的背景。
(2)指出其传入对明清社会产生的具体影响。
2024-08-28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乐东思源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士人的社会流动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与战国时期士人无秩序的流动相比,两汉时期,社会相对比较稳定,各项制度逐步建立健全,这为士人开展社会流动提供了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制度保障。从流动的趋向上来看,“学而优则仕”是汉代士人的主要价值取向,此外,学术领域、方术领域、工商领域等社会领域中也有大量士人流入,广阔的乡间尽管吸纳了很多仕途失意的士人,但同时也有相当规模的士人,在绝意官场或无心工商、方术等社会领域后,自觉主动地选择沉淀于其中。汉代四百年间,以儒士为主体的士人持续性向官场的流动,有赖于此,汉代政治的尚贤特质才开始形成,并最终定型。

——摘编自马德青《汉代士人社会流动研究》

材料二   民国时期,中国社会政治的剧变和经济的发展,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层间的流动。这一时期,长期以来依附于农业为生的农民率先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农民被迫背井离乡,进入城市、矿山,转为工人,或成为游民;另一些在农民内部流动,上升为富农,或者沦为雇农。……据不完全统计,1919年,全国工厂数为22000户,商店数为200000户,如再加上矿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等,全国工商户约有30万户;到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产业工人达300万。同时,民国初年还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教育界、文艺界、科技界、法律界、新闻出版界等队伍,学校教职人员、新闻记者、编辑、律师的数量非常可观。

——摘编自朱汉国《民国时期社会阶层的分化与层间流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士人社会流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社会阶层变动的主要表现。
2024-08-2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高考全真模拟(三)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沿海工业内迁和三线建设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期沿海工业内迁和三线建设的共同意义。
2024-08-2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高考全真模拟(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