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非洲之间的交往古已有之。在汉代,非洲已在中国与罗马的贸易中发挥中转站的作用,埃及商人在印度和斯里兰卡购买中国货品,再经由亚历山大里亚、迈奥霍穆等港口将其运往罗马。唐代《贞元十道录》记载了自广州出发、经波斯湾到达非洲的航程,中国同北非、东非等地已实现直接通航。宋代,每年自非洲进口的“象犀珠宝香药之类”商品数额高达“五十三万有余”,大大超过前代体量。元朝航海家汪大渊曾亲身到访非洲,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也于14世纪到访广州、泉州、杭州等地,中非人民对彼此的了解更加深入。明代郑和船队四次抵达东非海岸,将古代中非交往推向高峰,双方频繁互访,建立了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永乐年间还恢复了三省市舶司,以便非洲诸国使节来华时“与中国贸易”。今天在埃及和埃塞俄比亚出土的大量中国陶瓷、钱币,年代由唐至明,成为中非友好往来的见证。

——摘编自张铁生《中非交通史初探》

材料二   1955年万隆会议后,中国积极支持非洲国家民族独立自强。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访问加纳时,明确了中国对外援助坚持平等互利、尊重受援国主权以及不附加政治条件等基本准则,奠定了中国对非援助的总体基调。在农业领域,中国派遣农业技术人员赴非建设经营农场,帮助解决非洲粮食紧缺问题。在工业领域,中国援建的项目针对非洲当地需要,以中小型项目为主,工期短、投资收回快。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国长期对非洲国家提供无偿援助,无私支持非洲基建事业。此外,中国还通过派遣教师、医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帮助非洲国家提升各领域技术能力,中国员工与当地工人同工同酬,“对等上班”,赢得了非洲人民的认可与支持。

——摘编自宋微《中国对非援助70年——理念与实践创新》

材料三   21世纪以来,中国对非洲援助以追求发展效益为主,兼顾政治、安全等其他 效益。中国与非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互利共赢的能源合作关系。中非双边贸易额迅速增长,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的步伐大大加快,提高了非洲国家的生产能力。中非文化交流不断深入,在影视制作、出境旅游、人才交流、学术研讨等领域加深合作,助力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据谷靖《转型背景下的中非关系:新形势、新挑战、新合作》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非交往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世纪50—70年代中国对非援助的背景和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中非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回顾70年峥嵘岁月,中国外交在以下五个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一是时代主题上,从“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超越意识形态发展国家间关系……二是政治格局上,“从对抗格局的成员转变为基于和平与发展的全球伙伴”,编织起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形成了“朋友遍天下”的良好局面……五是世界方位上,从一开始被孤立封锁,到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自身成为国际秩序演变的关键因素,中国外交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摘编自郑立樵《新中国外交70年:成就与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外交演变历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进入新时期后中国外交“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举措及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日本政府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多次制定“五年倍增计划”,逐步提升对外援助规模,并开始将外援动机与政治安全等问题挂钩。与以往外援主要服务于经济不同,20世纪70年代末,大平内阁提出了“综合安全保障战略”,强调利用对外经济援助来扩大日本在受援国的政治影响。1982年,中曾根康弘就任日本首相后,提出“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强日本对世界各个地区的“战略性援助”。通过对外援助,日本加深了与被援助国的交流,增强了国家之间的信任,实现了多重收益。

——摘编自刘艳《战后日本对外援助的政策演变及战略分析》

材料二   新中国在成立后的二十余年间,通过对外援助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斗争和民族解放,并多与受援国直接沟通,其中援助多用于反帝反殖活动。1979年,邓小平表示:“肯定我们过去援助第三世界是正确的,认为但具体办法要修改。”.19805月,我国政府明确指出援外既要“促进友好国家的经济发展”,也要为“加速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贡献”的方针。互利共赢成为此时对外援助的核心原则,以改变过去对外援助多采取单方面无偿援助的做法。我国还开始通过多边渠道提供对外援助,如1985年,我国向非洲开发银行提供了270万美元的捐款,并为其融资提供便利。随着援助经验的积累和丰富,我国逐步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外援格局。

——摘编自唐丽霞《新中国70年对外援助的实践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对外援助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79年前后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发生的原因。
4 . 中国近现代外交经历了由屈辱走向辉煌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晚清国人也对西方的领事制度有了新接触,逐渐萌生了国际法上向国外派遣公使和领事的需求,并开始纷纷向海外各口岸派遣公使和领事,使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中国外交开始重视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谈判在这一时期对国家权益的挽回及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摘编自董临瑞《从<南京条约>;看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的运用》

材料二1954年,日内瓦万国宫,新中国在这里亮相,为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提出建设性建议;2017年,在同一地点,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一种以双赢为前提、取代西方零和思维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1955年,中国代表团在万隆发出“求同存异”的呼声,中国的和平外交进一步走向世界;60年后,习近平主席同其他国家领导人一起重温万隆精神,再次向世界发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声音。

——摘编自国纪平《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对稳定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日益显著,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在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中,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投行的快速扩员、“一带一路”朋友圈的扩大就是最好的证明。

——摘编自严文斌《解构百年大变局之“变”与“局”》


(1)根据材料一归纳清政府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的表现,并分析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外交一以贯之的鲜明底色,并运用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相关外交史实予以说明。
(3)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在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中所提出的国际关系新理念,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国际影响力增强的主要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洋外交初期亦有其力争主权和反对列强干涉内政的篇章,不可全盘否定。北洋初期外交不是简单的排外与制夷思想,而是积极地妥协思想和对外依赖思想的结合。北洋政府初期外交多集中于满蒙藏地区中外利益冲突上……一战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力图抓住时机争取独立、自由和平等、自主的国际地位。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北洋外交尽管没有获得完全成功,但争回了部分主权。“九国公约”的成立、“蓝辛一石井协定”的取消及英日同盟被拆散,均有利于中国。这些斗争的成果可以充分表明北洋外交思想及实践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北洋政府在民意推动下,主动争取失去的国家权利,也说明依赖主义的外交思想已开始向国际平等主义外交思想转变。

——魏延秋《北洋军阀政府前期的“维持外交”》

材料二   中国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需要超越事务层面来思考和构建未来的国际社会。为世界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不仅需要中国拿出更多的物资贡献,还需要提出有价值的思想和学说,要发挥大国的“引领和塑造”作用,则要求中国的外交不但是“中国本位”,还要是“世界本位”。只有如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与和谐世界的理念形成真正有意义的价值关联

——崔立如《国际格局转变与中国外交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洋军阀时期外交的主要特点,说明当时政府能够取得一定外交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当前外交成果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援助大事记(部分)


——据杨枝煌、杨南龙《中国特色对外援助70年的基本图景及其优化建议》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援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援助的重大意义。
2021-12-0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战胜国构建的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个涵盖全球主要大国的多极体系。它呈现的是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欧、美国、日本、苏联等国际行为体为代表的多极结构,并留有欧洲大国均势的痕迹。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美英苏三大国经过一系列重大的国际会议与会晤……史称雅尔塔体系。是大同盟内部相互妥协(或者说“合作”)的产物,具有重要的历史进步性,也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深深烙印。它建立在美、苏战时军事实力均势的基础之上,是美英苏三大国出于对各自利益的现实考虑和对战后世界安排的长远打算,在进行了长期的讨价还价之后达成的政治交易。

——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中国外交主要成就简表

时间外交成就
19911991年中国作为主权国家加入APEC。200110月,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
2001中、俄、哈、吉、塔五国,加上乌兹别克斯坦六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200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性贸易组织的成员。
2013习近平主席出访美国时提出,构建新型大国外交关系,即“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2015习近平主席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全国干部培训教材《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体系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世纪之交中国外交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国际格局影响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回顾70年峥嵘岁月,中国外交在以下五个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一是时代主题上,从“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超越意识形态发展国家间关系……二是政治格局上,“从对抗格局的成员转变为基于和平与发展的全球伙伴”,编织起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形成了“朋友遍天下”的良好.面……五是世界方位上,从一开始被孤立封锁,到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自身成为国际秩序演变的关键因素,中国外交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摘编自郑立樵《新中国外交70年:成就与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外交演变历程的特点。
(2)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外交政策的认识。
9 . 体育与外交

新中国体育大事记

年份事件
50年代1950年,新中国的第一个体育代表团应邀访问苏联;同年,新中国接待了第一个苏联体育代表团1953年,国际乒联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乒协入会;同年,新中国第一次参加世界锦标赛,乒乓球比赛成了新中国对外交往的一个窗口。
1954年国际奥委会承认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合法地位。由于国际体育组织中有人制造“两个中国”,中国宣布退出国际奥委会。
60年代1962年,中国第一次向非洲国家加纳派出了援外教练组,并承担了援助建设体育场馆和其他体育设施的任务1966年,参加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一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
70年代1971年,中国乒乓球队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中国乒乓球队相继访问阿联酋、古巴、智利、加拿大70年代末,国际奥委会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
80年代以来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二十三届夏季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1990年,举办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
2008年,举办第二十九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2015年,获得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解读我国“体育外交”70年历程。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部分条约内容——节选

条约内容——节选
《南京条约》(1842年)(英商在中国)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善后章程》(1842年)英国商民……与内地居民发生交涉狱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
《虎门条约》(1843年)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
《黄埔条约》(1844年)佛兰西人亦一体可以建造礼拜堂、医人院、周急院……倘有中国人将佛兰西礼拜堂、坟地触犯毁坏,地方官照例严拘重惩。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列强攫取的特权。

材料二   1943年,通过谈判,中国与美、英达成协议,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在华特权,订立新的条约;接着又与10余个西方国家废除旧约,签订新约。

——《中外历史纲要(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3年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材料三   比照当今世界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抬头,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地缘政治更加复杂多变,贫富分化日益严重,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全球范围弥散着“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普遍焦虑与困惑,习近平主席从“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这一最基本的问题出发,把新时代锐意发展的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坚定理念表达,全面系统地展现为破解世界难题的中国智慧与致力于同世界各国携手发展的中国方案,形成了强大的中国感召力,照亮了指向未来的人类历史进步之路。

——解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照亮人类进步之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今中国为照亮“指向未来的人类历史进步之路”而做出的努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