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2021年11月,中国和东盟共同宣布建立面向和平、安全、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明确中国和东盟双方商定领域深化务实合作的承诺。这说明,我国(     
A.切实贯彻“亲诚惠容”理念B.外交政策实现了重大调整
C.积极践行“真实亲诚”原则D.为世界和平提出中国方案
2 . 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提到: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由此可见我国当前外交目的在于(       
A.独立自主、各自为政B.和平发展、公平正义
C.主权在民、宪法为纲D.民族至上、发展经济
2023-03-06更新 | 140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友好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自2013年,中方发起创办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中国的这一系列举措旨在(     
A.团结发展中国家并积极推进全球化B.合作共赢以促进全球的共同发展
C.促进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D.发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4 . 20世纪70年代,在东盟走向中立化的前提下,中国也改变了对东盟的批评立场,与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盟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88年,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基本原则,强调和平共处、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中国政府的这些主张旨在(     
A.参与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B.为国家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C.支持东南亚反对霸权主义D.突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外交战略从20世纪70年代的“一条线”转变为不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或建立军事战略关系的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且从1978年起,中国向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亚太经社会派出了常驻代表;1979年,中国正式参加了世界粮食计划署。据此可知,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     
A.外交政策进行了根本性的调整B.缓和了同周边国家的矛盾
C.实行多边外交以适应国家发展D.拉开了与西方往来的序幕
6 . 我国的外交转变历程: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反对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到20世纪70年代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再到20世纪90年代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国。这种转变说明了(     
A.政策是随其他国家变化而变化的B.变化是由美国对华态度决定的
C.变化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D.变化是由国家实力变化决定的
2022-03-04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曾倾尽全力来帮助社会主义阵营的待援国家及其他新兴民族国家,对外援助多是“无偿”性质的;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对外援助以经济技术援助为主要形式,充分考虑与国内经济发展的互补性。这一变化反映出中国援助多是“无偿”性质的;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对外援助以经济技术授助为主要形式,充分考虑与国内经济发展的互补性。这一变化反映出中国
A.对“一边倒”外交方针进行了反思B.外交致策发生根本性改变
C.对外援助旨在推动国内经济发展D.对外援助日益务实和灵活
2022-01-08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图所示为1950年以来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的统计。对图中数据解读最准确的是
A.1950年,中国彻底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B.1950年至1976年,中国实现了与美国建交
C.1976年至1979年,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趋冷
D.1979年至2019年,中国的国际地位持续提升
2022-01-0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汪清县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从2008年的奥运外交到2010年的世博外交,这是中国与世界全面交融互动的两次大跨越,揭开了中国外交大发展的新篇章。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参与本届世博会的,既有周边睦邻,也有远方来客;既有欧美发达国家,也有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既有国家机构,也有国际组织。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建国初期对外关系的特点。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从建国初到新时期我国外交格局发生的变化。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面对后疫情时代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谈谈中国政府采取的对策。
2021-12-04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程考试历史试题
10 .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工作逐步展开,中国在国际社会、国际关系体系中赢得了应有的一席之地,为以后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大、更积极的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政权从国民党政权手中接管经济已到崩溃边缘的烂摊子:从人口、国土面积看是个大国,从国力看是名副其实的弱国。在两极对峙的国际形势下,不加入某个阵营是不现实的。

——摘编自杨泽喜《建国初期中国现实主义外交战略选择》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到国际形势的客观限制和新中国外交经验缺乏的制约,新中国的外交实践较多地体现为社会主义国家与周边国家的双边外交。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中国又成功地进行了多边外交实践,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打开了中国的外交局面。

——摘编自陈玲《建国初期多边外交的实践及分析——以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为例》

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外交以传统外交为主,偏重于政治和安全领域,外交决策权高度集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适应全球化、区域化和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形势,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和整体性外交的模式。

——摘自杨洁勉《新中国外交60年:实践特点和理念演变》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确立的背景及出发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独立自主外交方针三大内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双边外交和多边外交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其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与新时期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突出特点
2021-12-0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江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